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壕」又酷!建築竟然還能這樣拍?
建築是很多攝影師都喜歡拍攝的對象,但是,你看過這樣拍建築的嗎?
什麼情況?是一張照片被分割成了幾百份嗎?還是藏在鐵柵欄後拍的?
答案揭曉:照片由幾百個小格子組成,攝影師不用數碼相機,也不用後期特效,完全使用 35mm 膠片排列組合而成。
攝影君看到這樣的照片,第一反應就是:壕啊!!!不過如果是處女座看到這種照片的話,應該會有些抓狂吧~
能夠做到這麼精確和無縫銜接照片,沒錯,這位攝影師正來自德國。
托馬斯·凱爾納(Thomas Kellner)
托馬斯·凱爾納(Thomas Kellner),一名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攝影師,他使用其獨創的「視覺綜合分析法」,為觀者提供了一個了解建築、了解城市文化的新視角。
1966年,凱爾納出生於德國波恩,後於德國錫根大學學習藝術、社會學、政治學與經濟學。4歲時,他擁有了人生第一台相機,從此便一直沒有停止拍照。
他的作品《城市之標》(Genius Loci)以藝術攝影的方式表現了在工業世界中幾個有著相似發展歷史與文化的工業地區,即凱爾納所居住的城市德國錫根,以及俄羅斯的兩座工業城市葉卡捷琳堡和彼爾姆。
「柯達德國」曾授予他「青年專業攝影師獎」,這極大地鼓勵了他的攝影熱情。凱爾納在世界各地拍攝的建築照片時常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舞動的地標」。
這個系列作品也曾在德國錫根、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莫斯科、克拉斯諾達爾,中國平遙、瀋陽等多地進行展出。
那這麼高難度的照片是怎麼拍出的呢?
開始拍攝之前,凱爾納通常會在拍攝前畫出草圖和分鏡頭,這些準備工作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而對一座建築物的拍攝則大需要約需要兩個小時來完成。
然後再使用膠片相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序列,對建築物每一個結構進行拍攝,最後再將照片進行組合,形成一個新的、完整的結構。
對於他的作品,他希望通過影像來反映工業建築文化以及工業區域之間那些不為人知鮮為人知的聯繫。
凱爾納還計劃將這個系列攝影作品出版成書,通過照片與文字展示這些工業建築以及不同地區的文化,並講述這幾座城市之間的故事。
這裡,讓我們一起欣賞下凱爾納鏡頭下對於工業城市的另類表達吧!
看完了托馬斯·凱爾納的照片,有沒有覺得真的是太酷了?!


TAG:攝影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