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衛戰怎麼打?看 WHO 怎麼說!

保衛戰怎麼打?看 WHO 怎麼說!

北京時間 2017 年 11 月以來,流感病毒來勢洶洶,現已達流感高峰,中國流感中心近日監測結果(截止至 2018 年 1 月 14 日)顯示,我國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動仍均處於冬季流行高峰水平,雖然上升趨勢趨緩但仍不能放鬆警惕。因為流感雖然是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也可出現肺炎等併發症,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從 2016 年全國衛生統計年報上的數據也可看出,流感的發病人數及死亡人數正逐年增加,2016 年死於流感的人數達到了 2015 年的 7 倍(表 1)。2017 年流感發病數據也正在統計中,不完全預計 2017 年的流感發病人數也會是個較大的數值,我們也在持續關注。

表 1. 2016 年全國衛生統計年報關於全國丙類傳染病報告及死亡數數據

當然,流感也不是中國所獨有,放眼全球,加拿大、英國、美國等國家同樣未能倖免。

事實上,早在本月初,流感旋風就在英國迅速擴散,出現確診病例的地區如圖 2 紅色範圍所示,1 月 7 日整個英國還沒有確診病例的地區就只剩下多切斯特(Dochester)和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

圖 2. 英國出現確診病例的地區,圖片來自太陽報

那麼,美國流感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呢?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稱,該中心監測流感 15 年來,美國本土首次全部達到「廣泛傳播」級別。去年 12 月中旬以來,美國平均每周都有超過 100 人死亡,今冬共有 30 名兒童死亡。在加州,很多醫院搭建起了臨時帳篷以應對持續上漲的流感患者(圖 2)。

紐約市史坦頓島大學醫院(Staten Island University Hospital)急診醫學主任阿爾朵立克(Brahim Ardolic)博士說,這次流感季節將成為未來評估其它流感季節的參考指標。

圖 3. 美國加州為應對流感患者搭建的臨時帳篷. 圖片來自 Reuters

那麼面對目前四處流竄的流感,身負加強國家、區域和全球流感應對能力(包括診斷、抗病毒藥物敏感性監測、疾病監測和疫情應對)的 WHO 會有什麼樣的應對策略呢?趕快來腦補吧,不謝。

WHO 2018 流行性感冒(季節性)

2018 年 1 月

關鍵信息

季節性流感是一種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季節性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可感染全年齡段的人群。

在溫帶地區,季節性流感主要發生在冬季,而在熱帶地區,季節性流感的季節性較不明顯,全年均可發病。

季節性流感是一種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在高危人群中發生重症病例和死亡。

流感流行因失去勞動生產力和增加衛生服務費用而造成經濟損失。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抗病毒藥物可用於治療。

概述

季節性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可在世界各地傳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

病原學

季節性流感病毒有 4 種類型,A 型、B 型、C 型和 D 型。A 型和 B 型流感病毒傳播並引起季節性流感。

癥狀和體征

季節性流感的特徵是急性發熱、咳嗽(通常是乾咳)、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嚴重身體不適(感覺不適)、咽痛和流鼻涕。可有劇烈咳嗽並持續兩周或更長時間。大多數患者的發熱和其他癥狀在無需醫療護理下一周內即可恢復。但是流感會引起重症疾病或死亡,尤其在高危人群中(見下文)。

流感患者的病情輕重不等,由輕到重,甚至死亡,其中住院和死亡病例主要發生在高危人群中。據估計,在全球範圍內,每年流感流行可引起約 300-500 萬例重症病例和大約 29 萬-65 萬人死亡。

在工業化國家,大多數與流感相關的死亡發生在 65 歲或以上的人群。流感流行會導致大量的工人/學校缺勤和生產力損失。在疾病高峰期,診所和醫院可能會不堪重負。

在發展中國家,季節性流感產生的影響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估計,在發展中國家,5 歲以下的死亡兒童中有 99% 是由流感相關的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流行病學

所有年齡段的人群都可能被感染,但部分群體受感染的風險比其他人群更高。

被感染或發生併發症的高危人群:孕婦、59 個月齡以下的兒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心臟、肺、腎、代謝、神經發育、肝臟或血液病等)和免疫功能抑制的人群(如艾滋病、正在接受化療或激素治療、或惡性腫瘤患者)。

衛生保健工作者由於與患者的接觸而感染流感病毒、傳染給易感人群的風險很高

診斷

大多數的人類流感病例都是經臨床診斷的,需要收集合適的呼吸道樣本,並應用實驗室診斷測試以明確診斷。

適當收集、儲存和運輸呼吸道標本是實驗室檢測流感病毒感染的首要步驟。實驗室通過咽部、鼻部及鼻咽部或氣管吸引或沖洗的分泌物檢驗確診流感,通常採用直接抗原檢測、病毒分離或通過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流感特異性 RNA。

快速流感診斷檢測(RIDTs)亦在臨床中使用,但與 RT-PCR 方法相比,RIDTs 靈敏度較低,其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使用的條件。

治療

非複雜季節性流感患者:

非高危人群的患者應在癥狀出現後開始對症治療,並建議在有癥狀的情況下留在家中,以盡量減少在社區內傳染他人的風險。治療的重點是緩解流感癥狀,例如發熱。高危人群易發展為重症病例或發生併發症,患者應監測自己的病情是否惡化並就醫,除了對症治療以外儘快給予抗病毒治療。

與疑似或確診的流感病毒感染相關的嚴重或漸進性臨床疾病(即肺炎、敗血症或慢性疾病的加重)的患者應儘快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神經氨酸酶抑製劑(即奧司他韋)應儘快使用(理想情況下,在癥狀出現後 48 小時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療效果。病程較長的患者也應考慮使用。

建議至少 5 天的治療,可以延長療程至臨床獲得滿意的改善效果。糖皮質激素不應常規使用,因為它可以延長病毒清除時間,免疫抑制會導致細菌或真菌的雙重感染,除非另有原因(例如:哮喘和其他特殊情況)。

目前所有流行的流感病毒都對金剛烷胺類抗病毒藥物(如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耐葯,因此不建議單葯治療。

預防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接種疫苗的免疫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因此建議每年接種疫苗來預防流感。WHO建議以下人群每年接種疫苗:

在任何階段孕期的孕婦

6 個月至 5 歲的兒童

老年人(65 歲以上)

患有慢性疾病者

衛生保健工作者

沒有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後尚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可採取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緊急臨時預防流感。

除了疫苗接種和抗病毒治療外,公共衛生管理還包括個人保護措施,如:

常洗手並完全烘乾

良好的呼吸衛生行為——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正確處理用後的紙巾

儘早遠離感覺不適、發燒和有其他流感癥狀的人

避免與病人親密接觸

避免接觸他人眼睛、鼻子或嘴巴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提醒,今年還要防 3 月份可能會出現的新的一波流感,快把以上內容收入囊中,做好對抗流感的準備啦。

編輯:楊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呼吸時間 的精彩文章:

呼吸困難怎麼辦?3 步搞定搶救流程

TAG:呼吸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