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崎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北洋水兵為何與日本警察相互毆鬥?

「長崎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北洋水兵為何與日本警察相互毆鬥?

作者:金滿樓

近代以前,日本一直以中國為效仿和學習的對象,但在近代以後,日本卻以中國為假想敵,尤其在海軍方面,更是用力極深。

不過,由於國力的緣故,日本在最初一直處於下風,其雖然在朝鮮、台灣等處挑起事端,但最終因為實力不濟而一再失敗。

1886年7月,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及副提督琅威理率「定遠」、「鎮遠」、「濟遠」、「威遠」、「超勇」、「揚威」六艦前往朝鮮東海岸海面巡防操演。

操練結束後,「超勇」、「揚威」兩艦前往海參崴待命(接回談判專員吳大澂),餘下四艦由丁汝昌率領前往日本長崎進行修理維護。

經遠艦

之所以要去長崎,主要原因是由於旅順軍港尚未完工,整個遠東只有長崎才有供巨艦維修的大船塢。

當然,由於中日間因為琉球、朝鮮乃至台灣問題多有齬齟,李鴻章派出「定遠」、「鎮遠」兩巨艦前往日本,其中也不乏「震懾嚇阻」之意。

「定遠」、「鎮遠」為同級姊妹艦,由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在1885年10月交付,兩艦共費銀340萬兩,當時號稱「全球第一等鐵甲艦」。

鐵甲艦在當時海軍中的地位,就像今人眼中的航空母艦,而號稱「亞洲第一巨艦」的「定遠」、「鎮遠」,也確實非同凡響。以下為兩艦數據指標:

二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排水量7200噸、功率6200馬力,航速15節,續航能力4500海里/10節,裝甲總重為1461噸,載煤量700噸,編製329至363人。

兩艦的主要武器為:4門克虜伯305毫米後膛主炮、克虜伯150毫米後膛副炮2門、75毫米克虜伯舢板炮4門、37毫米五管哈乞開斯機關炮8門、57毫米、4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各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

鎮遠艦

這兩艘主力鐵甲艦回國後,北洋艦隊立刻鳥槍換炮,一舉成為「遠東第一艦隊」。在1888年正式成軍後,北洋艦隊的世界排名升至前八。

8月1日,北洋四艦抵達長崎港,立刻在當地引發了轟動。

在兩艘威風凜凜的巨艦面前,前來觀看的日本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心中的震撼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可以想像,多數人的心情是複雜的,複雜到可以用「百味雜陳」來形容,那種「震驚、羨慕、恐懼、憤懣、嫉妒、仇恨、自慚形愧、怒火中燒」等等的滋味,是相當的不是滋味。

日本人對中國的感情一向複雜而矛盾,原因是他們在歷史上飽受中國文化的浸染,一向有「學生對老師」的心理。

但在明治維新後,日本走上了「脫亞入歐」的道路,其在心理上難免有傲視之意,但這次北洋艦隊的來訪,對他們的心理打擊太大了。

常年漂在海上、數月不見大陸的水手或者水兵,按國際慣例,上岸後總是喜歡胡鬧的,北洋艦隊的水兵們也不例外。

或許是因為聽了長崎同胞關於日本警察欺負的訴苦,或者是因為枯燥的海上生活後引發的放縱,一些上岸醉酒的北洋水兵,「簡直是橫著身子走路」(日本人語)。

在此情況下,日本警察也只能給他們讓路。所謂「我已侮彼,彼亦侮我」,雙方的情緒對立日益嚴重。

8月13日,北洋艦隊放假一天,水兵們便藉機上岸購物,其中有幾個水兵跑到當地的妓院,結果捅下大簍子。

據說,當時因為妓院賓客盈門,生意好得不得了,這幾個中國小伙在排隊等候的時候,有個聲稱是VIP(或是會員)的日本客人不經排隊便徑直入內,這下惹出事端。

一番爭執後,水兵們與妓院老闆大打出手,砸壞了人家的玻璃和傢具,結果把警察給召來,但北洋水兵人多勢眾,趕來平息事端的日本警察反被打成重傷。

由於情形比較混亂,當時的《長崎快報》是這樣報道的:

