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米其林寵壞的新加坡

被米其林寵壞的新加坡

一年四季的肉骨茶

響晴博日,書接上回。聊聊肉骨茶。在新加坡,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都可以吃到一碗海南雞飯,而肉骨茶就更是一年四季喝個不停了。傳說就不談了。無非就是華僑當年下南洋,忍受風濕之苦。後來一美食屆扛把子發明了肉骨茶,幫大家強身健體,祛病除濕。每一個地方名吃似乎後面都有一個憶苦思甜的故事。新加坡的肉骨茶有鎮樓的四大金剛:發起人肉骨茶、松發肉骨茶、亞華肉骨茶、黃亞細肉骨茶。標準化生產、口味一致。類似於最近國內剛剛更名的「金拱門」系列。

但是我們的美食顧問AMY是不屑於嘗試這類的標準化飲食的。肉骨茶最要緊的是那鍋湯頭,如果湯料也是由中央廚房集中配送的,那一定就少了老火慢熬的味道。那麼除去四大金剛,剩下的就是戰國群雄了。小街小巷裡,你都可以找進去發現一家屬於自己專屬定製的肉骨茶。就像西安人可以為了一碗泡饃的湯寬湯緊爭論半天一樣。每個新加坡人都會向你推薦他家門口的定製款。這些小店沒有規模化,只能一鍋一鍋的熬出肉骨茶來,再加上街坊鄰居的親情,自然是不可代替的。

黃亞細肉骨茶

肉骨茶里的三樣主材都是我最愛的。豬肋骨,大蒜,胡椒。在英國求學的日子裡,同學們的周日聚餐總是少不了一份紅燒肋排。有時候會利用排骨的湯汁鹵上幾個蛋。專治思鄉病,保證肉到病除。吃完之後,又可以和學院的導師們大戰三百回合了。大蒜對我的記憶和酸菜白肉是分不開的,那一片片白肉的味道要通過一碗蒜醬來提煉,否則完全難以下咽。但是這麼三樣東西組合在一起,對於第一次嘗試的我,還是很難描述。肉骨茶里胡椒的味道很重,在北方,胡椒的味道多是以酸辣湯和胡辣湯聯繫在一起的。但那一定是在一個北風凜冽的冬日。一碗湯下去,從胃裡暖到心裡。很顯然,在緯度只有北緯一度的新加坡,你是等不到那樣一個冬日的。那麼在三十度氣溫的天氣里,一碗肉骨茶下去,就只能是從胃裡辣到心裡。肉骨茶還經常會配上油條和炸花生。可惜的是,新加坡濕熱的氣候讓這兩樣東西都很難保持脆爽的味道。我還記得去天津找煎餅果子的時候,會專門找那些自己炸薄脆和油條的攤位。剛出鍋的薄脆和油條夾在煎餅里。那才是最銷魂的味道。很遺憾,這碗新加坡人一年四季喝不停的肉骨茶,我不是很習慣。不過我還是鼓勵大家去嘗試,不要因為自己的飲食習慣去拒絕。在西班牙一家米其林推薦的餐廳里,我曾經把一塊大廚精心烹飪的blue cheese 含在嘴裡,不能下咽。一直站在一旁觀察的大廚沖我眨了一下眼睛,遞給我一塊紙巾。我就當著他的面把cheese吐在了紙巾里。 臨走時,他依舊充滿笑容的擁抱了我。饕餮這事兒,就好像談戀愛一樣,你喜歡她噴了香水的味道,你也得寬容她的起床氣。那才是真愛!

單挑中峇魯的牛車水

在新加坡,有很多巴剎。(馬來話,市場的意思。一樓是雜貨市場,二樓是食閣。簡而言之就是商場里的「大食代「。)新加坡的氣候炎熱,做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少人不願意做飯,全天的飲食就在食閣里解決。所以這是隱藏了當地美食的地方。有兩家食閣如雷貫耳。無數遊客們都要到這裡打卡,拔草。中峇魯和牛車水。

