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武大再調查結果: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

武大再調查結果: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

作者 甘曉 崔曉琴

來源 科學網(sciencenet-cas)

1月29日,武漢大學公布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再次調查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認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

「武漢大學非常重視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問題,並及時進行調查。」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德仁院士表示。

2018年1月,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收到對李紅良團隊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論文存在造假嫌疑的舉報。此前,2017年4月,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收到關於李紅良團隊在相關論文中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匿名舉報,隨即啟動內部調查,2017年12月18日經過包括3名校外院士組成的5人專家組對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兩篇論文進行的學術調查,專家組認為「不存在偽造科研數據的行為」。

針對2018年1月出現的質疑,意見稱,舉報涉及的實驗猴的申請、購買、運輸、飼養以及實驗全過程均有原始證明材料和實驗記錄,手續齊全,沒有發現造假行為。

「針對該問題,專家組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已經搞清楚了。實際上,李紅良團隊從3月份購買這批實驗用猴,3月中旬已經開始進行第一次注射,注射20周後投稿,投稿時也註明了是20周。」他說,調查程序充分分析了對投訴人所反映的問題,從實事求是的事實中間來調查取證,對涉及人員進行詢問,詳細查詢實驗原始記錄,並封存相關記錄充分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關於舉報涉及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論文中的個別圖片在線版與正式版的不一致性,屬於出版過程中編輯和校對問題。同時,關於李紅良團隊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論文圖片問題,意見稱,李紅良團隊已於2017年8月主動通過正常程序與編輯部進行聯繫要求更正。對此,李德仁稱:「是學術造假、學術不端,還是由於經驗不足、實驗不夠細心所造成的一些疏漏,我個人認為需要嚴格區分。」

他表示,希望李紅良團隊能重視問題,從此次投訴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把科研工作做得更細緻、更紮實。

據了解,武漢大學已將該意見通過電子郵件發給了舉報人、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霍文哲。按照《武漢大學學術不端行為查處細則》,對調查意見的反饋將於10天內有效。截至記者發稿時,學校尚未收到舉報人的反饋。

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

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於2017年4月收到關於李紅良團隊在相關論文中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匿名舉報,依據《武漢大學學術不端行為查處細則》,核實了舉報線索,啟動了學術調查。在此基礎上,學校學術委員會責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調查。

2017年12月18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織包括3名校外院士組成的5人專家組對李紅良團隊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CFLAR和TIMBIM1兩篇論文進行了學術調查,專家組一致認為「不存在偽造科研數據的行為」。

針對2018年1月出現的新質疑,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1月26日召開主任委員擴大會議,學術委員會主任(院士)、3名在校副主任(含1名同行院士)、1名校學術委員會同行院士委員參加會議,另行邀請了校外7名同行專家(含2名院士)和校內2名同行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再次對舉報內容進行了調查和質詢,形成意見如下:

一、舉報涉及的實驗猴的申請、購買、運輸、飼養以及實驗全過程均有原始證明材料和實驗記錄,手續齊全,沒有發現造假行為。

二、舉報涉及的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PGS5論文中的個別圖片問題,李紅良團隊已通過正常程序與編輯部進行聯繫更正;舉報涉及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論文中的個別圖片在線版與正式版的不一致性,屬於出版過程中編輯和校對問題。

三、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

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認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建議以後更加嚴謹細緻。

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再次重申堅持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致力純凈學術環境,維護學術尊嚴,不斷加強學術道德規範建設,歡迎對學術成果進行質疑,有關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爭論應通過正常的學術途徑開展。

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

2018年1月29日

武大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德仁院士接受媒體採訪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時間:1月29日

地點:武漢大學行政樓

採訪媒體: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

採訪對象: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李德仁院士

問:請談談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對李紅良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原則?

