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當初沒想到阿里會投資

對話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當初沒想到阿里會投資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騰訊科技(ID:qqtech)

文 /王潘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騰訊《一線》作者 王潘

1月29日,小鵬汽車在香港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啟動總額2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並獲得阿里巴巴、富士康和IDG資本的聯合領投支持。在B輪融資完成後,小鵬汽車從資本市場融得的資金將超過50億元人民幣。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自己追了何小鵬(註:UC創始人、前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小鵬汽車董事長)十年時間,最早在2008年就投資了UC,。「我非常榮幸能夠參加小鵬汽車這次的融資發布會,因為阿里巴巴參加了A輪,也繼續參加B輪。我相信透過這個投資,繼續再追小鵬,多追十年,多追二十年,都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蔡崇信表示,阿里參與這一次投資,有幾個理由,主要在於汽車產業已經有幾個很大的變化趨勢:第一個是互聯網化,汽車也可以連到網上;第二個趨勢是汽車自動化,因為有了環保要求,大家都嚮往更好的空氣,電動車就一定會是未來的趨勢;第三個是數據智能化,以後大家在車裡的時候還可以享受到很多有關智能的應用和功能,而且這些應用和功能都是透過人工智慧,都是透過數據驅動的。這三點對阿里巴巴的意義非常大,所以阿里希望繼續追小鵬,再追很多很多年。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與騰訊《一線》等媒體對話時說,自己從阿里離職出來之前都沒有想到阿里會投資。「我當時跟老大A、B、C一個個說good bye,然後幾個老大都說你出來創業我們投,我就說,我不會和阿里巴巴競爭,他們當時就表示很有興趣,就讓投資人跟我接觸,這事很快就談定了。」

以下是何小鵬接受媒體群訪實錄:

問:對於小鵬汽車G3這款車未來的銷售渠道,會不會有一些創新的模式和方法?未來在充電服務方面有沒有一些創新的點和做法?

小鵬:第一個,小鵬汽車不是做得很快,只是過去的三年里發聲很少。因為在過去的三年里,我說你們一群產品技術研發同學,就不要發聲,說得不好聽是「閉門造車」。所以在2014年夏到2017年夏真的做了很多事情。只是後來,我2017年8月份加入了之後開始發聲,所以大家覺得很多聲音,事實上做了很多事情。

銷售體系需要探索,我在做小鵬汽車之前,我想的變化是在市場中、在學習中變化。一開始都相信4S店不是一個特別好的體系,但是4S店絕對有自身的成功之道的。今天我還沒有把4S店的成功之道能夠很好地、精準地提煉出來。所以我想說的是這個點先不提。

第二點,今年我們會在多個城市建立旗艦店和體驗店,全部直營,具體的數字可能會在產品發布會上說,測試每一個城市的普遍用戶的想法,我也會看這個店的坪效比是怎麼樣。我們跟中國一家很大的手機製造廠商,跟他們的創始人在討論如果一起開店坪效比如何。

第三點,我們會做一些線下的創新,這個是原來的整車廠都沒有做的,今年這一塊的人手和費用上會投入比較多,在二三季度,相信這一塊等他們做很多探索之後,我們會有很多想法,快速的試錯,試了不行再收回來,再找第二種,找到效率最高。

所以一個邏輯是以自己的方式,不光是只用傳統的品牌+線下的銷售,這個方式很難做。因為這個領域中如何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如何讓用戶有更多的參與感,如何讓消費體驗有更好的提高,在這方面我們有一些想法,等我探索之後再告訴大家。

第三點,售後體系非常重要。一個新的整車廠在售後體系花的力氣應該比整車廠更多。這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我非常相信小鵬汽車在未來的兩三年品質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售後體系中我特別想提超充,因為我是一個深度的電動車用戶,但是開到外省去仍要做很多功課。比如,我開到外省去,真的是「呼朋喚友」,那些朋友可能是不認識的,因為我在當地找不到充電的地方,我就只能去別人家裡充,也不認識,就跟大家一起吃個飯,然後晚上就把車開到他們家裡去,他們又用另外的車把我送到一個地方去。我經歷了不少這樣的情況。

