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注意:這些小動作易傷寶寶聽力

家長注意:這些小動作易傷寶寶聽力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小習慣,也會影響到小寶寶的身體的發育的,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小寶寶,有人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些非常大的危害,那麼到底有什麼樣的小動作會給我們的小寶寶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小動作一雙寶寶聽力的一些相關介紹。

出現下列情況,則需提高警惕

1)1-3個月:對於突然而來的巨響毫無反應,如嬰兒在睡眠中,可以製造突然的聲音,若有反應,多表現為驚跳或者覺醒等反應;

2)3-6個月:不會尋找望向聲源;

3)6-9個月:不會望向指令中提及的人或物品;

4)9-12個月:不能執行簡單指令,比如把小球拿給我;

5)12-15個月:不能說出第一個單字,如:爸、媽、燈、車等;

6)15-18個月:對在鄰房的呼喚無動於衷;

7)18-24個月:不能運用兩個字的短句;

8)兒童時期:交流時,常常需要別人重複,有時能聽見別人講話,有時聽不見;上課常常不專心,學習新事物比其他小孩慢;常專註地望著講話者的臉,以試圖獲得更多信息,幫助理解說話內容等。

當發現孩子出現以上的情況時,家長應該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旦確定是存在聽力問題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及時的干預治療。一般來說,對於輕、中度的耳聾患兒,通過早期的康復治療後聽力多數可以恢復正常;對於重度、極重度的耳聾患兒必要時需要佩戴助聽器或行人工耳蝸植入術來改善聽力。在經過相應治療後,也不是就萬事大吉了,治療後患兒雖然可以聽到聲音了,但卻不知道是什麼聲音以及這種聲音的意義,更不知道如何分辨聲音,所以,聽力恢復後的語言訓練對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幾種行為很容易傷到寶寶耳朵

1.用力擤鼻

當孩子得了感冒或鼻炎時,鼻腔內會有很多分泌物(即鼻涕),有的家長會拿紙巾幫孩子擤鼻涕,但在擤鼻涕時,他們常常會將寶寶的鼻子捏得過緊,這樣不但容易損傷鼻粘膜,還可能損傷耳道,引起中耳炎。

因為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是通過咽鼓管連通的,咽鼓管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平常咽鼓管都是閉合的,當我們吞咽或打哈欠的時候,它就會張開,以維持鼓膜兩側壓力的平衡,從而保證鼓膜的正常振動。當我們過分用力擤鼻涕時,空氣會通過咽鼓管流向中耳腔,從而出現耳鳴、耳悶等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膿性鼻涕通過咽鼓管流入中耳腔,進而引發中耳炎。

2.掏耳朵

有些家長因為擔心耳屎會堵塞耳道而影響寶寶的聽力,因此喜歡給寶寶掏耳朵。事實上,耳屎積到一定量時,會隨著咀嚼等下頜關節的運動而自然脫落排出來,無需特別去掏。相反,如果經常掏耳朵,反而像將耳朵的外部防線給拆除,打開大門,任由細菌侵入耳道和鼓膜,從而可能引起耳朵發炎,而且在掏耳朵的過程中,如果用力太大,或器具鋒利,還可能損傷耳道,甚至傷及鼓膜。

3.捂住嘴強忍著打噴嚏

有些家長覺得打噴嚏是個不雅的行為,於是教育孩子在打噴嚏時一定要捂著嘴,以便使噴嚏的聲音可以減小一些,但這樣也可能使耳朵受傷。

打噴嚏本來是鼻子對外界刺激所作的一種本能反射,如果強行捂住,容易使打噴嚏時咽部增高的壓力無處釋放,這股壓力可衝擊咽鼓管,甚至傷及鼓膜,引起鼓膜穿孔。

如果在上呼吸道感染時捂著嘴打噴嚏,還可能讓病菌從咽部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鼓室,從而引起急性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

4.濫用藥物

有些家長在孩子生病時喜歡憑經驗自己給孩子買葯吃,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寶寶肝功能發育不全,如果濫用藥物(特別是一些抗生素)則很容易在體內蓄積而引發毒性反應,導致藥物中毒性耳聾。患者在應用耳毒性藥物後,可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眩暈等癥狀,且聽力下降是對稱性的,有些藥物在停用後可阻止耳聾繼續發展,甚至慢慢恢復聽力,但也有一些藥物少量用藥即可導致不可逆的中毒耳聾。

所以,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自己擅自給孩子用藥,當孩子生病需要吃藥時,最好能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如果因為病情需要,用到了耳毒性抗生素治療,一定要定期複查聽力,同時注意一旦病情許可無需用藥了,一定要立即停葯。

5.強行灌藥

孩子們對吃藥大多都很抗拒,看到孩子不肯喝葯,有的家長便捏著孩子的鼻子強灌下去,或者在孩子哭鬧很厲害時仍然強行灌藥,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安全的。如果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強行灌藥,不僅容易使寶寶將藥物誤吸入氣管而造成嗆咳,甚至引起窒息,而且還可能使咽部的液體通過咽鼓管流向中耳腔,進而引發中耳炎。

6.餵奶姿勢不當

有的家長在餵奶時為了圖方便,把寶寶平放著喂,或餵奶的時候喂得過多、過急,小寶寶會因為來不及吞咽而嗆咳,這樣很容易使奶水從咽部逆流入中耳而導致急性中耳炎。

聽力恢復後的語言訓練主要包括有:

1)發音訓練 每天堅持安排聾兒進行聽音、發音、教話、學話進而寫話的訓練。

2)開發視覺和觸覺 聾兒的聽覺器官受到損傷後,他們的視覺以及觸覺會相應的較普通兒童發達,。故在臨床上對患兒進行訓練時要充分利用這點,通過其特有的感覺途徑對患兒進行語言訓練。訓練全聾和重度聾兒患兒利用眼睛去看話的方法是一種較為重要的補償性訓練。在進行訓練時要想方設法將患兒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嘴唇上,當患兒還不知道語言為何物時,一般不會注意到別人嘴唇的活動。此時如果有意識地對患兒講個不停,使之不斷受到語言的刺激,逐漸引起患兒的注意以及注視。在對患兒進行語言訓練時要合理安排重複語言的次數,並將語言、口型、動作與實物聯繫起來,對患兒進行反覆訓練。

3)交往訓練 要鼓勵患兒多與他人交往,養成不認生的習慣,訓練聾兒應用微笑、動作或者注視和別人打招呼,打下較為良好的交往基礎。

4)粗大運動訓練 動作發展的規律要由上至下,按照次序先後進行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的動作訓練。動作的發展與患兒的智力發展以及個性的形成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繫,因此臨床上要重視患兒動作的發展。

5)認知能力訓練 對於年齡較小的患兒,要訓練其先從觸摸、抓握、敲打、摟抱玩具逐漸到控取、放下的動作。教會患兒使用雙手玩玩具,認識玩具和圖片等;對於年齡稍大的患兒,可以通過如插片、堆積木、塗畫、畫圖、點數等動手遊戲使患兒腦中形成長短以及方位等的概念。

通過以上文字來介紹,我們對於這個小寶寶的聽力,有了一個更加清楚的認識,平時的時候我們可以按照上面所說的這幾種方式來做才是最好的,否則的話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危害,影響著我們的身體的健康,給我們的身心帶來非常大的困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