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服藥用多少水?大家都一樣嗎?用錯了,葯就白吃了

服藥用多少水?大家都一樣嗎?用錯了,葯就白吃了

上一期我們分享了

吃藥最好用涼(溫)開水

有朋友留言

問了一個問題

服藥時要多喝水還是少喝水?

喝水不僅要重「質」

還要重「量」

這期我們就為您列舉

一些常見的

需多喝水的藥物

和少喝水的藥物

宜多飲水的藥物:

抗菌葯:磺胺類抗菌葯磺胺甲噁唑(我院磺胺止咳合劑中含此成分)、磺胺嘧啶等易引起結晶尿,導致腎臟損傷,服用時應大量飲水;喹諾酮類藥物如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在服用過程中,除應避免應用鹼化劑外,宜多飲水,保持24小時尿量在1200ml以上;四環素類抗生素(如米諾環素)對消化道的刺激性較大,服藥時應飲用足量水。

抗痛風葯:無論是痛風發作的急性期還是緩解期都應大量飲水,患者要保持每日飲水量不少於2000ml,大量飲水可促進尿酸排泄,增強別嘌醇和丙磺舒的藥物療效,減輕不良反應。

解熱鎮痛抗炎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布洛芬等多為有機酸,服藥時多飲水可避免食管損傷,且有助於機體大量排尿以排泄體內藥物的代謝產物;同時,應用解熱葯會使患者大量出汗,多飲水可防止體內水鹽代謝紊亂。

抗病毒藥:在使用抗病毒藥物時,如阿昔洛韋、更昔洛韋、阿德福韋酯等,為了避免或減輕抗病毒藥物導致的腎臟損害,患者每日攝水量應在2-3 L以上,能較好預防藥物在腎小管的結晶、阻塞,可使藥物導致的腎臟損害發生率大幅度下降。

平喘葯:茶鹼、氨茶鹼、二羥丙茶鹼等,患者服用後容易出現口乾、多尿或心悸等不良反應,服藥後多喝水可以減輕不良反應。

抗腫瘤葯:甲氨喋呤、環磷醯胺等在人體內代謝主要以原形經腎臟排泄,如飲水量不足,藥物在尿中過度濃縮可致「結晶」形成,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尿路結石與急性腎損害等。

瀉下藥:鹽類瀉藥,如硫酸鎂、硫酸鈉等服用期間盡量多喝水,這可避免過度腹瀉而脫水,還可增加藥物作用效果。

宜少飲水或不飲水的藥物

胃粘膜保護葯:復方鋁酸鉍顆粒、硫糖鋁、磷酸鋁等服用時每袋只需15-30ml水沖服即可,以利於較高濃度下形成胃黏膜保護膜。服藥後盡量不要喝水,多飲水會使原本黏稠的藥液被稀釋,失去粘附性,導致藥效下降。

止咳藥:有些止咳藥如急支糖漿、復方甘草合劑、蜜煉川貝枇杷膏等口服後會有部分藥液停留在咽部黏膜表面的病變部位,形成保護性的薄膜,如果喝水,會把咽部藥物的有效成分衝掉,影響藥效發揮。

口含片:常用西地碘、復方草珊瑚含片等,含服後30分鐘內盡量不要飲水。此外,患者在心絞痛突然發作或血壓驟然升高時需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硝苯地平等來緩解癥狀,這些藥物通過舌下毛細血管吸收直接進入血液循環以迅速緩解心絞痛癥狀,因此含服過程中切忌飲水,否則會大大降低藥效。

苦味健胃劑:復方龍膽酊及小劑量的大黃利用苦味刺激味覺感受器,反射性地促進胃液分泌增強食慾,故不宜多喝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