我發現一點,就是今天在中國開電動車的人,除非是在家充電,否則在外面充電的(不是想買電動車的)。

所以,我相信在未來的五年裡面,中國的電動車想真起來,必須要把今天To B的用戶變成To C的,今天必須要有大量的廠商去做一插上去就可以充電的,並且要有專門的位置,而且要保證充電速度很快,保證充電體驗很好,而且這個位置是一定有的。明年、後年,這部分的費用會逐步拉高。今年會有更多的超充點,每個超充點,在超充和普充方面都會合作,因為超充的商業邏輯以後都可以說。但是在這條線我們會做得比較好。在廣州的天河區附近的幾個超充,一季度就會建到三個左右的大型超充。因為每個超充能夠服務的用戶是有限的。

問:第一個問題,小鵬本輪的估值,能不能給一個大體的數?未來能不能給出一個融資目標?

第二個是富士康做B輪的聯合領投,因為剛才是鴻騰的老總過來,那麼富士康是以集團投資還是鴻騰在香港上市公司投的?未來富士康也好,鴻騰也好,具體會怎麼樣參與咱們造車的計劃?

第三個是涉及到真的造車了,之前是海馬做的代工,那麼產能方面是用海馬現有的產能還是新建一個廠?產能大概是多少?包括您剛才提到的可以建實體店,現在銷售渠道大體的情況怎麼樣?

小鵬:第一個是金額通過新聞稿已經宣布了。今年還會做融資,具體金額,具體時間不方便說。

第二個本次是富士康來投的,本來今天跟郭台銘郭總約好了,但是他今天沒有來,是因為剛好時間衝突了。後面我會和郭董做很多探討,因為富士康有超過一百萬的員工數量,管理上非常成熟。現在已經在不同的業務群上做探討。

第三點是關於海馬,我們現在做了1.0、2.0是和海馬一起生產的。未來的電動汽車投了很多的錢在新的設備上,我們也為了電動汽車買了很多新的設備,提高自動化的能力。我們也一起在實地生產電動汽車,如何更好地提高品質,不管是硬體的投資還是人的部署,還是流程,還是管理層的品質,我們都會跟他們一起非常深度的合作。

我想說,我一直都認為自己建廠和合作建廠各有好壞。這條線裡面,我們跟海馬合作先做了近1000台車,這是非常好的一個鍛煉。看到各種問題,同時通過新的廠、新的設備、新的流程、新的體系,以及通過人過去一年的磨合和溝通,相信今年能夠拉高很多。為什麼海馬也願意和小鵬合作?我們通過合作一起拉高,這是非常非常有信心的事情。

問:目前資金在研發、生產製造、市場營銷方面是如何分配的?第二個問題,汽車製造是生產製造領域供應鏈管理最複雜的行業之一,目前我們有哪些比較成熟的供應鏈系統?

小鵬:第一個是關於錢怎麼花。在工廠領域很多人說拿了很多錢,有沒有價值?有。但因為只能建廠和買設備,在這裡,我們的錢就是和工廠剝離開的。我們現在拿錢都是要在工廠之外重點做一些事情,第一個是研發,第二個是整車的設計研發模具,這個要很多錢。第三個是整個品牌市場銷售體系建設。今天我們拿的這些錢——今年最少還有兩筆——這些錢都是在這個範圍內做研發體系,這是我們的核心。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供應鏈管理。我們現在和國際一流的供應商的合作是很多的,包括內飾比如說座椅都是國際一流的。我相信這是一個過程。在1.0時代,我們要快速研發,把整個組織能力,把跟內部的磨合、合作夥伴的磨合,車的目錄、公告、測試、安全、碰撞、法規、上牌全部跑完。在去年我們就決定要做2.0,把供應鏈體系變好,設計優化,研發體系加強,哪些地方我們看到了問題要做修補。這樣才有可能把真正的體系建立起來。現在我們供應鏈上大概有近200家的供應商,其中有相當部分供應商是世界一流的。

現在很多供應商都是以前不跟我們這些企業合作的,比如說某些長期合作夥伴,他們都是很主流的合作夥伴,這在2013或者2015年,根本門都是進不去的。現在對於這條線,我還是比較有信心能夠做到的。

問:第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這些造車公司花錢買數據的事情?第二個是小鵬汽車2018年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拆解來看,2018年會是哪個擺在利益優先順序?是量產還是自動價值研發的鋪設?還是什麼?各個規劃會做到什麼程度?

