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線香的評鑒標準

線香的評鑒標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人們的生活越漸安逸,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獲得的體驗都在不斷的豐富與提升,喝茶品香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休閑方式。熏香習俗自古有之,可追述遠古,可放眼至今。上至皇宮貴族,中至文人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

隨著時間的推移,用香的方式和需求也變化衍生出多種多樣的方式,如:香篆、隔火熏香、香珠、香囊、盤香、流雲香、線香等等。其中線香因使用和攜帶方便最為普及。無論是與二三好友喝茶,還是凝神看書,或是參禪打坐,亦或睡前的身心放鬆,都可以點上一支線香。

而什麼樣的線香才能使人覺得身心愉悅,並且舒適圓滿呢?多數用香者的回答都是好聞即可,而眾多制香數十載的商家則泛泛於聞起來舒服就可以。迄今為止,除了好聞與舒服,尚無人具體並系統的評價線香,給出標準。而香的品評又因依靠感官評定而受到個體嗅覺靈敏度的影響。當我們將香學定義為一門學術的時候,就應當用嚴謹的學術研究方法來評定香品自身。由此引出來,一支好的線香,都有哪些要求和標準,如何去衡量與評價?

本文所說的香,系指天然材料製作的香品。化學香品中常用到:粘合劑——聚丙烯醯胺(嚴重損害神經),助燃劑——硝酸鉀(損傷皮膚、致癌),色素——合成色素(致癌),化學合成香精(中毒、致癌),滑石粉、雙飛粉(嚴重損害鼻腔粘膜、易患萎縮性鼻炎、塵肺病等)。無益於身心,因此不在評鑒範圍。

首先,需要明確天然香品鑒的三個要點:

(1)品香所處的空間環境:空間環境的面積,高低,溫度,濕度,空氣流通速度,是否有其他異味或香味混雜。以及理想的空間是什麼標準。

(2)品香人自身的身體狀態:生活環境、飲食作息、不良生活習慣等都會導致不同的身體狀態,如熬夜的人易上火,品香則易聞到火燥味;身體虛寒的人則有可能聞到溫暖的氣息;若是身體內部有酸腐氣息或者品香前食用過大蒜、辣椒、喝過酒等味重刺激的食物,會使品香不準確。而身體健康的人群更容易聞到香品本質的氣味。

(3)香品本身的味道:上述皆是品鑒時的外在因素,內在的便是香品本身所散發的氣息與味道。

香品本身需要從下述五個方面去考量:

穿透力:在點燃的一瞬間,能否在第一時間直接品嗅到點香散發出的氣息,能否在較遠距離直觀的聞到點香的味道。

擴張力:香品點燃後在所處空間的擴散力度與留香時間的長短。

層次感:好的香品味道會隨著燃燒時長與空氣流動不斷變換,層次活躍而豐富,差者則一成不變,味短急促,濃劣苦悶。

煙氣大小:煙氣是香品不完全燃燒產生的。所有使用燃燒方式的香品都有煙氣產生,煙氣中含有焦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化學物質;長期近聞吸入煙氣會損害人體健康,刺激呼吸系統。線香內含雜質越多、受潮發霉越嚴重,點燃後雜氣、燥氣、煙火氣越大,味道越嗆人難聞。所以線香點燃後煙小細慢,輕柔緩和,凝而不易散,乾淨無雜燥氣味,為佳品。應放至身旁1米處為品鑒標準。

圓融度:綜合考量前四個標準的融合程度,回到氣味氣息的圓滿感受,香品所散發出的香甜清潤、純凈優雅、溫暖清揚亦或苦澀內斂、冷冽安靜、引人遐想悠遠等等,是否恰到其中,圓融無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學源堂 的精彩文章:

TAG:香學源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