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將門之後,梁山之虎,抗金名將,卻被韓世忠侮辱而死

將門之後,梁山之虎,抗金名將,卻被韓世忠侮辱而死

原標題:將門之後,梁山之虎,抗金名將,卻被韓世忠侮辱而死


宋朝一直被後人譏諷為「積弱」,但恰恰也就是在這個時代,名將世家迭出。比如擁有「大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的種家,世代被譽為「山西名將」;和種家齊名的是鎮守大宋西北邊陲的折(she)家,楊家將演義里的佘老太君其實應該叫折老太君,就出自這個八世名將的折家;比這兩個家族稍晚的還有姚家,也是武將系列中赫赫有名的家族,在北宋中期出了悍將姚兕,「有悍酋臨陣甚武,兕前射中其目,斬首還,一軍歡呼。明日,來攻益急,兕手射數百人,裂指流血。」


當然了,大家最熟悉的當屬楊家將和呼家將,在評書界有「金呼家,銀楊家」之說。施老爺子也是很順應民心的把楊家將的後代和呼家將的後代都搬到了梁山上。

楊家將的後代楊志之前講過了,今天聊一聊呼家將的後代呼延灼。



【呼延灼】


呼家將,其實真正的叫法是「呼延家將」。呼延家族和楊家、折家一樣,都出自山西,有史料記載的第一代名將是後周時期的淄州馬步都指揮使呼延琮。

呼延贊是呼延琮的兒子,他年少時任驍騎兵,因其膽量過人,勇猛無敵,宋太祖補選他為東班頭領,入宮受帝王差遣,後天靠個人努力,升任驍雄軍使,後出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後改任遼州刺史、扶州刺史、康州團練使等,在將星如雲的北宋初年,也稱得上是一員猛將。


呼延贊有勇有謀,勇猛強勁,為人隨和直率,常將戰死沙場掛在嘴邊。身上處處可見刺有「赤心殺賊」的紋身。史料記載呼延贊將「赤心殺賊」這幾個文字都紋到了他的妻子和兒子,甚至僕人的身上。他的幾個兒子的耳朵後還被刺上「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的文字。


但是呼延贊最著名的應該是他的雙鞭。在演義中,呼延贊被稱作「鐵鞭王」、「靠山王」,是開宋「五王八侯」之一。



【呼延贊】

呼延贊有四個兒子,呼延必興、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顯,其中最著名的是呼延必顯。呼延必顯又名呼延丕顯,與其父不同,呼延必顯在演義中以智謀著名。在《楊家將演義》中,呼延必顯曾設計捉拿潘仁美,少年得志,在原有的靠山王的爵位上又加封忠孝王,是為「雙王」。不過在《呼家將》中,呼延必顯因得罪國丈龐文,被誣陷入獄,最終滿門老小全部抄斬,葬於肉丘墳。


呼延必顯有兩個兒子,呼延守信和呼延守用(或叫呼延守勇),這兩兄弟僥倖逃脫,各奔東西,他們各自都有一段奇遇,這裡就不多作介紹了。


等到了呼延守用的兒子呼延慶這一代,呼家將又達到了一個高峰。在清代興起的小市民文學世界裡,呼延慶大概最稱得上是家喻戶曉了,《呼家將》主要講的就是呼延慶的故事,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英雄形象十分得人心。


在歷史上,呼延慶不但是宋朝的著名將領,還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呼延慶在北宋歷經數朝,到了宋徽宗時期,呼延慶被任命為任平海軍指揮使,因為他「善外國語,又辨博」,所以曾多次出使金國,與金國簽訂海上之盟,商議聯合攻遼之事。


【呼延慶】


那麼,呼延灼和呼延慶之間是什麼關係呢?《水滸傳》中沒說,這就讓人有了想像的空間。有人排了一下,說呼延慶和呼延灼之間隔了三代,也就是說呼延慶是呼延灼的曾曾祖父。不過從呼延慶在宋徽宗時代仍然表現活躍的史實上看,我估計呼延贊可能是呼延慶的孫子輩。