李德仁說: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對所有武漢大學進行科研工作的老師和學生,如果有被投訴的話,我們會啟動相應程序,我們的原則是:第一,尊重每一位投訴人的投訴權利,對投訴的問題,我們堅持對學術不端和造假「零容忍」。學術委員會多年來堅持要求全體師生員工必須嚴格做科研,不允許學術造假和學術不端的行為發生;第二,遇到投訴,一定處理。本著對科學實事求是、嚴謹客觀的原則,邀請同行中非武漢大學的專家進行相關調查,要求對投訴人和被投訴人不包庇、不冤枉,尊重事實,實事求是,及時把調查結果向外發布;第三,武漢大學作為「雙一流」建設重點高校,國家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關懷,我們鼓勵所有的師生要以國家繁榮、人類進步,勇敢的開展科學研究,要做到實事求是、嚴謹認真,反對浮躁,反對急於求成,把武漢大學「雙一流」建設辦好,讓武漢大學為國家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問:哪些人員參與調查?調查如何做到客觀公正?

李德仁說:李紅良團隊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發布兩篇文章後,2017年4月,我們收到了匿名的投訴,我們隨即啟動了調查程序,考慮到李紅良本人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醫生和教師,我們請人民醫院啟動調查,人民醫院邀請了3位校外院士和2位武漢大學相關專業的教授,組成5人小組開展調查,按照被投訴的問題,到科研現場調查取證,認真查看實驗原始記錄,根據所涉及的實驗問題,查看了實驗用猴的情況,調查的很認真,得出調查結論。

隨後又接到投訴,學術委員會再次啟動調查程序,由我來主持,學術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擴大會議,邀請了多位校外醫學方面的專家、院士進行調查,學術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及相關專業的院士也包含在內,調查的結果由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巫世晶來宣讀。我們認為調查程序充分分析了對投訴人所反映的問題,從實事求是的事實中間來調查取證,對涉及人員進行詢問,詳細查詢實驗原始記錄,並封存相關記錄充分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武漢大學非常重視李紅良團隊被投訴的問題,並進行及時地調查。

問:李紅良團隊在很短的時間集中發表相關科研成果,其中是否存在問題?

李德仁說:我也找與李紅良進行了談話,了解相關情況。李紅良團隊從事該研究不是短期的,已經十餘年,團隊成熟,在國內外也有許多的合作,目前可以說是科研成果的爆發期。儘管如此,我也跟李紅良教授溝通,作為一名年輕的教授,還是要注意嚴謹,發布文章中間有一些疏漏,圖表啊,說明啊,希望他們能重視問題,從此次投訴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把科研工作做得更細緻、更紮實,更加科學,讓科研成果能夠得到更多的認定,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醫學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問:請對舉報人提出的關於李紅良團隊實驗用猴注射時間問題進行說明?

李德仁說:投訴人認為實驗用猴是從2017年5月開始注射,到文章發布時實驗時間不足30周和32周。針對該問題,專家組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已經搞清楚了。實際上,李紅良團隊從3月份購買這批實驗用猴,3月中旬已經開始進行第一次注射,注射20周後投稿,投稿時也註明了是20周。但是審稿人希望他們能夠將實驗時間延長,以便得出更豐富的數據,因此李紅良團隊在20周投稿後並未終止實驗工作,繼續觀測,繼續做實驗,後期文章正式發表時已經符合30周和32周的要求,因此專家組認為不存在造假問題。

問:此次舉報的是學術不端,與科研成果發布有疏漏之間有怎樣的區別?

李德仁說:打個比方,沒有做實驗、編造實驗結果,這就是學術造假。如果說實驗方案不夠理想,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改進實驗方案,這就是學術內部問題,可以通過互相地交流討論來不斷地完善,對於科研的觀點和方法,任何人都不能保證一次就能做到最完善,這個是學術討論、學術證明過程中可以促進學術進步的方法,所以我們要劃清這個界限,是學術造假、學術不端,還是由於經驗不足、實驗不夠細心所造成的一些疏漏,我個人認為需要嚴格區分,只有這樣才能鼓勵更多的人來進行更艱苦、更複雜的研究工作,才有利於推動科學進步。因此,從目前針對投訴人所提出的問題,經過內外專家的鑒定來看,我們認為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不端和學術造假行為,但是由於發表文章較多,其中有疏漏的地方我們也希望該團隊能加以改正,更加嚴謹、細緻、客觀科學的開展科研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