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處處有「迷宮」(下)

中國處處有「迷宮」(下)

上期,以《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製作方發布的「中國處處有迷宮」版系列海報為契機,小編和大家一起領略了哥窯爆發出的特殊美感,充斥著天人合一思想的窗欞帶來的穿越時空的美好祝願,記載歷史的竹簡搭起的古今橋樑,飽含祥瑞的祥雲牆雕傳遞出的美好祝願。

向左滑動查看「中國處處有迷宮」版系列海報

今天,小編繼續與大家一起「迷宮」探秘,開啟西夏銅官印活字印刷術中秋月餅傳統錦繡之旅。

西夏官印

西夏官印均用西夏文鐫制,有 6字、4字、2字三種,絕大多數是 2字印,漢譯「首領」,其篆法變化多,奇詭難認。這些官印,大都是具有世襲身份的族長、領袖所使用,他們在西夏政府或部族中擔任相應官職,印體大小與官品高低亦成正比。官印背面多數有用西夏文刻鑿的年款,完整者包括某王年號、干支、某年三個部分,有的或省某王年號,或省干支。西夏官印印面的標準形狀應該是長寬相等的正方形,印背正中有一長把形橛紐,橛紐底部有一小穿,為印綬綰結之處,橛紐頂端刻一西夏文「馬」字(即漢語「上」字),以指示印文方向。西夏官印形制特殊,方印圓角,印文基本以對稱形式排列,根據字數多少呈現上下對應,左右對分。其鑄造精美,做工考究,印文用筆圓潤渾穆,筆畫轉折處不露稜角,線條曲折相疊,澀拙厚重;印面滿實,布排整齊規矩,寓動於靜,莊重中蘊含了靈巧,具有厚實朴茂之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中國印章史寫上了重要的一筆。

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始於唐朝的雕版印刷術,經宋仁宗時代的畢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是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活字印刷最難也最精妙的部分就是反寫字和刻字,這需要匠人幾十年如一日積攢下的深厚內功,一筆一畫、乾淨利落、力道均勻、精準萬分。將墨汁在刻板上反覆刷塗,待字模吸飽墨汁,將紙覆蓋在上面,輕輕按壓,緩緩揭起,一張布滿清秀文字的紙張就展現在眼前。活字字體主要有宋體、正楷、仿宋、黑體4種,另有隸書、魏碑、美術體等不同風格的字體多種。宋體整齊清晰、正楷端莊方正、仿宋秀麗悅目、黑體醒目易認,每一個字無不展示著中華文化的秀麗多彩。

中秋月餅

月餅的獨特在於其金黃色的外皮上烙印著特殊的花紋,這些各色迥異的花紋不單單是裝飾,每一種都來自中國獨有的傳統紋樣,除了精緻以外,更有美好的寓意,我們的老祖宗們早就將中華文化傳承至這一塊小小的點心之上。而創造出這些美麗花紋的正是月餅模,俗稱月餅印,是製作月餅的工具,最早可追溯到宋朝。月餅模由硬木精雕細琢而成,一塊普通木料在匠人手中經過畫模、鑿坑、雕刻、打花、出邊、打磨等近十道工序,花費好幾天工夫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模具。不同年代的印模形式千姿百態,圖案豐富多彩,將生活和藝術合二為一,歷經百年仍韻味猶存,是凝結我們民族情感的實用器和藝術品,是民間雕刻藝術的一朵奇葩。月餅模在成為一種日漸罕見的精美收藏品的同時,也成為了中國千年中秋文化的傳承與見證,被人們稱為「生活木版畫」。

傳統錦繡

絲綢是一項古老而偉大的發明,並從東到西、從陸地到海洋鋪設出了色彩斑斕、富麗堂皇和波瀾壯闊的絲綢之路,是中華民族對於人類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綉錦的出現,更將絲綢審美文化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蜀錦圖案華美,精湛高貴;宋錦花紋精緻,色彩典雅;雲錦色澤光麗,燦若雲霓;各有特色,美不勝收。蘇綉平齊細密,素雅柔美;蜀綉針法多樣,疏朗明快;粵綉構圖飽滿,色彩鮮艷;湘繡絲絨結合,形神兼備;繡花朵朵,各有其美。「錦」與「綉」的完美結合便誕生出了工藝最複雜、色彩最豐富、圖案最華麗和最具有觀賞性的藝術品,因此錦繡被稱為「美物之首」,其對傳統文學、色彩認知和國人審美的影響延續至今。

無論是瓷盤的裂紋、窗欞的木格,還是捲起的竹簡、牆雕的雲紋;無論是是官印上的篆刻、隨意變換的活字,還是誘人的月餅、精緻的綉錦,這些中國古典文化元素看上去都如同深不可測的「迷宮」,在欣賞它們美麗的同時更要意識到,其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所傳達的文化精神是需要我們不斷挖掘與傳承的。中國處處有「迷宮」,而「迷宮」深處的奧秘則需要我們慢慢探尋。

[1]李彤.西夏官印略說[N].固原師專學報,2002年02期

[2]田建平.關於畢昇及其活字印刷術[J].宋史研究論叢,2006(07)

[3]胡靜.錦繡河山——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織錦與刺繡[J].中國西部,2015(31)

編輯|徐靖妮 於亞航

技術|楊會珍

為令我們驕傲的中國「迷宮」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中醫藥大學 的精彩文章:

寒假有毒,小編親測!

TAG:北京中醫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