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前,黃百韜為何原地等待第44軍?他是這樣想

淮海戰役前,黃百韜為何原地等待第44軍?他是這樣想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決定國共雙方命運的一場生死對決。其實這場大戰的序幕就是解放軍準備追擊並圍殲國民黨部隊,而國民黨軍隊準備撤退至徐州。如果解放軍追不上抓不住正在撤退的國民黨軍隊,那麼淮海戰役可能就打不起來了,無疾而終了。可是天要亡蔣,造化弄人,國民黨第9綏靖區的44軍,成了一條導火線,直接引爆了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爆發在即,當時國民黨國防部已經察覺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已進入進攻態勢,所以他們擬定的對策是:「以主要城市(徐州)為戰略要點,同時以精銳主力組成機動應援兵團,駐防在隴海鐵路沿線的國民黨軍隊迅速向徐州方向靠攏,以免被解放軍分割包圍。」按照這個方針,徐州西邊的邱清泉兵團、孫元良兵團,徐州東邊的黃百韜兵團、李彌兵團,就應該儘快撤。這4個兵團一後撤,隴海線東側第9綏靖區就孤懸在外了,駐守在連雲港的第44軍也就必須撤退。

國民黨44軍撤退路線有兩個方案。一個走海路,從連雲港上船南撤,這條線路很安全;另一個沿隴海線向西直接向徐州靠攏,但是這條線路很危險。怎麼定呢?當時徐州剿總司令劉峙是裝門面的,什麼事都不做決策;副總司令杜聿明還在葫蘆島指揮東北撤軍。於是,國民黨內部提出將第44軍劃歸駐防在新安鎮的黃百韜兵團建制,並讓黃百韜兵團在原地等待第44軍。

黃百韜作為統兵大將難道不知道兵貴神速嗎?已經接到撤退命令的他為什麼會同意在原地等待並接收44軍?其實黃百韜有自己的算盤,他認為,雖然暫緩後撤,原地等待44軍歸建雖然有風險,但是自己的北面還有第3綏靖區的兩個軍(77軍和59軍)頂著,即使華東野戰軍南下圍殲自己,那麼第3綏靖區的兩個軍將首當其衝,同時給自己足夠的預警時間。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誰知道第3綏靖區兩個副司令何基灃和張克俠都是中共地下黨員,而司令馮治安又被軟禁在徐州。在黃百韜兵團等待44軍的關鍵時刻,第3綏靖區突然起義,黃百韜兵團北面已經沒有任何軍事要衝,華東野戰軍主力長驅直入,將猝不及防的黃百韜兵團團圍困在了碾庄。解放軍在淮海戰役開始階段就贏得了主動權,而國民黨黃百韜將為自己的大意種下全軍覆沒的惡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