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畝產值2萬元,新型拱架辣椒—絲瓜—蕹菜立體高效栽培模式!

畝產值2萬元,新型拱架辣椒—絲瓜—蕹菜立體高效栽培模式!

導讀:

本文介紹了一種新型組裝式圓拱架,其搭架效率高、省工省力、美觀大方、內外皆可種植蔬菜,且內外能夠實現機械化操作。利用該新型拱架,通過合理安排拱架內外蔬菜種類、茬口及輪套作,集成了一套辣椒—絲瓜—蕹菜高效栽培模式,667 m2總產值20170元,實現了周年高效生產。

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蔬菜種植也逐漸走向標準化、規範化。搭架是瓜類蔬菜種植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規範性等直接影響蔬菜的生長狀況。傳統瓜類蔬菜種植時通常用竹木進行搭架,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且木架內部空間小,藤蔓伸展空間受限,不能進行機械化生產,不利於蔬菜的標準化生產。

為此,我們研發了一種蔬菜高效栽培的新型拱架,2016年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1520826295.8。新型組裝式圓拱架架材為熱鍍鋅鋼管,跨度3 m,頂高2.2~2.5 m,肩高1.6~1.8 m,其結構簡單實用,美觀大方,安裝方便,拱架間距由80 cm加大至3 m,形成了一塊完整的土廂,拱架內外均可進行機械化操作,一次搭架可以使用10年以上,節本省工。

新型拱架前期可覆蓋薄膜作為保溫防雨設施,後期去膜覆蓋瓜棚網可作為栽培支撐架。拱架內可以種植喜陰葉類蔬菜,拱架外可種植露地應季茄果類蔬菜,且拱架還可供瓜類蔬菜攀爬,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利用該新型拱架,集成了一套辣椒—絲瓜—蕹菜高效栽培模式,現將模式和技術總結如下。

1、茬口與模式

1.1茬口安排

辣椒3月中旬定植,5月採收至11月;絲瓜2月中旬定植,前期覆蓋小弓棚和拱架膜(雙膜覆蓋),後期揭去薄膜,覆蓋瓜棚網,4月下旬採收至10月底;蕹菜2月下旬直播,前期雙膜覆蓋設施栽培,後期揭膜正常管理,3月下旬採收至5月底。

1.2整地作畦

拱架外:3 m土廂整為2廂,畦寬1.3 m,溝寬40 cm,種植辣椒。拱架內:3 m土廂整為3廂,兩邊畦寬60 cm,種植絲瓜;中間畦寬1.2 m,種植蕹菜,溝寬30 cm。

2、配套栽培技術

2.1辣椒栽培要點

①品種選擇。選擇早熟、抗病、豐產、商品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如興蔬皺皮辣、湘研15號、興蔬215等。

②育苗。每667 m2用種75~100 g,需苗床10 m2。一般11月上旬採用漂浮板、穴盤或營養缽等育苗。

③整地施肥。施入底肥,翻耕細耙,使肥土混合均勻。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2000~3000 kg,過磷酸鈣10~25 kg、氯化鉀10~15 kg或三元複合肥50~75 kg。

④定植。當幼苗8~10片真葉時選擇健壯幼苗雙行定植,行距45 cm,株距27~30 cm,每穴1株。定植不宜過深,定植後澆足定根水。

⑤田間管理。a.追肥灌水。定植後至開花結果前適當控制水分,做到見干澆水,小水勤澆;開花結果期供應充足的水分。定植成活後5-6天,看長勢每667 m2施沖施肥4-6 kg加適量尿素對水澆施;開花結果期,每667 m2施沖施肥5 kg +三元複合肥10-15 kg,整個生長期施肥3-4次。可用0.3%磷酸二氫鉀+0.2%硼肥混合液在花前和花後葉面噴施。

b.越夏整枝。7月中上旬,高溫不利植株生長,且辣椒價格較低,因此對辣椒植株進行剪枝。將四門斗以上枝條留3 cm,其餘全部剪掉,促進腋芽生長。即剪掉8個側枝,使肥力集中於4個大枝上。修剪後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及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塗抹剪口。667 m2追施尿素10 kg,澆足水,促進新枝新葉迅速萌發和生長。

c.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軟腐病、青枯病、疫病、病毒病等。炭疽病、軟腐病、青枯病可用1∶1∶(160~2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每7天1次,連噴2~3次。疫病可用4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防治,每7~10天1次。

病毒病主要通過防蚜避蚜減少病害發生,發病初期可交替使用病毒A可濕性粉劑或氨基寡糖素,每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主要蟲害有蚜蟲、煙青蟲、蠟蚧等,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15天左右1次。煙青蟲可用2.5%敵殺死(溴氰菊酯)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000~4000倍液防治。蠟蚧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防治。

