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那個逝去的風流佳公子
從前有個公子哥,長得賊帥,人稱美皙如玉,顧盼燁然。
這位公子的行事作風,也十分符合他風流才子的定位,時常千金散盡,一群姑娘起舞堂前,他就跟朋友們飲酒賦詩。
公子還不同於唐伯虎,老唐一輩子鬱郁不得志,人公子二十歲就中了狀元。
還是被國家領導人親自接見的狀元。
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大概也就這樣了吧。
有錢,賊帥,有才華,還前途無量,這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開局。
可惜,劇情往往是急轉直下的。
那時候,正趕上北方異族南下,鐵蹄席捲而來,朝廷有亡國之危。
於是就有人提議遷都。
公子站了出來,聲色俱厲,說該斬了那奸臣,以定人心。
幾百年後,有個叫于謙的人這麼幹了。
不同的是,于謙穩住了朝局,我們的公子當時太年輕,反而被排擠出了京城。
公子:……
公子:我不服,我還要罵!
然後公子直到四十歲,都沒怎麼被任用過。
這樣的故事其實很多,能在不得志的時候,還有歌姬,朋友,酒和詩文,公子已經不錯了。
奈何世惡道險,英雄終究難逃。
那年,北方的鐵蹄跨過長江,兵逼京城,朝廷里下詔,請天下人勤王。
仔細想想,朝廷得有多無能,才要去請天下人都來勤王?
更何況,還根本沒有人去。
極其尷尬。
這個時候,正在江西提點刑獄的公子深吸口氣,站了起來。
他說,樂人之樂者憂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天下都沒有人去,我去。
朋友勸公子,說你別去,你振臂一呼,不過只有萬餘老弱,去,就是找死。
公子笑了笑,說朋友你看吶,國家養臣庶三百餘年,今日垂危關頭,向著天下徵兵,卻無一人一騎響應。
「我深恨於此,所以不自量力,想要為這個天下陪葬。」
公子揮揮袖子,將朋友拋諸腦後,他的萬貫家財也頃刻散盡。
都去徵兵了。
那些美人在懷,美酒在杯的日子,從這一刻起便與公子再無關係。
可惜公子雖然領兵,但朝廷里領兵的大有人在,根本沒有人聽他說話,也沒有人會尊重他的意見與號令。
哪怕那些都是真知灼見。
他四十多歲了,沒有像二十歲時那樣大聲爭辯,痛罵,而是一次又一次尋找機會。
尋找可以擊破強敵,力挽狂瀾的機會。
可惜他沒有這個機會。
他的兵馬被一次次打散,他在亂軍之中一次次經歷生死危機,他都挺了過來。
他不是沒被抓到過,抓到之後,他當面罵了敵營首領一頓,竟然又逃了出去。
那一路上,他掉進過坑裡,被自己人當成投敵者通緝過,還迷過路,遭遇過敵兵,但竟然都沒有死。
公子安全之後,再度站上高台,仍舊是振臂一呼,又去領兵抗戰。
不錯,這貨就是南宋丞相文天祥。
那些年裡,他的同僚紛紛投降,甚至皇帝都降了,他還行走在亂屍之間,固執得征戰著。
那些人抓住了他,讓他給還在抗戰的人寫勸降信。
丞相笑了笑,寫下了一首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寫完還很譏諷的看著叛徒,叛徒能有什麼辦法,叛徒又想殺了他,又只能慚愧得退下。
其實叛徒們才是最想讓丞相死的人,丞相不死,他們活在世上就都是小人。
所以這些人不斷進言,讓忽必烈殺了丞相。
本來忽必烈還在猶豫,因為丞相降了,天下才算降了。
於是把丞相關在暗室之中,只有一平米大小,連轉身都不能。他們心想死你不怕,活著你也不怕,但無邊的黑暗與孤獨你總該怕了吧?
丞相不怕,因為丞相就是光,丞相心中還有無數個朋友在。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正所謂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丞相從暗室里出來的時候,我想他一定仍舊是那個美皙如玉,顧盼燁然的文天祥。
即便他吃喝拉撒都在斗室之中,也還是帥的。
忽必烈長嘆口氣,慫了。
不慫不行了,元大都里已經有人搞事,密信滿天飛,要救文丞相出獄,還把忽必烈手下的宰相給刺殺了。
再不殺文天祥,怕是真的殺不了了。但是為什麼呢,皇帝都降了,你究竟為誰而戰?
千年以下,這個問題仍舊被爭論不休。
我沒有辦法回答,如果一定要回答,那個字就是道。
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那天,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蒙古人終於發現自己有無法戰勝的人,忽必烈問丞相說:汝何願?
丞相說:願賜之一死,足矣。
忽必烈再也沒有話說,他點點頭,向丞相認輸了。
那天晚上,丞相回顧自己這一生,寫下了血字遺書,藏在衣帶之中: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曾經的公子,如今永遠定格為丞相,他彎腰向南一拜,慨然赴死。
拜那故去的天下,也拜那逝去許久的風流佳公子。


TAG:曰天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