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改名字最成功的兩大城市,改完之後聞名世界
中國有許多城市都有過改名歷史,論效果來說,張家界和武夷山改名最成功。圖為張家界風光。
張家界市原名大庸市,1994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張家界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外聞名遐邇而得名,是湖南省西北部一個正在開發、建設,以發展張家界旅遊業為特徵的新興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
張家界因旅遊建市,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根據地的發源地和中心區域,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天門洞玻璃棧道、黃龍洞、寶峰湖等旅遊景點。
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等三大景區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除了張家界還有一個城市改名也是很成功的,那就是武夷山。武夷山前身是福建崇安縣,1989年改名武夷山。
武夷山市總面積2813平方公里,2016年總人口24萬人,轄3鎮、4鄉、3個街道、4個農茶場、115個行政村。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處、世界23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之一。
武夷山市雖是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但遠在秦漢時期,即已見諸記載,文人、名士漸至,或吟詠,或卜居,或講學。南唐時武夷山已躋身於中國的名山大川之列,又稱之為道教的第十六洞天。
宋代以來,為朱熹等大儒所盤桓,流風相繼,不僅被稱為「道南理窟」,而且被譽為「閩邦鄒魯」,是我國東南一座重要的文化名山。
武夷山「奇秀甲於東南」,為八閩第一勝跡,列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TAG:趣圖雷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