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Recognant創始人:神經網路、人工智慧根本就不複雜

Recognant創始人:神經網路、人工智慧根本就不複雜

[許多人都沒意識到神經網路其實很簡單]

子夜夢的死寂︱撰文

我經常聽人說他們運用AI技術取得了非常了不得的成就,但99%的成就其實都很傻。這篇文章看起來想在痛罵,但這並不是我的初衷,我的目的是找出AI領域如何在短時間湧現出了大量AI專家。同時,我還要揭露這些專家的所謂專業,其實是因為沒人能指出他們做的都是垃圾。

如果你從頭開始建造了一個神經網路,可以在手機上運行……

太棒了。你把一件T恤上都放得下的11行的Python代碼轉換成了Java或C或C++語言。看來交叉編譯器三秒內能完成的事,你也能做到。

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神經網路其實很簡單。他們總覺得神經網路非常複雜。和分形類似,神經網路可以處理看上去很複雜的內容,但說它複雜是因為它需要重複以及一個隨機參數生成器。

如果你建造了一個20層的深度神經網路……

恭喜你!你讓上述代碼不斷循環,這聽起來真是太難了,你居然還知道在什麼位置加入「For」和冒號。

「深度學習」和N層深度都是一個可以自行輸出的神經網路而已。由於它對循環進行循環,所以被稱為遞歸神經網路(RNN)。

這和學車差不多,雖然它只會右轉,但你還是可以到達任何地方。這可能不是最有效率的,但比讓它左轉要容易多了。

如果你在英偉達GPUs上訓練了神經網路,並把它移到了手機上……

上面11行代碼中的錯誤(或未實現)之處在於未設置種子。不設置種子就不能保證第二次能和第一次獲得同樣的隨機參數,而結果也會差異巨大。由於手機和台式電腦無法給出相同的隨機參數,不同的手機晶元會產生不同的隨機參數,你在基於GPU系統上訓練的神經網路很有可能無法在手機系統上運行。

相比在鎖系統中分類,訓練需要多花幾百萬甚至幾十億倍的時間,這樣一來,建立一個手機的神經網路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不同設備之間永遠存在差異。對於聲音識別來說,正負5%只是輕微誤差,但對於癌症檢測或診斷來說,這就是巨大誤差了。

如果你訓練的神經網路可以完成人類尚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從照片中來判斷這個人是不是同性戀。

不,這是不可能的。神經網路是很蠢的黑箱系統。如果你使勁折磨它們,你可以對測試數據進行很好的擬合,但是從隨機測試中無法獲得很好的結果。AI就很善於識別偽相關,比如肯塔基州的結婚率與溺水率是無關的。

而且,照片拍攝的距離遠近也不能證明照片里的動物就是貓而不是獅子。人們一直想神話AI,但大多數情況下,人類做不到的事情,AI也無能為力。有些時候例外,但僅限於透明AI。神經網路則不同,即使在人類可以複製最終結果的透明系統中它也不是透明的。

如果你使用TensorFlow來……

還記得上面那11行代碼嗎?TensorFlow只是那些代碼的包裝。TensorFlow擅長的是幫你把那11行代碼內容視覺化。它在很多方面類似於谷歌分析(Google Analytics)。要完成谷歌分析工作的數據都在伺服器日誌里,但看懂那些日誌很困難,但看懂谷歌分析卻易如反掌。不過,谷歌分析會告訴你伺服器變慢了,但不會告訴你原因。

我們這些理解神經網路的人不需要TensorFlow,因為我們不依賴那些花哨的圖表或動畫來把數據視覺化,我們看著原始數據和代碼就能找出伺服器變慢的原因。

如果你用神經網路進行自然語言處理(NLP)和自然語言理解(NLU)……

朋友們這是常識啊。神經網路模擬智能水平其實就和鼻涕蟲差不多。讓鼻涕蟲學習英語的成功率能有多少?如果你的神經網路中英語中每個單詞都有1個trait,那你的網路需要所有谷歌計算能力的疊加。如果每個詞語還要一個trait的話,那你需要地球上所有雲服務計算能力的總和。

AI可用來完成偉大的目標,但神經網路也是有極限的。

如果你的神經網路是自定義的

恭喜你,你知道如何把11行的神經網路代碼壓縮成9行遺傳演算法代碼,或44行分散式演化演算法。快準備一份新聞稿吧,因為你的55行代碼馬上就要……噢,稍等……

如果你的神經網路……無所不能。

恭喜你,你就是傳說中的數據牧人。這聽起來真是太了不得了,雖然你的神經網路和鼻涕蟲差不多,不同的是,你可以生產很多鼻涕蟲。擁有一套訓練集沒啥稀奇的。雖然很難跟蹤,但請相信(或讓別人相信)你只是個了不起的鼻涕蟲訓練師。

如果你把神經網路和區塊鏈結合了……

恭喜你,你知道怎麼建立「網紅堆」。可惜的是,挖礦和神經網路毫無共同點,想通過區塊鏈農場的所有節點來運行所有的數據集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通過正常大小的數據集把負載」切」成16 個方向,神經網路會出現問題。如果你有幾十億的記錄,或你使用反向傳播(Back Propagation)測試多級數據顯示,你可能需要更大的規模,但這些技術無法把規模增加到1000s或幾百萬個節點。

我不太使用神經網路。

我的工具箱里有神經網路代碼,但這很正常。它是可選擇的工具,而不是整個產品的基礎。我的大多數工作在認識學上叫做自定義啟發法。與技術結合後又稱為思維模擬。神經網路是按照大腦硬體模擬建模的軟體(而神經網路並不是軟體),思維模擬則可以模擬大腦的軟體,就和大腦模擬器一樣。思維模擬的歷史只有10年左右,而神經網路已經存在50多年了。思維模擬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它是透明的,能處理幾百萬行代碼,而不是幾十行。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亭網 的精彩文章:

新玩法!這家荷蘭公司要把VR遊戲搬進賭場

TAG:青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