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該不該讀書?
這是運營奇葩說的第33篇文章
我們的功利心限制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想像和理解。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古至今,我們都被這句話慫恿者去拚命學習,幻想有朝一日能夠改變命運。我們不應該否認這句話,有些人的命運確實會因此而變。所以,我們會看到身邊每個人都在咬著牙踩著油門追名逐利,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後來,少數人突然意識到似乎我們在這種「正統」的教育里,正在喪失我們身上本應該具備卻即將消失殆盡的「獨立」特質。
我們拚命學習,然後按照既定的生活路線按部就班的活著,從小學升入初中,然後升入高中,大學,再到大學畢業之後,我們開始了正經的像狗一樣的生活。一路走過來的人,會覺得,讀書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兒,能夠真正改變命運的寥寥無幾,而另一些讀書不夠用功的人也發現他們比當年那些用工讀書的人掙的錢還要多,讀書無用論大多數時候也出自這群人。
那我們還要不要讀書?我認為,但凡懷有這個問題的人,都是思維邏輯片面的人,正如我開篇提到的,我們的功利心限制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想像和理解。如今的大多數衡量一件事情的根本標準就是是否能夠給我帶來功名利益,這種衡量標準也可以簡單理解為「能否給自己帶來錢財和權力」,即便做某件事情對自己有益,一旦不涉及到自己的功利,便是覺得浪費時間。所以,世事浮躁,人心惶恐,唯有利益能夠讓自己安全。過於關注外在和過分忽視內在,這樣的狀態,讓我們活得越發卑微,牽一髮而動全身。
讀書,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每個人是否發自內心想做的事,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我們無法理解的事情,當然,也會遇見很多讓我們覺得美好的事情。當年在政治課上,老師告訴我們人能夠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標準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如果想要讓自己的生活有別於他人的方式,就是時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一旦我們具備這兩個特質,就會不由自主的選擇讀更多的書,這是一種讓生活充滿色彩的捷徑,是一種能夠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的捷徑,更是一種能夠讓自身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捷徑。讀書,可能並不能讓你在短時間內獲得所謂的功利,但是它能夠讓你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蘇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可能你閱歷尚淺,讀書能夠讓你知曉未經歷之事,而後,所有的道理都需要你在未來的路程中去不斷審視和思考;對於閱歷豐富的人,讀書能夠讓你在不同角度審視自己的過往,可能會讓你覺得在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候,偏偏又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行文至此,並非苦口婆心勸眾人多讀書,畢竟我不是聖人,畢竟我只能改變自己。
與君共勉。


TAG:運營奇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