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嬰兒眼內角長巨大腫塊實屬罕見 醫生施妙招狹道開「窗」手到病除

嬰兒眼內角長巨大腫塊實屬罕見 醫生施妙招狹道開「窗」手到病除

溫都訊 出生才1個多月的嬰兒小辛(化名)天天哭鬧不安,淚流滿臉,特別是左側鼻子與眼內角之間皮膚面青灰色隆起,且腫脹越來越大,小辛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均無法醫治。近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副院長吳文燦教授憑藉內窺鏡微創借道鼻腔原位引流技術,讓嬰兒巨大腫塊消失無蹤。據悉,此種微創手術在國際上非常罕見。

去年12月,小辛出生在江西宜春。「出生時我們就發現小孩子左眼鼻子與眼內角之間有個綠豆大小的腫塊」,小辛父親回憶說。對於剛剛出生的嬰兒而言,眼內角有腫塊,爸爸媽媽都非常著急。當時,他帶著兒子去當地多家醫院就診,醫生都沒有告訴究竟是什麼原因,也沒有治療方案。

之後,小辛左眼眼內角的腫塊越來越大,一天比一天嚴重,直至左眼皮都睜不開。看著1個月大的孩子眼內角的腫塊一天天變大,全家人都非常著急,他們急忙帶著兒子再去當地多家醫院就診,但醫生們都不知道孩子患了什麼病,且認為孩子太小了,無法治療。

小辛媽媽說,她和老公都在溫嶺工作,好不容易有了小辛。不料孩子卻患上這種怪病,她們兩口子吃不香、睡不好,特別是得知當地多所醫院無法治療後,他們倆都不知如何是好了。後來,經過別人介紹,他們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掛了吳文燦教授的知名專家團隊門診。經過仔細檢查,吳教授認為小辛左眼患上了嬰幼兒型巨大淚囊囊腫。

據吳文燦教授知名專家團隊門診的餘波主治醫師介紹,對於嬰幼兒,因為先天性發育異常導致的嬰幼兒型鼻淚管阻塞很常見,但像此種巨大的淚囊囊腫很罕見。對於此種先天性巨大囊腫,臨床上常常採取切開排膿,或從小孩內眥部皮膚切口做淚囊鼻腔粘膜吻合術,或採取內窺鏡技術從鼻腔入路做淚囊鼻腔造瘺術。切開排膿肯定不行,術後待皮膚癒合後肯定又會複發,因為鼻淚管還是不通的。從內眥部皮膚徑路做淚囊鼻腔粘膜吻合術,小孩太小,且存在顏面部皮膚瘢痕、影響淚囊區的骨質發育、以及因為鼻腔太狹小手術成功率不高等固有缺陷,為手術禁忌。如果採取內窺鏡下經鼻徑路做淚囊鼻腔造瘺術,一方面,小辛只有一個月大,鼻腔未發育完全,操作空間非常狹小,甚至連手術器械都難以伸進去,手術操作難度大,而且這是一個改道的手術,對小孩來說可能會影響到鼻腔外側壁的發育,創傷比較大。同時,因為小孩鼻腔極其狹小,而小孩的再生癒合能力又特彆強,術後反應一般都比較重,手術成功率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據溫醫大眼視光醫院施節亮醫生介紹,經過反覆仔細觀看患兒的核磁共振與CT掃描圖像,吳文燦教授最終決定採取一種新的方式,即從鼻淚管開口於下鼻道處這一最接近人體生理解剖特點的部位入手對囊腫進行生理性引流!全麻下經過10多分鐘手術就結束了,眼內角高度膨隆的腫塊一下子就不見了,手術很順利!次日,當醫生輕輕地取下遮在小辛左眼的紗布時,小辛躲在媽媽懷裡,眼珠滴溜溜地轉了起來,特別可愛。經過手術後,左眼內角的腫塊已經完全看不到了。站在邊上的爸爸也很開心地笑著。

吳文燦教授一直主張「最好的手術,就是不要手術;最好的外科醫生就是要儘可能實現療效滿意與將創傷降到最低的統一」!他邊指著患兒的核磁共振圖片,邊播放手術錄像,對記者耐心地解釋說:「該手術從囊腫最低位置,也是最接近鼻淚管在下鼻道的自然開口部位著手,從下往上,利用微動力系統很容易就可以去除薄層的骨質而到達高度擴張、膨脹的囊腫壁,然後利用銳利的刀片輕輕切開一個口子,就可以製作一個「窗」以引流囊腔。這樣做,不但創傷是最小的,而且最符合人體淚液引流的解剖與生理特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術中用剝離子將下鼻甲輕輕往內側移位,使其與鼻腔外側壁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間,這樣不但有利於「窗口」的引流,而且下鼻甲不與「窗口」周圍的新鮮創面接觸,有利於「窗口」周圍創面的癒合與上皮化形成而達到最終治癒的目的!當然,這個手術在操作上還是比較困難的,術中必須根據影響資料定位非常準確,同時,操作必須極其輕柔、精細,畢竟一個月大的小孩的鼻腔極其狹小,而其下鼻道就更狹小,還要在狹小的下鼻甲、下鼻道與鼻腔外側壁所構成的這個極其狹小的空間進行操作,製作一個滿意的、圓圓的引流「窗口」,這真的很不容易!

據悉,像小辛這麼小的嬰兒患此種巨大先天性淚囊膿腫很罕見,而採取內窺鏡下經下鼻道原位開「窗」引流進行治療國內外尚未見報道!

溫都記者 陳忠

內容官 陳慶井

集成官 胡建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溫州 的精彩文章:

五六年前,她在杭州丟了一張銀行卡 五六年後,她突然收到66.3萬元巨款

TAG:掌上溫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