⑥採收。露地辣椒一般於5月採收上市。門椒、對椒應及早採摘,以防墜秧,前期果實採收根據市場價格與產量的最佳結合靈活掌握,勤采、早采。一般3~4天採收1次。

2.2絲瓜栽培要點

①品種選擇。應選擇早熟、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好、連續結瓜性強、瓜條直、耐低溫弱光的早熟品種,如早冠、早佳、湘研短棒、興蔬新美佳等。

②育苗。早春絲瓜一般12月下旬播種,穴盤基質或營養缽育苗,每667 m2用種200~250 g。

③定植。翌年2月中旬,幼苗3~4片真葉時選晴天下午定植,每個拱架內兩側各種1行,株距40 cm。

④田間管理。a.覆膜保溫。絲瓜定植後要保持較高的溫度,促使早活棵、早髮根,加快莖蔓生長。在拱架內搭設小弓棚進行雙層薄膜覆蓋,提高拱棚內溫度,促進緩苗。3月氣溫較低,以保溫為主。當拱棚內溫度超過30℃時適當通風,4月上旬後逐漸加大通風量。

b.引蔓上拱架。絲瓜生長較快,4月中下旬去掉小弓棚和拱架棚膜,覆蓋瓜棚網,當瓜蔓長50 cm時及時引蔓上架。絲瓜分枝能力較強,為使養分集中供應主蔓,上棚前的側枝一般要全部摘除,上棚後通常不再摘除。如植株生長過旺,葉片繁茂,適當打老葉、黃葉,以利透光。幼瓜垂掛在枝頭上,才能長直,如發現有畸形瓜及時摘除。

c.肥水管理。定植成活後,可用適量的尿素或碳酸氫銨進行追肥,以後隨著秧苗的生長,每7~10天追肥1次。結瓜期需肥量大,應採取根部追肥方法,每6~8天結合灌水每667 m2追施三元複合肥10 kg或餅肥20 kg。絲瓜長期需水量大,尤其是結果盛期需供給充足水分,遇晴天每6~8天溝灌1次,整個生育期保持畦面濕潤。

⑤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褐斑病、炭疽病、蔓枯病等,可用粉銹寧(三唑酮)、代森鋅、多菌靈、百菌清等防治。主要蟲害有小地老虎、紅蜘蛛、蚜蟲,可用敵百蟲、克蟎特等防治。

⑥採收。早春絲瓜從4月下旬開始採收上市,10月底採收完畢。採收要及時,以保證品質和增加坐果率。

2.3蕹菜栽培要點

①品種選擇。選擇生長速度快、纖維少、抗逆性強的品種,如台灣竹葉空心菜或泰國柳葉空心菜等。

②整地作畦。拱架正中間畦面1.2 m,兩邊按30 cm開溝,溝深2~3 cm,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000~2500 kg或商品有機肥500~800 kg、45%硫酸鉀型複合肥(15-15-15)30~40 kg。採用撒播方式,每667 m2用種量7.5~10.0 kg,播後覆蓋1 cm厚細土,澆透水。

③田間管理。蕹菜喜溫,拱棚內溫度盡量高於10℃,2月上旬搭設小弓棚膜和拱架棚膜雙層覆蓋保溫。4月中旬後即可揭去棚膜。每667 m2追施尿素5~8 kg,以後每採收1次,每667 m2追施45%硫酸鉀型複合肥10 kg、尿素3~5 kg,保持土壤濕潤。

④病蟲害防治。猝倒病可用30%甲霜·噁霉靈水劑3000倍液灌根2次;莖腐病可用50%咯菌腈水劑4000~6000倍液防治2~3次;紅蜘蛛可用20%金滿枝(丁氟蟎酯)懸浮劑1500~2500倍液防治2~3次;薊馬可用60 g/L艾綠士(乙基多殺菌素)水劑1000倍液防治2~3次。

⑤採收。當蕹菜植株高25~30 cm時開始採收,初期莖部留2~3節收割,促使多發側枝。拱架內由於種植面積小,集約化程度高,可以採取掐收方式,縮短採收間隔期,增加採收次數。一般可以收割5~6次,一直採收至5月底。

3、效益分析和示範推廣

辣椒、絲瓜和蕹菜分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茄果類、瓜類和葉類蔬菜,利用新型拱架進行辣椒、絲瓜、蕹菜立體套種,經濟效益顯著,2015年試驗示範結果表明,此模式每667 m2辣椒產量達1520 kg,平均售價4元/kg,產值6080元;絲瓜每667 m2產量1850 kg,平均售價5元/kg,產值9250元;蕹菜每667 m2產量1210 kg,平均售價4元/kg,產值4840元,每667 m2總產值可達20170元。此外,本栽培模式能有效提高土地周年利用率,易被農民掌握,非常適宜城郊蔬菜主產區應用,推廣前景十分廣闊。

信息來自《長江蔬菜》2017年1月上

◆編輯:李博燦

◆審核:陳蓓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蔬菜 的精彩文章:

韭菜高產有什麼關鍵的種植技術呢?看這裡!

TAG:長江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