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歐洲幾乎已成怨婦!中國狂購歐洲高科技用于軍機艦艇?

歐洲幾乎已成怨婦!中國狂購歐洲高科技用于軍機艦艇?

歐盟三個經濟體量最大的國家——德國、法國、義大利,要聯手「遏制中資收購狂潮」!

據德國《星期日世界報》28日報道,德國經濟部國務秘書馬赫尼希說,如果德國和歐洲在未來仍希望保持經濟上的成功和創新優勢,那麼政府就必須有權對受到國家操控的、具有戰略性的企業收購行為進行更為仔細的審核,在緊急情況下也應有權叫停相關交易。

審計諮詢公司安永幾天前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國企業2017年在整個歐洲的總投資金額為576億美元,比2016年減少約1/3,但中資收購或參股德國企業54家,從數量上少於2016年創紀錄的68家,但投資總金額卻創紀錄,高達137億美元。去年中國在德最大的投資是,海航集團以33億歐元購入德意志銀行股份並成為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

法國《世界報》報道稱,28日,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以德國機器人企業庫卡被中資併購為例說,庫卡因為缺乏資金,同時由於歐盟禁令得不到國家資助,曾在歐盟尋找合作夥伴,但沒一家企業願意合作,結果被中國企業買走。

路透社29日稱:「中國對德投資額2017年是121億歐元,2016年為110億歐元,而7年前僅為1億歐元。」該社認為,近年來,中國投資者在歐洲大規模進行企業併購行為,尤其是一些在相關行業具有領軍地位的重要企業被中方收購,威脅歐洲在高端經濟中的位置。

「歐洲活力」新聞網稱,中國對歐盟發動購買狂潮,令人警惕的是,與中國政府有關係的企業正在對新技術和專業知識進行戰略性投資,他們當中不止是民用,也可用在軍事領域。歐洲的科技已經出現在中國的飛機、艦船和潛艇上。在自貿背景下,歐盟國家有可能失去他們的技術優勢以及制定獨立外交政策的能力。

「德國之聲」稱:就德國乃至歐美整體而言,對於中資企業收購行為加強監管的呼聲一再高漲,尤其是在中資表現最為活躍的2016年。圍繞庫卡以及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愛思強收購案的爭議,讓不少人對中資「入侵」具備戰略意義的關鍵行業產生警惕心理。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過去,歐洲在進入中國市場時保持著技術領先優勢,如今隨著中國的發力以及未來會發生的趕超,歐洲的技術優勢很難保持下去了,這就讓歐洲很自然的有「技術冷戰」思維。

部分歐洲國家的做法,在歐盟內部也是引起爭議的。法國《世界報》稱,妨礙歐盟限制中資併購的關鍵,是歐盟自身缺乏資金和投入,東歐各國在這方面顯得更加直言不諱,匈牙利總理烏爾班前不久表示,如果歐盟在幫助該國改善基礎設施方面口惠而實不至,「我們只能轉向中國尋求投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