小鵬:今年最大的挑戰是規模品質的交付,這是三個詞的簡單組合,實際上真的很難。規模、品質、交付,需要把整個組織體系建立起來。造出幾十台品質還不錯的車,難度是很低的;但是要每個月都造出一千台、兩千台有品質的車,那整個供應鏈、整個生產過程的管控都是非常非常難的,這是我們今年要解決的最大問題。

我今天在會上分享了一個觀點,我說互聯網速度基本上等於效率,而製造行業的速度不等於製造行業的效率。互聯網行業,從設計到研發、研發到生產、生產到交付,基本上只有兩個環節可以把速度從1倍做到2倍,但是整車領域可能是4倍。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速度不一定都代表了效率。就像我講的快速迭代是要分門別類的,比如自動駕駛是中速迭代,但是智能互聯是快速迭代。所以要分不同的層面做不同的迭代,不同的速度來看不同的效率能力,這是我想表達的很重要的觀點。

以前互聯網講的很多效率,或者是快速迭代,或者是體驗的極致,或者叫做用戶的極致,在整車生產的角度要有一些邏輯變化,完全遵循這個會導致成本非常高,或者是難度非常大。因為想要超出用戶預期是非常非常難的事情。互聯網領域要想做到這個沒有多大的成本,但是在整車領域成本太高了。

問:剛才您提到,到2020年純電動車可能達到200萬輛,那個時候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到那個時候小鵬汽車有什麼規劃?

小鵬:我的目標是上牌桌,起碼得先在牌桌上。這一點我不能說的特別具體,但是2020年、2021年,那個時候基本上能上台的都上台了,上不了台的也就不行了。我們現在只做很少型號的車,每年大概只推出一款,但是在2020年以後會稍微快一點。

問:中午的發布會現場,我注意到三位投資人提到,一個是未來,一個是您個人,十年二十年以後路上有小鵬汽車這樣的一些描述。所以他們給新造車企業的時間有可能是10年,也有可能是20年。我不知道您給自己成功的時間大概是多長?用一個市場的份額去說?還是用什麼樣的指標來衡量?

小鵬:我個人覺得造車比造手機複雜多了,一倍時間可能還不夠。想要成為真正世界級的強者,在中國,我們這種新造車公司需要的時間大概是10到15年。他們(投資方)不會給我任何的限制,只是我自己給他們講,我怎麼做好這個市場,怎麼分析整體過程。同時,目前還很難有一個標準,判斷中國哪一家新造車企業需要多長時間(獲得成功)。我想說的是,要組建一個新興的組織,這個組織裡面應該有很多人在搞研發。但是中國有太多企業原來是做貿易的,買入買出,從海外買中國賣,或者是從海外拿來產品的設計、研髮結果在中國製造。未來,中國一定會出現二者(研發和貿易)結合的市場,這是一個偉大的變化。所以很難在短期內實現。

問:目前在銷售渠道層面,傳統車企和新興的造車勢力來說,分別還是很大的。包括傳統的4S店模式,以及現在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那麼小鵬汽車未來在這方面,比如說消費者體驗、交互新車以及售後服務方面,都會做出什麼樣的規劃?這兩者之間有一些重疊嗎?

