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遠望資本田鴻飛:從幣圈、鏈圈到網圈,談區塊鏈的大浪淘沙

遠望資本田鴻飛:從幣圈、鏈圈到網圈,談區塊鏈的大浪淘沙

雷鋒網按:作者田鴻飛,遠望資本創始合伙人。融合碼農圈、網圈、鏈圈、VC圈、金融圈、幣圈的六圈人才:1996年觸網,程序員;2002年MIT學金融;2005年Oracle做安全;2012年接觸鏈圈和幣圈;2015年入VC圈。

比特幣2009年起源於加密極客社區,2011年前後,國內開始出現第一批草根信仰者。隨著幣價一路上漲,這個群體迅速壯大,吸引了各色人等湧入。

從線上討論小組到進一步線下交流,現在中國幣圈的大佬,早期無一不是混跡於車庫咖啡。2013年左右,在車庫一度是可以用比特幣消費換咖啡的。

圍繞比特幣,有人埋頭挖礦,有人賣礦機做硬體,有人專心炒幣,還有猥瑣發育搬磚掙差價的。以及做交易網站、資訊網站和論壇的創業者。

後來大玩家開礦場,又形成了聯盟式組團分收益的礦池。與今天ICO首次代幣發行類似的是,那時還有人通過IPO的方式眾籌資金來製造礦機。

↑以上是幣圈早期的發展概況。

遠望資本田鴻飛:從幣圈、鏈圈到網圈,談區塊鏈的大浪淘沙

2013年12月以中國央行的一聲號令,切斷了數字貨幣交易所的充值通道,將比特幣從8000人民幣打到2000人民幣。

此時隨著政府對比特幣的管制,直接導致了比特幣的去貨幣化。因為不同於早期的技術極客和草根信仰者,2014年進入的主流技術公司和金融創業者都是「穿鞋」的,他們是規則遵守者。

在2014和2015年比特幣交易的低潮期,這些後來入場的公司和創業者開始探討去貨幣化的區塊鏈技術,注重行業應用。

當時主流社會的觀點是,比特幣沒有貨幣價值,但是其基礎技術區塊鏈卻非常有顛覆性創新。這種觀點直接導致了重視區塊鏈技術的公司脫離比特幣,形成了所謂的鏈圈,代表性組織就是R3和Hyperledger。

受限於缺乏場景支撐,成立於2015年左右的國內所謂鏈圈企業,一直都是苦哈哈的狀態。

特別背景和信仰的不同,造成了當時幣圈有錢賺,看不起鏈圈沒有商業模式;而鏈圈自視清高,看不起幣圈的急功近利。

熬了兩多年,直到2016年8月,以NEO的二期ICO成功為標誌性事件,鏈圈企業終於等來了2017年爆發的ICO浪潮。特別ERC20降低了發幣門檻,讓鏈圈再次回歸擁抱幣圈。

作為第一批ICO嘗鮮的企業,現在看來這些企業市值都在50億人民幣以上,代幣升值都至少20倍以上。這些企業在區塊鏈領域耕耘技術多年,是鏈圈的代表。

備註:此前對於否認Token價值的鏈圈,我在《為什麼說Token對區塊鏈不可或缺》文章裡面已論述了其局限性。

到2017年年底,R3宣稱不需要區塊鏈技術也可以做同樣的事情,側面說明去貨幣化的區塊鏈技術無異於傳統資料庫技術;另外一方面,IBM作為成員的Hyperledger卻開始探討如何整合token。所以不光公有鏈,聯盟鏈也將回歸幣圈。

↑以上可看作ICO發展第一階段。

遠望資本田鴻飛:從幣圈、鏈圈到網圈,談區塊鏈的大浪淘沙

進入2017年6月份,國內一批投機分子的空氣幣開始進入市場。這些公司的典型特徵是,團隊背景看著比較華麗,但是沒有任何過往歷史成績,更談不上在GitHub上查詢項目代碼進度,團隊都是2017年才接觸區塊鏈。

他們甚至沒有成立公司,主要靠包裝一個區塊鏈無所不能的好概念,來忽悠外行眾籌投資。投機色彩特別明顯。但是受益於市場紅利,這些幣都有5倍以上的升值。

不過僅僅幾個月過後,這些泡沫濃厚的空氣幣,就漏出了詐騙的馬腳,被媒體報道曝光,這些公司成為了監管治理的重災區。特別在2017年9月,隨著國內七部委叫停ICO融資,調查傳銷平台和代投人等,迫使國內幾大交易所開始轉戰海外。

