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雨過天青——古今文化相融合,造就70後藝術家匠心之作!

雨過天青——古今文化相融合,造就70後藝術家匠心之作!

G20峰會夫人團用瓷

青年藝術家代表的是藝術的發展趨勢,這不僅表現在他們的年齡優勢上,還表現在,他們能夠將古今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且做到了與時俱進!在G20杭州峰會上,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從文化和藝術的角度,演繹出了國際盛會的大氣與和諧風貌!青年藝術家吳衛平先生,他的作品就參加了「G20峰會『雨過天青』青瓷特展」 並被選為G20杭州峰會夫人團專用瓷。

《築》


三款作品為夫人團用瓷

從傳統陶瓷成型工藝到傳統裝飾工藝再到當代藝術家的個性化展示,不盡相同的思想與不盡相同的經歷讓眾多藝術家們表現出了不同的文化造詣。在陶瓷大師輩出的浙江,在G20杭州峰會上,夫人團用瓷中有三款共計100餘件作品出自青年藝術家吳衛平之手,三款果盤在此次G20峰會一經亮相,就吸引了不少陶瓷藝術愛好者。儘管,有太多的人通過這次盛會見識到了吳衛平的個性化設計和不凡的傑作,但是卻少有人知道吳衛平究竟是誰,尤其是作品能夠在這次國際盛會上亮相,不少人還以為他可能是一位資格比較老的藝術家。但是恰恰相反,吳衛平1977年出生於浙江慶元,是一位典型的70後藝術家。作品有幸參加這樣的國際盛會,是一種藝術功底的積累,也是一種人生的幸運!

「作品最終能在G20杭州峰會上亮相,在我的意料之中。」在很多人看來,吳衛平是一個低調沉穩的陶瓷藝術家,但是談論起自己的作品,吳衛平信心滿滿。G20杭州峰會夫人團用瓷中,吳衛平被選用的作品分別為葵口小果盤、高足葵口果盤和仿宋半刀泥刻花盤。果盤看上去穩重內斂卻又不失高貴典雅之風,時代感強烈,具有很大的視覺衝擊力。

《熏》


追尋傳統藝術源泉 浸潤新的藝術凈土

吳衛平200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和其他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他在最初的幾年時間裡雖說每一年都在不間斷地做一些作品,但卻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陶藝創作中去,總是覺得距離自己的要求還相差很遠。直到2010年,吳衛平成立了新的「原上」陶藝工作室,為了讓自己的作品真正的吸收到傳統藝術的精華,他將工作室的地點設在了龍泉。也是從這個時候,他才開始了一個新的創作過程。吳衛平從小就喜歡傳統藝術,愛看古籍。他說:「陶瓷藝術是一門典型的傳統藝術,從書籍中、博物館裡,我們都能看到很多古代的藝術品。我往往會在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藝術品面前花較長的時間來仔細觀察它們的形、體、線條、結構以及釉色等,然後加以分析比較,找到自己喜歡的元素,以便將其融入到自己今後的創作中去」。

《熏 》

吳衛平特彆強調說:「創作一件好的青瓷作品,對材料特性的了解與掌握很重要」。他說,製作龍泉青瓷除了後期的燒制之外更重要的是當地的瓷土與釉料,龍泉的土質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鐵含量較高,鈦的含量也比其它地區的白瓷胎略高。而哥窯泥和鐵胎泥都會摻加一定數量的紫金土,因為胎體的呈色會對釉色的影響起到較為關鍵的作用,所以加入紫金土可降低瓷胎的白度,使之成色更深,這樣便可使釉色發色顯得更加深沉凝重。而且龍泉青瓷的釉往往是採用多次施釉法來操作的,做出來的作品釉質凝厚瑩潤,青翠沉穩,展現出來的是一種類玉的感覺。吳衛平還說,因為他剛到龍泉的時候對青瓷材料的特性理解得不夠,所以他早期的製作的青瓷作品成功率很低,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從而使他更多的偏向於對泥性的研究並不懈的將當代藝術語言糅合到他的藝術創作中去。因為他理解了泥性順應並釋放了泥性,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展現出了一種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古今文化相融合 盡顯美麗新視覺

「在龍泉所做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還是沿襲著原來在校期間的創作思路,雖說糅合了龍泉青瓷的元素,但與當地的傳統青瓷卻有著較大的區別。」吳衛平在闡釋自己的創作理念時表示,在創作過程中,有較大一部分作品是以學院藝術理念為主,融入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所具有的內斂精神,再與傳統青瓷的原材料及創作手法相結合,儘可能地保留創作過程中所留下的肌理與感覺。在裝飾創作過程中他也不斷地嘗試著去突破傳統意義上的「物象」與「形象」,以製造不同的肌理表現手法,使之以自然靈動的裝飾味與形制上的嚴謹工整形成比較。在原材料的運用上他會自行配製一些泥與釉料,並將之與龍泉傳統意義上的青瓷原料共同使用,使作品在色相、明度等方面產生較大的變化。同時他創作了一部分以龍泉傳統青瓷工藝特點為主的茶具、香具等器皿,以使自己的創作思維不至於單純地進入一種單循環模式。「我相信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的創作手法和思維是可以做到相得益彰並傳承與發揚的,特別是在當下這一彰顯個性的時代里更要注意如何去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合》

古代與現代文化的融合,巧妙地表現在了吳衛平的作品上,例如G20峰會葵口果盤盤邊的製作,最初的創意來自古代的蓮花尊、葵口盤。在吳衛平看來,葵口器型成型並不複雜但要把那種獨到的韻味製作出來卻也非易事,製作時,吳衛平在遵循葵口器型特點的同時,於細節上融入自己的一些想法,盡量以理解泥性為前提的思維去創作,既體現葵口盤的傳統,又糅合人性的靈動感,以更好地詮釋青瓷的美。這樣的設計符合既洒脫又不失內斂的中國傳統文化之內在精神。

吳衛平除了三款作品被用以接待用瓷之外,還有六件作品參加了這次「雨過天青」青瓷藝術特展。其中,作品《謐》以沉穩的青、黑釉相融合的形式,表現在端莊的器型上,兩種顏色都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所推崇並表現出來的精神意象,素雅的顏色以極其強烈的對比同時表現在一件器皿上,沒有產生相互排斥的感覺,反而能夠讓人體會到由對立轉向和諧的一面。其型、色單純樸實,卻又能讓人抒發出一種在靜謐的世界中去思考各種社會心態的感受,有如太極八卦之「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由單一元素逐漸演變到世間萬物的感覺。《說文》中有「謐,靜語也,一曰無聲也。」他認為《謐》所體現出的是學院背景下與傳統理念相糅合的一種人文思想情懷。

《謐》

原文作者:《G20峰會夫人團用瓷——70後的匠心之作刷爆朋友圈》-蔣振鳳

原文來源:《收藏投資導刊》2016年10月刊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抽絲剝繭:從銘文中看一方古硯的前世今生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