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墨鏡的真的惹不起
這是4000多年前的一天
。
一望無際的開闊曠野,太陽照常升起,大霧尚未消散,兩軍士兵手持石斧一字排開。
兩個最大的部落——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互相對峙,空氣中瀰漫著焦躁與不安。
一場奠定華夏文明的戰爭一觸即發。
一聲號令,鼓聲大作,士兵們開始衝鋒,雙方迅速廝殺在一起,一時間飛沙走石、天昏地暗。
最終,黃帝擊敗炎帝,一統中原,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統一。黃帝與炎帝部落合二為一,炎黃子孫由此誕生。
黃帝部落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他們有一項特殊的技能。
《史記?五帝記》記載,
「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黃帝一族腳踩恨天高、手持小皮鞭成功馴服了一幫猛獸,讓它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
這些野獸包括黑熊、貔貅和老虎,黑熊和老虎我們很熟,這個貔貅(念「皮休」)看上去有點陌生,其實是熟悉的陌生人:
大熊貓
。是的,你沒看錯,圓滾滾胖乎乎的胖大。
你此時吹出一個鼻涕泡表示懷疑:大熊貓那麼蠢萌,打盹我信,打仗我不信。
我覺得你這個就有點狗眼看人貓了。
永遠記住一句話,戴墨鏡的都不太好惹。
不能因為人家名字裡帶個貓字就把它當貓看。大熊貓屬於食肉目、熊科。遠古時期,大熊貓還是吃肉的,它們的尖牙和爪子非常發達。
大熊貓的咬合力在食肉目動物里僅次獅子,高於美洲豹;
最高奔跑速度比博爾特快一個劉翔;
能爬上二十米以上的樹;
能把三四頭狼當坐墊玩……
熊貓,是不折不扣的貓中的戰鬥貓。
這時,另一個人又不屑地吹起了一個更大的鼻涕泡:道理都懂,但貔貅我買過,不長熊貓這樣。
我證明這個人沒有吹牛逼。貔貅在民間傳說中是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可以辟邪招財,所以很多人都買過貔貅的飾品。
一般而言,我們現在見到的貔貅長這樣,你應該很眼熟:
是不是不太像熊貓?別著急,心急吃不了兜著走。
以下是熊貓的幼崽:
此刻是否看到我笑而不語的得意眉宇?
其實,貔貅是熊貓這件事,還有文字為證。
徐珂《清稗類鈔?動物?貔貅》:
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
《隴蜀餘聞》:
貔貅產峨嵋,自木皮殿以上,林木間有之。形類犬,龐贅遲鈍。見人不驚,群犬常侮之。
這裡提到貔貅產自四川峨眉,反應遲鈍,生活在林間,像熊一樣,除了熊貓還有誰?
現在的貔貅造型之所以看起來和我們印象中的熊貓不一樣,是因為它是根據古代的文字和圖片記載一步步演變到今天並進行了藝術加工,就像鳳凰的原型是長雉雞一樣。
因為大熊貓打仗很厲害,後來貔貅就一直作為英勇的象徵,用來比喻勇猛的戰士。
就像民謠有三寶「姑娘,遠方,好煩惱」,搖滾少不了髒話、嘶吼和怒嚎,
唐詩宋詞也離不開大熊貓,很多知名大詩人都喜歡拿它來打比方:
韓愈:
北軍百萬虎與貔,天子自將非他師。
劉禹錫:
暫辭鴛鷺出蓬瀛,忽擁貔貅鎮粵城。
杜牧:
貔
貅
環玉帳,鸚鵡破蠻箋。蘇軾:
令嚴鐘鼓三更月,野宿貔貅萬灶煙
。陸遊:
十萬貔貅出羽林,橫空殺氣結層陰。
在詩人的筆下,熊貓就是無人能敵的戰神,好萊塢《功夫熊貓》的原型估計就是參考唐詩宋詞的。
所以,你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知:
在遠古時候,大熊貓乃猛獸一隻,曾幫助黃帝統一中原,不經意間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
當然,大熊貓在中國的歷史雪地中不止留下了這麼一個爪印。
隨著環境的改變,熊貓逐漸從最初的肉食動物進化成為吃竹子的素食主義者。(順便說一下,熊貓吃竹子的視頻我能盯著看一整天,誰勸都不好使。)
它的公眾形象也隨著改變。
因為大熊貓只吃竹子不傷害其他動物,西晉時人們就把熊貓作為一種
象徵和平友好的「義獸
」,對它有了另一個稱呼:
「騶虞」
。西晉打仗有個很奇怪的現象:
每當兩軍對壘,殺得煙塵滾滾、不可開交的時候,只要一方舉起畫著熊貓的「騶虞旗」,兩軍就立即放下手中武器,從你砍我我削你變成你拍一我拍一,從瞅啥瞅瞅你咋地變成猶抱琵琶半遮面回眸一笑百媚生,雙方化干戈為睡袍,一起醉酒到破曉。
