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說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來黃埔村之前,總歸還是做了一番功課的。

「來黃埔一定要到它的祠堂來看看。」

這是朋友給我的忠實建議。

說起黃埔村,必提點一兩句的,真莫過於它的祠堂建築和祠堂文化。

祠堂,對我來說,真的是既熟悉又陌生。

我知道它的存在,卻又感覺不曾靠近過,去細細感受它的魅力。

祠堂,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它的背後究竟藏著些什麼?

也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祠堂,在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眼裡,也許就是一種莊嚴而頗具距離感的建築體。

走近它,有時你會無所適從。它神秘,古老,卻又充滿一種迷之神力。

明明它於我是那麼的熟悉,而我對它卻是如此的「冷漠」。

這一趟黃埔之旅,我又重新認識了那所謂的「祠堂」。

黃埔村的祠堂和我以往看到的很不一樣,它極具嶺南建築特色。

青磚砌築,花崗岩牆裙,正脊上多為灰塑花鳥,

梁架上精雕細刻的花鳥、人物紋飾豐富。

其雕刻風格粗獷、大氣磅礴,且極富對稱美感。

有時陰雨綿綿,撐把小傘,踏在青石板路上;

青磚紅瓦之間,村裡的空氣隱約透著別樣的恬靜和安適。

嗯,我喜歡這一模樣的黃埔村。

從兒時起,很少接觸祠堂,模模糊糊記得很小的時候爺爺帶我去過一兩回。

來了廣州之後,總覺得,它很神秘,有種說不出的力量。

對於老廣州而言,它不再僅是簡單的一個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

祠堂,更是家族血緣最親切的寄託物。

黃埔村現存有19座祠堂。

每一座祠堂,都代表著某個姓氏家族對傳統、對宗族的最高崇敬。

它莊嚴、神秘,它古老,而充滿信仰。

它有一種魔力,能將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同姓人的心靈歸屬在一起,

無論風吹雨打、日晒雨淋,它始終屹立如山。

一座宗祠,一段歷史,一份情懷。

它見證了一個宗族的起起落落,訴說著族人的種種故事。

一副對聯,兩個大紅燈籠,幾處小屋,

縱使風雨洗禮,卻依舊榮光熠熠。

歷經風雨的馮氏大宗祠

青磚粉牆、古樸肅穆,狀如一位白髮智者,雲隱馮公祠經歷的歲月是夠長的了。它是村裡馮氏一族為紀念馮氏五世雲隱公先祖而建。「入孝」、「出第」,從這裡走出去的黃埔名人很多,那些關於「孝」的傳統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消隱的羅氏宗祠

黃埔村裡的羅氏,被列入四大姓氏之一,曾經的羅氏族人,也是富甲一方的大家。據老一輩陳述,在「一口通商」的那段歲月里,不少羅姓人從事與洋人打交道的買辦行當,並且都賺了不少錢。只是後來,文革的洗禮讓今日的羅氏宗祠褪去了當年的繁華,也逐漸淡出我們的記憶。

用一個「甲子」建成的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在黃埔村眾多宗祠中,曾是最富神秘色彩的一座。它最為特別,宅第門前,一圍柵欄,弧鉗著「蘭桂騰芳」四個大字,一碧清池,池中蓮荷群蕊吐艷,清香四溢。梁氏一族在黃埔古村素來顯赫,他們講究風水格調,營造一座宗祠要虛耗60年的時間,才可保家族興旺榮光。

佳話流傳的化隆馮公祠

每逢三月三北帝誕,都會有一支熱情而真誠的「出色」隊伍從譚山浩蕩而來祝賀。他們拜過北帝,巡過大街小巷,最終總會來到榮西里的化隆馮公祠行禮、致敬。化隆馮公祠的馮氏子孫向來也是以「熱情」著稱,跨過大門檻,來到祠堂內,幾位熱情的馮老伯總會過來和你講講馮氏家族的那些事兒。

偶遇一位慈祥的老者,

她告訴我,縱使現在一個家族的人不可能常年居住在一起,

但是只要宗祠在,心便是凝聚在一起的。

儘管他們在外漂泊打拚,也保有這鄉魂。

我想,這也便應了那句老話,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每個人心中,

都會有一個古鎮情懷,

流水江南,煙籠人家。

【古村漫遊記】將推出系列的旅行遊記,

旅途中會發生怎樣的奇遇呢?

背上行囊,

我們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去呼吸它的新鮮空氣,

感受它獨特的人文氣息,

賞賞它迷人的風景,

也聽聽它動人的故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埔古村玩樂手冊 的精彩文章:

TAG:黃埔古村玩樂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