↑這是ICO發展的第二階段。

眼看ICO熱潮讓懂概念、懂技術、有背景、能忽悠的鏈圈大發其財。進入2017年12月份,一些由傳統VC投資、估值在數億人民幣的互聯網企業,開始跑步入場ICO,形成了網圈

對比鏈圈公司,這些網圈公司自帶光環,有一流VC公司背書,看不起鏈圈是空氣幣,認為自己是有資金、有用戶、有場景的三有網圈。對比上批空氣幣公司,這些公司明顯更優質,但由於這些公司進入市場比較晚,幣值升值一般少於5倍。

不過大浪來了,泥沙俱下,第三批形成的所謂互聯網網圈企業的ICO,有很多都是為了ICO拼湊的場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為了圈錢而ICO,這些企業的代幣很多都「破發」。而這個時期再進入的空氣幣已經很難發行出來,即便發行後上了交易所也同樣會跌破發行價。

遠望資本田鴻飛:從幣圈、鏈圈到網圈,談區塊鏈的大浪淘沙

這時新形成的網圈,教育了自己的投資人,一些投資人開始高調All in區塊鏈,形成了耀眼的VC圈,和幣圈的數字基金緊密合作。

與此同時,經過2012年到2017年Fintech洗禮的傳統金融機構開始變得對新技術敏感,不管出於監管,還是學習,還是逐利,金融圈一些先見之明的人開始投資虛擬貨幣,又形成了區跨鏈里的金融圈。

↑以上是ICO發展歷史走過的第三階段。作者預測,ICO很快將步入第四個階段:

1、空氣幣基本不可能被發行出來,因為現在的發行和上交易所都是連動,由專業機構運作。這些專業機構基於自己的聲望而不會選擇發行空氣幣。沒有專業機構和排名前列交易所支持的空氣幣將不可能進入市場;

2、有能力做公鏈並聚焦於區塊鏈技術的企業,其公鏈幣值將會迅速增值;因為這些企業利用自己在第一階段籌集的資金會支持自己的生態企業,進而促進自己代幣的增值;

3、網圈ICO公司將會更加務實。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為了ICO而ICO的公司,將會被專業發行機構和交易所鄙視。這一方面是由於市場競爭的原因,畢竟進入ICO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另外一方面,專業發行機構和交易所的自律也起到正面促進作用。

總結來看,ICO市場在短短一年裡面迅速經過了4個階段。在大浪淘沙下,通過市場機制很快篩掉了劣質企業。良幣驅逐劣幣,我們要相信市場的力量。

為了不讓優秀的區塊鏈公司被監管誤傷,在這裡呼籲真正有志於改變世界的區塊鏈從業者和公司,要加強行業自律。

同時,希望剛剛被點燃熱情的各VC投資人們,在篩選ICO公司的時候,要更加理性。因為今後在ICO領域能夠成功的企業,一定是那些代表了真正運用區塊鏈技術的企業。

遠望資本田鴻飛:從幣圈、鏈圈到網圈,談區塊鏈的大浪淘沙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ICO企業是否靠譜呢?主要有以下標誌:

1、企業的白皮書設計的token economy是否真實有效,合理?

合理的token economy設計必須符合:資產可數字化、參與市場的主體去中心化、共同完成的協作具有1+1>2的網路效應;

2、企業的團隊背景是否在區塊鏈行業有經驗積累?

3、企業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是否有知名風險投資機構投資?

4、企業的發展路徑設計是否合理?

5、企業的Github是否經常更新進度?如果懂程序的碼農可以看看代碼更新是不是核心代碼的更新?

6、企業是否經常更新代碼開發進度和市場開拓進度?

最後聊個閑天,短短一年經過了4個階段,ICO市場這一次的加速快跑,可以說進一步拉大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創業者的差距。

上海的創業者在ICO領域至少落後北京創業者半年。深圳人民在ICO領域至少落後北京一年。這個時間還是傳統時間,如果從幣圈觀念來看。肯定要是落後1個年代還是2個年代,這一次特別明顯。

謝謝大家,歡迎與區塊鏈從業者一起探討,也歡迎大家推薦相關優質項目,BP可發至我的郵箱tianhongfei@ivision.v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