楊家將後來舉家搬遷到太行山過上了隱居生活,所以楊志的出場只能用落魄兩個字來形容。但呼延灼就不同了。呼延家世代在大宋的軍界服務,所以呼延灼的出場配置可以說是高度的奢華,土豪度在梁山上大概也只有關勝能與他媲美。


呼延灼的官職是汝寧郡都統制。在宋朝的武將序列中,都統制是非常高的官職了,岳飛被人稱作「岳帥」的時候,其官職也不過就是都統制。我們再看梁山上的另一員名將,「霹靂火」秦明,官職是青州指揮司統制,與岳飛麾下的牛皋、王貴等相當。「鎮三山」黃信的官職是兵馬都監,比秦明要低一級;「小李廣」花榮的官職是副知寨,比黃信又低了一級。由此可見,呼延灼應該是梁山好漢中出場官職最高的一個。

宋徽宗還專門送了一匹寶馬給呼延灼。梁山上一共只有兩匹寶馬,一匹是宋江的「照夜玉獅子白」,還有一匹就是呼延灼的「踢雪烏騅」。除此之外,還專門為呼延灼配置了兩員副將,陳州團練使「百勝將」韓滔和潁州團練使「天目將」彭玘。這還不算,呼延灼又請來「轟天雷」凌振助戰,可以說是實力強勁。



【凌振】


上到梁山後,呼延灼排名第八,位列五虎上將第四名,名次次於秦明。歸順朝廷後,呼延灼隨宋江南征北戰,平南歸京為少數倖存將領之一,被授御營兵馬指揮使。


建炎三年,宋高宗趙構為避追兵輾轉至海鹽,那時呼延灼也隱居海鹽,在大金國金兀朮大舉追擊之下,高宗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如漏雨之網,而呼延灼老當益壯,英姿颯爽,手握雙鞭奉昭赴海鹽西門保駕禦敵,途中,遇到獻長江給金兀朮的長江王杜充的追趕,呼延灼老將出馬,一舉砍死了杜充,接著金兀朮領兵趕到,金兀朮勸呼延灼歸順,呼延灼大怒道:「我當初同宋公明徵伐大遼,鞭下不知打死了多少上將,稀罕你這樣個番奴!」兩人大戰三十回合,可憐八十高齡呼延灼,終究年老,招架不住,馬陷前碲,在敗走中馬陷弔橋,被金兀朮一斧砍死在馬下,呼延灼壯志成仁,可歌可泣。現在的海鹽人民為了紀念呼延灼老將軍,為他築了塑像,後來,就連呼延灼的雙鞭都有神驗了,成為助人民抗擊乾旱的「烏龍」。



【金兀朮】


在最早的《大宋宣和遺事》名單中,有一名「鐵鞭」呼延綽,這是雙鞭呼延灼的原型。呼延綽本是朝廷派往征剿海賊李橫的將領,卻因戰事失敗,受到朝廷嚴責,而結連李橫背反朝廷,最後投奔梁山勢力。


在《龔開三十六人贊》中,「鐵鞭」呼延綽獲得的贊是「尉遲彥章,去來一身。長鞭鐵鑄,汝豈其人?」


呼延灼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元雜劇中。


呼延灼的原型有可能是南宋初年的猛將呼延通。


呼延通確實是呼延贊的後人,在韓世忠麾下任統制,勇冠三軍,曾力擒金將牙合孛堇,官至永州防禦使(與團練使的官職大抵相當)。韓世忠雖然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在今人眼中官評也是不錯。但他其實是無賴出身,年少時被鄉人稱作「潑皮韓五」,品行上頗遭人非議,到了晚年尤其好色,經常要部將的妻女為他「奉觴為壽」,也就是陪他飲酒作樂。韓世忠的部將對他的這個愛好應該都很不滿,不過大多隱忍在心,不便發作,只有呼延通怒形於色。史書中說「唯呼延通忿忿有不平之意。雖備禮邀世忠至私宅,然未嘗輒離左右」。


呼延通對韓世忠心有芥蒂,韓世忠看他也不爽,於是羅列罪名將其貶為小兵,呼延通不堪受辱,投河自殺,「時人惜其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區野鶴 的精彩文章:

梁山一奇,排名比老大還高的蛇蠍兄弟

TAG:區野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