「有一群帶有醉意的水兵前往長崎一家妓館尋樂,因為發生糾紛,館主前往警察局報告。一日警至,已順利將糾紛平靜。

但由於中國水兵不服,不久乃有6人前往派出所論理。非常激動,大吵大鬧,引起衝突。日警1人旋被刺傷,而肇事的水兵也被拘捕,其他水兵則皆逃逸。」

當日事件中,一名日本警察重傷、一名中國水兵輕傷,事情後來都交由中國駐長崎領事處理,但日本人在自己的國土上吃了虧,斷然不會輕易咽下這口氣。

此事發生後,提督丁汝昌嚴飭水兵不許滋事,不許上岸,因而14日那天彼此相安無事,事態似乎得到了平息。

但就在這看似平靜氣氛里,15日卻發生了一場更大規模的衝突。

15日下午,北洋水兵被許可上岸購物消遣,當天上岸的人數有四五百之多。傍晚時分,早有預謀的數百名日本警察、浪人將各街道兩頭堵住,突然持刀追殺那些在街上遊逛的北洋水兵。

混亂當中,一些當地的日本人也從樓上澆沸水、擲石塊,有的甚至也拿著刀棍參與混戰。

由於猝不及防,加上沒有攜帶武器,北洋水兵們這次吃了大虧。

事後統計,在這次衝突中,北洋水兵當場死亡5名(事後因重傷又死亡兩名),40多人受傷;日本警察也被打死1名,受傷者30名,另外當地日本人也有多名負傷。

根據日方製作的《長崎港清艦水兵喧斗事件》的驗傷報告,北洋水兵受刀傷的37人,日方為14名。

北洋水兵的刀傷,大多集中在背後,可見當日被追殺的情形。毫無疑問,這是一起赤裸裸的、有預謀的報復行動。

據《申報》駐長崎訪事人(即記者)的報道分析:

「華兵與日人啟釁之由,蓋……日本巡捕向來輕視華人」,13日的事件本不是什麼大事,結果釀成一死一傷的衝突。

日本人吃虧後,心存謀害之心,14日就暗中聯絡並集合了包括士兵和當地浪人在內的一二千人,並由日本警察局配發武器,圖謀在次日對中國水手進行報復。

8月17日,駐日公使徐承祖向日本外務省發了一份照會,稱「昨日我水手登岸,八點鐘有日本巡查多人,近前挑釁;又有數百名,將各街巷之兩頭堵塞,逢兵便砍;並有日民千餘,各持兵刃亂殺。

……日本人預存害心,千數百人以刀砍,又於沿街樓上,潑滾水,擲石塊,我兵無預防,散於各街頭,購物者皆徒手,故吃大虧……」

對此,日本外務省詭辯道:「本月十三日夜,支那水兵對我人民逞凶,我巡查迅速前往制止,支那水兵以刀砍傷我巡查,支那兵亦有微傷。

十五日,支那水兵上岸,人數眾多,至下午八時,突有一名支那兵,欲摘取巡邏於廣馬場巡查之制帽,此時,忽有百餘名水兵紛然衝出,聚眾毆打,遂打死巡查一名。

……近旁人民攜帶防身武器,沖向水兵,殺傷多名……」

日本在甲午前購入的吉野艦

日方將責任推給連是誰都不知道的所謂日本「人民」,其用意在於掩蓋那些策劃並製造這場事件的日本警察,以免引起更嚴重的外交衝突。

畢竟,警察是公職人員,而所謂「人民」,這責任就不好追究了。

最終,李鴻章未能藉此機會嚴懲日本(解決其海軍)而僅以賠款了事,而日本反以此為激勵大力發展海軍,最終在甲午年中徹底消滅北洋水師,由此開啟了中國人半個世紀的噩夢。

讀史至此,豈能不唏噓再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范進中舉後為何發瘋?古代中舉太難了!70個秀才才能錄一個舉人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