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代偉人毛澤東詩詞雅俗共賞、膾炙人口的原因,你知道嗎?

一代偉人毛澤東詩詞雅俗共賞、膾炙人口的原因,你知道嗎?

一代偉人毛澤東非常注重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其詩詞融繼承與創新為一體,集典雅與通俗於一身,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贏得了全國各階層讀者的喜愛,吸引並熏陶了幾代中國人,甚至傳唱到海外。

毛澤東認為「人民的語彙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實際生活的」(《反對黨八股》),「言語必須接近民眾」(《新民主主義論》)。因而在其詩詞中不乏口語、俗語。這些經過錘鍊加工的詩詞語明白如話,平易近人,很接地氣,極具群眾口語所獨有的活力與生氣。如「地主重重壓迫」(《西江月·秋收起義》),「分田分地真忙」(《清平樂·蔣桂戰爭》),「十萬工農下吉安」(《木蘭花·廣昌路上》),「前頭捉了張輝瓚」(《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離天三尺三」(《十六字令三首(其一)》),「不到長城非好漢」(《清平樂?六盤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念奴嬌·鳥兒問答》)等等。都是用「大白話」的形式,反映了人民的力量與智慧,表現出濃烈的時代氣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也彰顯了政治家詩人強烈的語言創新意識。

一些難以入詩的「小蟲兒」——蒼蠅、螞蟻,毛澤東寫進了詩詞;覺得不雅的詞語「糞土」,毛澤東也寫進詩詞。最有意思的是,毛甚至還將似乎無法入詩的「排泄物」——「屁」、「矢」(「屎」的古字)都寫進了詩詞。毛在《念奴嬌?鳥兒問答》結尾處借用「不須放屁」這句俗語,給「訂了三家條約」的霸權主義者一個當頭棒喝,表現了對蘇、美、英三國大搞「核獨裁」的蔑視與憤慨。詩人全然不為詩詞要典雅的規則所束縛,大膽以俗語入詞論道,罵得酣暢淋漓,顯示出一代偉人一貫不畏強權、笑傲天下的豪邁氣概。這是對傳統詩詞辭彙系統、語言風格的全面反叛,是他「離經叛道」的顯現,也是讓讀者感到新奇之處,從而收到了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

《七律二首·送瘟神》有「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詩句。「人遺矢」非常通俗地道出了血吸蟲病的病理特徵,生動地寫出了血吸蟲病給南方各省帶來的災難,這樣與下聯的「鬼唱歌」互文見義,一實一虛,虛實交錯地表現出疫區的慘狀。這兩句對仗,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試想一下,假如一味追求典雅,有意迴避,不用這個俗字,而是煞費苦心另尋什麼好看的字眼,能這樣明白如話、通俗易懂嗎?「用字必求適當。所謂適當者,就是順著思路與語氣,該俗就俗,該文就文,該土就土,該野就野。」(《散文並不「散」》)老舍談的雖然是散文,其實對詩歌也是適用的。毛詩在這裡用了「矢」字,就是極為適當的,屬於「該俗就俗」的範疇。他在用這個俗語,同時也注意到「雅」,用的是古字,出處是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一飯三遺矢」的故事。這不也是「俗」「文」結合,俗中有雅嗎?

博採口語、俗語入詩是毛澤東對傳統詩詞用字要求的突破與創新;也是毛詩雅俗共賞 、膾炙人口的一個重要因素。探討毛詩「俗中見美」的語言藝術,對於我們如何「將活人的唇舌作為源泉」(魯迅《寫在〈墳〉後面》),寫出生動活潑的語言無疑具有借鑒意義。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主編微信:shiwen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奮鬥的人才有失敗的權利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