中峇魯海南起骨雞VS牛車水了凡油雞

AMY對中峇魯非常熟悉,對這裡的美食如數家珍。中峇魯食閣乾淨明亮,這裡的攤位是一個群雄並起的形勢。一圈傳下來。你會發現有四五家都掛著米其林推薦的招牌,一時間竟然有點恍惚。米其林的招牌在這裡達到了空前的密集程度。我們分頭排隊買下了所有的米其林推薦的美食,平均每份小吃都在十五到二十人民幣之間。很難想像,這裡的人可以用這麼低廉的價格每天都享受到米其林美食。

楗柏水粿

鴻興炒蘇東蝦面

炒麵的大哥頭上頂著米其林的紅色招牌

中峇魯海南起骨雞

中峇魯海南燒雞飯

食閣里拉琴的老人

從食閣出來。AMY帶著我們尋尋覓覓的來到了這家中峇魯烘焙店,居然也是米其林推薦。在新加坡,如果你沒有嘗過米其林,那一定是去了一個假的新加坡。

中峇魯烘焙

抹茶杏仁可頌

在這裡,AMY再一次顯示了她的功力。我吃到了這次旅行里第二個亮點:抹茶杏仁可頌。在烘焙里,難度第一的是熔岩蛋糕,第二就是可頌。揉面揉到殘廢,再經歷三次發酵,三次冷藏。在整個過程中,黃油的處理非常困難,真的是穩准狠。一旦手接觸黃油的時間太長,開始融化。就會出現漏油的情況。在後面的烘烤中,就難以呈現一層層的視覺效果和起酥的口感。如果你能做出一個合格的牛角,基本上沒有什麼可以難倒你了。至於熔岩蛋糕,一個專業的甜點師都不能保證每次都成功,更別說完美了。所以我每次去西餐廳里都點上一個熔岩蛋糕來考驗他們的功力。中峇魯的可頌非常有創意的加上了抹茶和杏仁的味道,這兩個味道都是偏清淡的,襯託了黃油起酥的味道和口感。

可頌里的餡料也是抹茶味道

因為味道實在太迷人,以至於我都忘記拍下可頌裡面的內容。(沒想到AMY又專門跑去店裡買了一個,撕開拍照給我。真是我見過的最專業的一位頂級吃貨了。)這款可頌烘焙的火候也沒有妥協,可頌的表面是稍微焦糊的,很脆,裡面的起酥也分層了。有些烘焙坊為了追求視覺效果,只是烤到焦黃就出爐了,外表好看,但是內里的口感完全喪失了。

煙熏三文魚墨魚汁卷

蘋果黃油酥餅

烤蔬菜乳蛋餅

在新加坡,還有一條街市也是憑著米其林的光環坐鎮一方的。那就是牛車水。和中峇魯不同,牛車水的排擋只有一家名聲最響亮,了凡油雞飯面。關於了凡油雞面的江湖傳說非常多。據說排隊非常恐怖,要等候三個小時以上,不過經歷了北京聚寶源的歷練(詳見《最遠的距離是我在望京聚寶源排隊,而你卻趕到了牛街!》,可以感受各種關於排隊的趣聞。),我們還是勇敢的衝過去了。

油雞排在一起頗為壯觀

限制打包的告示

我們到達的時候正好是午餐時間,用餐高峰。整個食閣里的選擇很多,排隊品嘗油雞的人大部分都是像我們一樣遠道而來的遊客。新加坡是一個非常有秩序的國家,沒有人加塞

負責點餐的女士

切雞的也是位女將

了凡油雞面

了凡油雞飯

坦白說,油雞做的並不好吃,雞肉略柴,配的米飯也不香甜,麵條是鹼水面,缺乏了湯料的滋潤,完全沒有味道。但是一份米飯只要十元人民幣,一份面只要十二塊五人民幣。這樣的價格也無法讓你對口味有太多挑剔。排擋里只有三個人,每個人都是滿頭大汗,盡最快速度把一份份便當送出來。難得的是,他們並沒有因為生意興隆就提前把油雞切好。而是當著食客的面把油雞切好,配好菜,送到你面前。那份尊重是對客人的尊重,更是對食物的尊重。AMY說,作為一個傳統廣東人,她覺得廣州很多小店做的豉油雞都超過了凡的水準。這個一星,態度的分數明顯大於了食物本身。新加坡人多數是華人血統,社會福利也並不高,所以大都勤勞節儉。