因為當時戰場有規定,凡使用「騶虞」旗,表示要求和平,立刻停止衝突。
從此,熊貓就搶了鴿子的飯碗,成了和平的象徵。
到了唐朝,熊貓進一步升級成首席外交官。
日本《皇家年鑒》記載,公元658年,大唐女皇范冰……武則天,將兩隻大熊貓送給日本天武天皇,以示兩國友好。你看,
雖然都是球,但是大熊貓跟國足相比,早就衝出亞洲征服世界了。
所以,今天中國的「熊貓外交」不是因為咱們領導人心血來潮覺得萌,就給外國朋友送一個耍一哈,而是一個拂袖作揖的傳統禮儀之舉。
明朝之後,熊貓越來越稀少。
每次一出現,都被視作祥瑞,於是熊貓又迎來了新的歷史使命——皇帝鼓勵師。
永樂二年,周王朱橚進京朝見明成祖朱棣,進獻了一隻大熊貓。
「
有瑞獸出焉,白質黑文……其性不食生物,不踐生草。望之雖若悍猛,迫之則甚馴擾。
」
看到罕見的大熊貓,朱棣小鹿亂跳,有點小興奮又帶點小害怕地問群臣:「朕日夜處理政事,生恐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現在這個寶貝真的是老天給
朕的禮物嗎?
」(朕方夙夜斯懼,何可謂騶虞是天降祥於朕?
)
大臣回答:「是的,看到聖上這樣用心操勞,老天爺都感動得哭了。」(
聖志如此,所以上格天心。
)
朱棣淚流滿面:「那我要更努力了呢,嚶嚶嚶。」(
騶虞若果為祥,在朕更當加慎
)
於是,
朱棣更加
勵精圖治,
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成功開創
永
樂盛世。
就在周王
進獻
「騶虞」的
十年後,民間傳來好消息,又發現一頭「騶虞」。
朱棣覺得這是老天爺又一次在獎賞自己,於是深受鼓舞,整個人像打了熊貓血,做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
朱棣大手一揮:搬,把首都從南京搬到老子以前的封地——北京!
所以,今天你們見到的北京故宮,就是朱棣見到大熊貓興奮之後,下令建造的。
現在你知道了,熊貓不只是一隻萌萌噠的胖大,不只是因為會打滾打盹,不只是因為數量少,就成為國寶。
他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最當之無愧、最標誌性的國寶,是因為它傳奇的種族史,在中國歷史中扮演的角色、留下的印記,它的歷史底蘊,它折射出來的中國文化。
你們都以為熊貓是偶像派,其實人家是實力派。
所以,下次去四川成都大熊貓基地的時候,記得不要再帶著逗寶寶的心態去了。
你不
應該叫它寶寶,你應該叫爸爸。
當然,如果有空的話,成都還有一個類似大熊貓的寶貝,我也建議你去看看。你以前只覺得今天的它很受歡迎,但其實它和大熊貓一樣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它就是咱們的老朋友:
水井坊
不知道吧,水井坊擁有奠基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井街酒坊600年原址(成都市錦江區)之上的水井坊博物館。同時,它還擁有傳承600餘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井坊酒傳統釀造技藝,
造就了每一杯都是活著的傳承。
水井坊博物館遺址區
其實,一個「酒」字,綿延整個中華文化史。曲水流觴,群賢畢至;青梅煮酒,縱論英雄……把五千年中華文化拿出來壓一壓,起碼還會淌出半斤酒來。
水井坊,活了600年的傳承,是先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寶藏中的一脈。
所以也許你能明白,最近大熱的CCTV文化綜藝《國家寶藏》為什麼選擇了水井坊,水井坊為什麼選擇了《國家寶藏》。
因為守護上下五千年中華文脈,他們是認真的。
春節快到了,別只仰脖子紅著臉乾杯了,酒要細品,才能品出文化味。一邊享受《國家寶藏》這樣的文化大餐,一邊喝水井坊,把聚餐變成「文明的盛宴」,這才叫逼格。
為此富裕的我也準備了一點心意:1,在評論區說出
你
難忘的喝酒
故事
(醉
酒除外:)
,點贊最高的10人,將獲得水井坊狗年限量禮盒。2,水井坊狗年春節好禮活動正在進行,點擊
閱讀原文
可以享受國家寶藏同款新年禮!
往期文章
不要以為結識了圈子裡的人,你就進了圈子
北京最貴的房子,都是他們家造的


TAG:王左中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