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哈哈哈哈哈哈!它叫囂著要幹掉Boost的跑鞋,你怕了嗎?

哈哈哈哈哈哈!它叫囂著要幹掉Boost的跑鞋,你怕了嗎?

三個天各一方的籃球屌

一個關於球鞋的主題

因為熱愛 所以用心

在看了無數篇換湯不換藥的頭條文章之後,再也沒有耐心點開任何一篇關於Nike Epic React Flyknit這雙鞋的文章。關於這雙昨天突然空降的Nike跑鞋,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這兩天已經不堪被其無限刷屏所折磨。

必須承認,在這些形形色色的軟文中,翻來覆去都在講那幾個老生常談的東西。看完總結下來,這雙鞋其實就只有兩個新鮮東西。實在不明白在吃這碗飯的專家們手中,怎麼就能描繪得如此天花亂墜?

為了幫助那些還沒有被轟炸式軟文荼毒的朋友,我先快速羅列下這雙鞋上唯二兩個值得關注的新鮮點。

01

一是跑鞋上用到的全掌React緩震值得期待。

按道理來說,React其實已經不算什麼新鮮東西了,因為之前Nike在籃球鞋上已經推過,而且我還做過搭載了React的Superfly 2017的測評(雖然結果大失所望)。

不過,運用於不同運動場景的緩震科技往往效果也有不同。在籃球鞋上,React被當作中底材料之一,附著於外底橡膠之上;而在跑鞋上,React與地面直接接觸。與此同時,針對不同運動的特性,緩震材料的厚度、軟硬度都會做出相應調整,可以明顯看出來用在Epic React Flyknit上的React要比籃球鞋上薄薄的一層厚上不少。

對此有一個實例可以說明情況。早前Nike在推出Lunar的時候,籃球鞋上用到的與跑鞋上用到的就有明顯差別,而且當時是先在跑鞋上運用開之後再推廣到籃球鞋上,而這次正好換了個順序。

從前段時間Breaking 2計劃引爆的Zoom X ,到這次空降轟炸的React,Nike在落後的材料緩震領域持續發力,而這一系列操作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幹掉Boost。如此地急不可耐倒是勾起了我對全掌React緩震的一絲絲興趣。

02

而除了上述的全掌React緩震之外,這雙鞋另一大值得關注的亮點是:

參數化設計的中底結構。

詳細說明之前不妨先看看上面這三雙鞋的中底,看完就能明白參數化中底的大概意思——一種類似Boost中底顆粒質感的規律性紋理設計。跟Boost發泡過程自然形成的紋理結構不同,參數化設計是人為利用電腦程序在模具上設計出一系列的底花,並通過模具上的底花控制材料在發泡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

像第二雙安踏Flashfoam跑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中底所謂的「蟲洞」設計就是參數化設計得到的成果。Epic React Flykni也用到的是同樣的原理,不過只是精細程度更高一些。

那麼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設計呢?Nike給出的說法是利用數據研究得到的空間結構有利於提升鞋的運動性能。個人倒覺得沒有那麼深奧,單純是因為這樣看起來更有質感,且更符合當下科技跑鞋的審美趨勢。

大家怎麼看呢,反正本編是有點-怕了!

一起在留言下方發表你的看法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運葉子體育 的精彩文章:

TAG:幸運葉子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