閑聊中的食客和排擋老闆娘

這裡的食客和老闆們本就都是街坊。每日來食閣吃飯就像回家一樣自然親切。

吃過了凡油雞。強烈推薦你逛逛這裡的街市——唐人街。有一種強烈的廟會即視感,處處都透露著中華傳統審美觀。

糖果色的東南亞建築被高高懸掛的大紅燈籠搶了鏡。

雞年還沒過完,金雞們堅持在屋頂上站完最後一班崗。

睡衣模特們被套上了狗頭,知道為什麼嗎?對,狗年就要來了。

在一個無名的街口,終於找到了路老師心心念念的榴槤。和路老師一起旅行,總是有驚喜。比如被逼著跳傘,比如被逼著排隊三個小時去坐環球影城的過山車,這一次是被逼著吃榴槤。好吧,其實你們都看出來了,我這就是花式秀恩愛,花式虐狗,咋滴吧!

第一次見到的皇中皇

二百元人民幣三粒

上高中的時候,去南方出差的母親帶回來一個榴槤,放在冰箱里,告訴我這就是水果之王。結果冰箱里所有的食品幾乎都變成了榴槤味兒。搞得我那段時間經常去小夥伴家蹭飯。這次聽路老師說要去吃榴槤。我的眉頭都皺成了雙眼皮兒。來之前,只知道有貓山王,一隻整個的榴槤在北京的食品超市裡,可以賣到七八百人民幣。沒想到在這裡,貓山王只能算二流角色。真正的狠角色就是路老師看中的皇中皇。二百人民幣只有這三粒。這榴槤的味道居然成為了新加坡之旅的第三個亮點。所以說,在吃這個問題上,女人往往更有探索的能力。榴槤的甜不是直擊味蕾的那種,並不膩人,綿軟適口而且渾厚有力,為什麼是渾厚有力,因為咽下去後,榴槤的奇香才在你的口腔里湧現出來。而且,在熱帶品嘗水果和在北方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想是因為運輸,到達北方的水果為了保證運輸,減少損耗。大部分都是半生的狀態摘下的。而當地人肯定是不屑於這麼做的。這一次嘗試讓我一個從來不吃榴槤的人瞬間路轉粉。後來回程的路上給朋友們買的所有禮物都是一水的榴槤酥。路老師問:「萬一他們不愛吃呢?「我壞壞的一笑:「那不正好,就都便宜我了!」

娘惹惹了誰

娘惹菜對於我來說一直是一種神秘的食物。我拜託AMY幫我定了一家此行最奢華的一家餐廳,真藍。度娘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早期馬來西亞人與華人通婚,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稱為娘惹(Nyonya)。傳統中國菜與馬來香料完美結合,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旁邊還配上了美麗的圖片。

娘惹

於是,我抱著無限遐想來到了真藍。一進門就遭遇了當頭一悶棍,雖然服務生全都笑容可掬,但是對我來說,他們一點都不美麗。因為全都是男的。用了一個充滿風情的名字,卻選了一幫老爺們來服務,真是扎心了。哈哈,玩笑歸玩笑,來看看真藍能吃到什麼?

精緻的餐具

咖喱雜菜

黑果雞

這粒黑果,服務生一定要我嘗嘗味道,說是有豆豉的香味。我嘗了一下,結果杯具了。真的很咸,咸到發苦。

蝦片

就是北方的炸蝦片,不過很大的份量,吃起來很過癮。

開胃菜ACAR

柚子沙拉

黑醬油蝦

蝦醬地瓜葉

叄岜魚

和之前在喜園嘗到的叄岜醬完全是兩種味道。是甜口的。

香茅蘇東

椰絲香蘭木薯糕

怎麼說呢?菜式非常隆重,但並不精緻。每一種菜里的調料都過多了。以致完全嘗不到食物的原味了。當然你也可以說我是因為沒有碰到心目中的娘惹美女,而心懷怨念。哈哈,娘惹到底惹了誰?恐怕就是得罪了所有的男性食客。

照亮我的亮記

新加坡的幾天中,每當我們在尋找美食的三岔路口徘徊的時候,AMY就是那盞明燈,站在前方朝我們招手,我經常在腦海里腦補出一個自由女神的畫面,高舉火炬,而那女神的畫面分明就是AMY的臉龐。於是在一場滂沱大雨中,美食屆的自由女神AMY引領著我們來到了一家潮汕餐廳——亮記餐廳。

