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於商鞅的變法思想,舊氏族是如何反駁的?第一波攻勢的較量

對於商鞅的變法思想,舊氏族是如何反駁的?第一波攻勢的較量

面對商鞅民不可與慮始,但可與樂成的主張。甘龍首先發難,「聖人不會挑選民眾進行教育,也不會認為只有變法可以治國。應該根據民眾狀況來選擇教化,不必勞神費力也可大治。依據現有的法律管理,則官吏富有經驗啊而且百姓也會生活安逸。如果變法,不遵循舊制安境保民,恐怕天下非議君主,希望秦孝公能明察。」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當時甘龍在老氏族內部擁有很高的威望,且三朝老臣的身份也必然是他第一個發難的原因。對於甘龍本人,他對於秦國的貢獻在商鞅之前其實應該排在第一位,獻公之前五世之亂,甘龍作為但是山東外來氏族的臣下,不願看到秦國如此破敗。憤爾著急氏族發動政變迎回在外流浪30餘年的贏師隰繼位為獻公。並於獻公一起進行了新政。完善了秦國的土地制度,廢人殉、整兵制、重新凝結老秦族血脈,是秦國經濟恢復。在獻公在位的20多年,年年打仗甘龍一直是領政大臣,代替獻公總領國政,二十餘年從未出錯,人望極高。在此時,甘龍已經成為保守派的領袖,其與商鞅的政治分歧在於新政與大變的區別。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面對甘龍的理由,商鞅反駁道。「您的想法恰恰是俗言之論,作為一個普通人大家都喜歡安於成例,只知讀書的人一定不會聽取其在書本上看不到但在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事物。這兩種人與之接觸只可談論已有的故事,對於新發生的事情與他們是說不通的。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有才能的人制定法律,普通人遵守。賢者不斷更新禮治,頑固者才墨守成規。拘泥於禮法這是不夠與之討論的資格的,因此制定法律的人也不會與之多說,請君上不必疑慮專心變法既可」。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面對氏族的第一次發難,商鞅用於反駁的關鍵就是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的觀點。這是一個具有遠見和創新的政治改革家所必有的心態與思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事實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秦漢之際佔領中國北方的匈奴是如何崛起的?

TAG:事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