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楊東平: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是不會有未來的

楊東平: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是不會有未來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微信公眾號:教育思想網,ID:eduthought

原文標題:發現兒童,尊重兒童

楊東平: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是不會有未來的

關於教育家科札克,我是後知後覺,因為這本《如何愛孩子》,才知道他在波蘭是與肖邦、居里夫人齊名的教育家、作家、社會活動家,他的著述和思想,成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思想基礎。1978年,為紀念他的百年誕辰,聯合國宣布當年為「國際兒童年」。2012年是科札克逝世七十周年,波蘭特別將該年定為「科札克年」。

沒有孩子,只有人

科札克的重要貢獻,是發現了童年的需求和權利。「發現兒童」是現代教育史上最響亮的口號,一個全新的起點。在上個世紀之交,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發現兒童的重心是認識兒童特點,把兒童當做兒童來對待。科扎克的發現則是「沒有孩子,只有人」,也就是說兒童不僅是兒童,孩子和成人都是人類,強調理解、尊重和解放兒童。因此,如何愛孩子,怎麼愛,什麼時候愛,多少愛,為何而愛就會成為問題。

當面對一個具有無限可能的嬰兒時,幾乎每個母親都會充滿雄心勃勃的希望,施行的卻是傳統的慣習甚至陋習。愛成為一種施捨、一種強迫、一種交易甚至一場賭局。在科札克看來,當你說「我的孩子」時,你已經錯了;當你說「他應該要……我想要他……」的時候,你又錯了。因為這孩子並不是你的,當他出生之後,「世界已經把孩子帶走。」

科扎克相信「孩子並不是一塊遺傳所準備好的土地,等待我們播種、種出我們想要的東西。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人格就已經成形,父母的工作只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支持他、幫助他。」「孩子不是彩票,不會天生就註定會贏來一張碩士證書或是劇院前廳的胸像。在每個孩子體內都有獨一無二的火花,它可以點燃快樂與真實的營火。也許在十個世紀之後,它會引發天才的火災,超越自己的民族,帶給全人類嶄新太陽的光芒。

沒有自我的孩子,沒有健全的人生

科扎克書中所描寫的愛的迷誤,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我的孩子是我的所有物,我的奴隸,我房間里的小狗。我在他耳朵之間瘙癢,撫摸他的背,用緞帶裝飾他,帶他去散步,我訓練他,這樣他就可以又聰明又整齊,而當他來煩我的時候:『去玩。去念書。去睡覺。』」「當她以『為了孩子好』之名,實際上卻是把她的野心、喜好和壞習慣強加到孩子身上,她讓當母親這件事變得墮落。」這不是某個人的過失,而是整個現代的教育方式都在「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催眠、壓制、用強硬的手段毀滅孩子內心的自由和意志,」很乖,很聽話,很好,很方便;卻沒有想到,這樣沒有個人意志、沒有自我的孩子,是不會有健全的人生的。

在兒童的養育和教育上,科扎克有許多正見,也有不少「異見」。他反對對兒童的語言和肢體暴力,相信最熟悉孩子需要的人是孩子自己,賦予孩子們尊重自己意見和財產的權利,倡導平等對待兒童與成年人。他相信「孩子像成人一樣有理解和推理的能力,只不過他們沒有類似的經驗而已。」因此,孩子應當和孩子在一起,而不應該關在家中。孩子會在自己的活動和實踐中積累經驗。「孩子想吃多少,就應該吃多少,不多也不少」。他說,強迫孩子在他們不想睡覺的時候睡覺,是一項犯罪行為。他身體力行地信任兒童,解放兒童。他在為猶太兒童創辦的孤兒院任職三十年,孤兒院里設有「議會」、「法院」、「報社」、「公證處」等機構,鼓勵孩子們自己管理自己。

補課熱背後,是「謀殺童年」的全民共識

在獨生子女的一代——他們大多正在成為父母——許多中國兒童的處境令人痛心。一方面是過度重視、過度保護甚至溺愛無度,一方面是對兒童權利的無知和漠視。它突出表現為城市中產家庭的教育焦慮,以及由此而來的過激反應。熾烈的擇校熱和補課熱背後,是「謀殺童年」的全民共識。為了所謂孩子的未來,不惜犧牲他們睡眠、健康、交友、遊戲的權利,不惜扼殺他們的好奇心、想像力、個性和興趣。這一事實顯示的是在經濟上已經富裕起來的白領和中產的家長,在「兒童觀」上卻一貧如洗,沒有「進化」到現代,甚至沒有進入20世紀。

楊東平: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是不會有未來的

沒有童年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

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是不會有未來的。這就是科札克的價值所在。他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寫了24本書和1400餘篇文章,他寫的《馬特國王一世》和《孤島上的馬特國王》深受兒童歡迎,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他畢生在兒童世界不遺餘力地觀察體悟,為兒童及其權利向成人社會請願。他鼓勵說「老師啊,去當孩子世界的法布爾吧!」他認為「偉大的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最令人稱道的事迹是:他做出了對昆蟲的重大觀察,但是沒有殺死一隻昆蟲……」他本人正是兒童世界的法布爾,卻被人類的敗類所殺害。

1942年8月5日,科扎克帶領約200名兒童和數十名教師從華沙的猶太人聚集區前往車站,被押往德國納粹的死亡集中營。孩子們緊緊靠在一起,拿著他們最喜歡的玩具和圖書,舉著馬特國王一世的旗幟,走在最前面的男孩子們還拉著小提琴。

這一畫面已經在歷史定格。他的大愛所點燃的兒童心中獨一無二的火花,正在「超越自己的民族,帶給全人類嶄新太陽的光芒」。

本文摘自《如何愛孩子》序言,作者楊東平,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楊東平: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是不會有未來的

本文作者:楊東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 End -

主編:宋程 責編:小悅君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加微信15300077378,並標註「微群」

楊東平:一個沒有童年的孩子,是不會有未來的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悅讀 的精彩文章:

「悅讀·回顧」「獎勵是的對的嗎?」——共讀《獎勵的惡果》

TAG:一起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