小鵬: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會在超充、旗艦店和體驗店方面會下很大力氣,還會在線下活動做一些探索。在銷售和售後方面,未來的幾個月,有4S店的人,有傳統售後的人,有新售後人加入到小鵬汽車。我現在正向他們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向他們的學習,要梳理我的方法論。今天我說的有一些確定的事情是要做的,還有一些是我確定但不能說的,還有一些是我未來要學習的,在售後方面一定要做出核心的東西。第一個是效率,效率如果不提高是賺不到錢的,第二個要盡量的自主可控,所以我們在最近的一年甚至是一年半裡面,這兩條線上會考慮自主創新探索,然後是拚命的學習,在銷售上不斷的招人進來,聽他們各種不同的想法。

問:關於企業文化的問題。企業文化也是企業創新工作的一部分。您覺得我們的企業文化是什麼?在這種文化框架下,如何實現各個不同背景的高層的融合?

小鵬:特別好,我最關心的就是文化。公司小的時候文化不重要,但是公司大了以後發現,小的時候不建立,大了就會出麻煩。我們第一是簡單,第二個是效率,高效率。第三個是尊重,每一個人要尊重另外一個行業,另外一個專業上的人,另外一個知識背景的人,因為我們特別多海外來的人,特別多跨界的,有金融的,科技的,互聯網的,汽車的。汽車的佔了60%~70%,這些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看法。我經常說很多人是用有限的信息輸入,用正確的邏輯但是推理出錯誤的答案。不是因為他不聰明,是因為他的信息太少,所以就推出了錯誤的答案。第四個是正直。第五個是志同道合,我們文化裡面有一句話是尋找相同味道,相同夢想。不光要有文化體系,還要系統流程上做到。

在高管上就是這樣,大量的溝通如何把一張圖,一顆心,一場仗一起打好,這個是我們巨大的核心。這已經是一個中型的創業公司,如果文化沒有做好,不是被別人打敗,而是被自己打敗,這個問題我們一直特別重視。

問:今天融資22億,小鵬汽車在所有造車新勢力裡面你們是第一家量產的企業,到現在為止這個融資額並不是很高,排在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之後。

小鵬:我們排第二名。我想跟大家說的是股權融資的現金能夠放在研發和設計上的錢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錢,我所知道的是這樣,而且今年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

問:特斯拉做不到自己把所有東西都一起生產,你們是不是也不會走這種路線?是分開生產,避免集合一起嗎?還是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才會將所有的東西都生產?

小鵬:我們永遠不會把所有東西都自己生產,我們覺得那是做成一個巨大的city了,今天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做一家企業要關注自己的一環,二環,三環,一環是自己的核心差異,一定要自己做;二環應該跟你的合作夥伴緊密合作,選擇優秀的合作夥伴;三環可以通過投資或者是通過輕度合作來做,一定要分清楚。否則的話整個重點、核心和方法都混在一起了。

問:您從去年宣布離開阿里加入小鵬,到今年阿里成為重要的戰略股東,這是一開始就有的嗎?還是小鵬做了什麼被阿里看見了?還是外部發生了什麼變化?

小鵬:我從阿里出來都沒有想到阿里會投資,我當時跟老大A、B、C一個個說good bye,然後幾個老大都說你出來創業我們投,我說了我不會和阿里巴巴競爭,他們當時就表示很有興趣,就讓投資人跟我接觸,很快的就談定了。

我在阿里學到了很多,收穫了很多,朋友,至親,能力等等,阿里還對我有很多技術的支持,所以特別特別的感謝。

問:在中國有很多新的領域,經過大浪淘沙,最後剩下兩三家企業的時候,就可能出於資本的壓力,這些企業就被迫要進行合併。小鵬汽車有沒有考慮過這種情況?

小鵬:我個人擅長的能力,在產品、企業、國際化,還有整合併購。我個人過去的創業史是不斷買別人公司主動融合,以及被別人買我的公司被動融合,以及幫別人整合的過程。所以我肯定想把我的能力在未來用好,所以我肯定會做一些併購,甚至是國際的。但是你剛才講的問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的行業都是不同原因導致的,每個情況都不一樣。

在未來的十年中,這樣一批新的車廠一定會做不同領域的投融資併購的事情,今年會做一些這樣的事情,不是說我們跟哪個公司合併,但是一定會準備好投資和併購公司的動作,一定要的,要不然在細分領域只靠自己發展速度還是相對慢一點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對話《旅行青蛙》製作人:青蛙不會長大,正在籌劃中文版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