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是武俠宗師最愛的兵器,少林武僧的傳統利器,攻守兼備長打短擊——三節棍

它是武俠宗師最愛的兵器,少林武僧的傳統利器,攻守兼備長打短擊——三節棍

棍也被稱作「棒」,古代多稱棍為「梃」,名稱雖異,實為一物。棍為無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稱。

在眾多中國古代的冷兵器中,三節棍是屬於少有的「全能型」兵器,也是最早用於戰爭中的武器之一。因為此兵器適合大小長短各種類型作戰,。既能長距離擊打,又能近身短打,既可以在空曠地帶群戰長舞,又能在狹小地域短兵相接,既能對群,又可對單,在設計上幾乎是無懈可擊。正所謂「三節互換,攻守兼備,可長可短,遠近兼顧」。

三節棍屬武術軟器械的一種。它由三條堅而不硬、柔而不折、柔韌性強的等長白臘桿做棍身,中間以鐵環連接而成。長度約為1.3— 2.6米,也有的長達4米,截面一般為圓形,粗細以單手能夠把握為準。棍作為近戰搏鬥兵器,它的攻擊範圍大於刀、槍,自古有「棍掃一大片」的說法。但是棍主要是造成鈍器傷和淤傷,其殺傷力比刀、槍等要小。

在中國冷兵器歷史上,三節棍作為比較冷門的兵器,卻在武俠大師的手中變的強大無比,李連杰在電影《霍元甲》中有精彩的演示:霍元甲以三節棍對倭刀,可謂大勇。以鈍器對銳器,以柔對剛,將日本武士田中安野打得落花流水,讓中國人臉面大長。

《水滸傳》中的棍棒的使用是也很頻繁的。如武松過景陽岡,持一根哨棒,打虎時不小心在松樹上打斷了;宋江回家探親時,也拿著一根哨棒;魯達打死鎮關西,逃走時也拿著一根哨棒;燕青攔住史文恭時,也是拿一根棒子打馬腳;等等。

棍也是少林僧兵使用最多、最常規的武器之一。少林武僧擅長用棍,世人皆知。以致言少林武術,必稱少林棍法。少林棍不僅被少林武僧奉為「百兵之祖」,社會上也把少林棍稱為「諸藝之宗」。在少林武術的形成及發展史上,少林棍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明朝的抗擊倭寇鬥爭中,一些地方的僧兵就曾經大量裝備鐵棒作為武器,有效的壓制了倭寇長刀的威力。但由於三節棍的特殊構造,並且棍攻擊套路多變,常人難以掌握其攻擊奧秘,,操控比較困難,不適合古代戰場廝殺,。在火器出現以後,棍慢慢變成為了武術運動的器械,退出了軍事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刀劍 的精彩文章:

二郎神手中三尖兩刃刀,在古戰場上究竟是所向披靡,還是浪得虛名?

TAG:中華刀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