亮記

潮州蒸斗鯧是這一餐的重頭戲。市面上經常能看到的鯧魚多數是金鯧和銀鯧,金鯧雖然名頭響亮,但是因為肉質略粗,大部分用作紅燒,醬燜。價格也和銀鯧相差幾倍。銀鯧形體漂亮,肉質細密,卻又難得的沒有肌間刺,適合清蒸。大多肉質滑嫩的魚類都隱藏著肌間刺,張愛玲也感嘆過鰣魚多刺。我在舟山的魚市上看到新出水的銀鯧要賣到200元一斤的高價。

潮州蒸斗鯧

這一餐因為AMY搶著付賬,我忘記了這道菜的價格,但大致記得一共一千元人民幣的餐費,這條魚佔了大半。我非常喜歡清蒸的做法。廚師的自信和食材的新鮮相得益彰,交相輝映。除了用了普通的蔥姜去腥之外,少有調料加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鮮味。在我的記憶里,最好的攝影作品都是黑白的,最好吃的魚都是清蒸的。聽上去風馬牛不相及,其實內中韻味卻是一致:化繁去見,方顯本真。

潮州蒸斗鯧

五香蝦棗

五香蝦棗應該是一道潮汕小吃。叫做蝦棗,卻似乎並沒有沒有蝦的成份。內里是用豬肉餡加馬蹄,混入五香粉炸制而成。

麥片蝦

能幹的服務員,把所有的盤子一次性全部端走。

跳上小紅樓

其實小紅樓是我們在新加坡嘗試的第一家餐廳。但是我沒有把它放在第一家,因為實在不捨得,所以在文章的最後才拿出來。

辣椒蟹

辣椒蟹和黑胡椒蟹是到新加坡必嘗的特色。螃蟹有三種可供選擇,一、斯里蘭卡蟹,二、蘇格蘭棕蟹,叄、阿拉斯加蟹。阿拉斯加蟹的肉質都在腿上,直接就被我們淘汰了。蘇格蘭棕蟹的蟹黃簡直讓人驚艷,但是蟹肉比較粗。(詳見我的另一篇文章《開車五百公里才能吃到的極品扇貝》)我們最終聽從服務生的建議,選擇了斯里蘭卡蟹,因為肉質鮮嫩。果然沒有讓人失望。雖然叫辣椒蟹但並不辣,更多的是甜味。

忍不住再秀一下肌肉

黑胡椒蟹

新加坡並不出產海鮮。但是小紅樓的食材選擇確實讓人信服。不單單是辣椒蟹出彩。其它的菜品也不失色。我覺得黑胡椒蟹就是專門做來凹造型的。像不像專門用來給奧特曼打的怪?

辣椒海鮮煲

辣椒海鮮煲里的辣度比辣椒蟹更大。裡面還加入了薄荷和香茅草的助攻,頗有東南亞的風味。

麥片蝦

麥片蝦在新加坡非常流行。蝦肉新鮮,肉質彈牙。烹制蝦是一道費時費工的菜。開邊去蝦線的過程實在是繁複。功夫花的不少。

蒸竹蚌

蒸竹蚌就是手掌大小的蟶子,只有南方才有這個尺寸的。

這家小紅樓不單單是味道出色,也適合網紅們來凹造型。不信就放幾張攝影師LOOK的造型照。

跳上小紅樓

新加坡是一個被米其林寵壞了的地方,第一次來,確實容易被迷惑。不過想尋找真正的美食,還是要相信自己的味覺,大膽去嘗試。味覺也需要培養。你不單要吃自己愛吃的,還要去嘗試自己不熟悉的,甚至是自己不喜歡的。聽上去挺擰巴的,但是老餮們會懂我的。寫下新加坡的美食亮點:喜園咖啡店的海南雞飯、中峇魯烘焙店的綠茶杏仁可頌、牛車水無名排擋上的飄飄榴槤、至於小紅樓,每一道菜都很精彩。

AMY

再次感謝AMY在我的逛吃之路上的耐心細緻的指點。感謝攝影師LOOK的美圖。如果你也想有一次這樣的旅行,去關注他的公眾號:LOOK路克和你看世界。

新加坡美食全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慢性胃炎吃什麼好呢?慢性胃炎日常保健怎麼做?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