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1%的人知道,沖泡白茶該放多少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想要泡一杯好喝的白茶,除了白茶本身的品質很重要之外,沖泡方法也很關鍵。
從沖泡茶具的選擇到沖泡的用水,再到沖泡時的投茶量,每一個環節都將決定白茶的口感。
在沖泡茶具的選擇上,建議茶友們使用不會吸收香氣、茶湯的那類茶具,如白瓷蓋碗、玻璃煮茶壺等,不容易影響白茶的品質。
在沖泡水溫的選擇上,還要注意用沸水沖泡,方可使白茶的滋味得以釋放。
出水,建議各位快出水,不要長時間坐杯。否則會破壞白茶的品質。
有的茶友反饋,「我已經按照你說的方法做了呀,為什麼泡出來的茶還是不好喝呢?」
一查原因,原來是在投茶環節出了問題。
投茶量沒有控制好,最後也會讓白茶發生巨大的變化,原本甘醇可口的白茶,最後也會變味,讓我們絲毫感受不到茶葉的原本香氣和滋味。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好好說說投茶量的問題。
《2》
投茶量對口感有什麼影響?
投茶量,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即便是老茶農,泡茶也十分隨意,抓一把茶扔到蓋碗裡頭,就開始沖泡。
可明明1米元的地方,就有一個電子秤,為啥不用呢?
大約是因為直接抓一把更省事吧。可這樣隨意的投茶,最後也會影響到茶葉的品質。
有的茶農,怕茶方少了,還會抓上一大把,但最後泡出來的茶,並沒有好喝多少。
原因很簡單,投茶量多了,茶湯苦澀了!
是以,千萬別小看投茶量這個小細節。
放多了,容易出現苦澀味,放少了,茶湯滋味有不夠。還真是惱人!
最好的方法,還是用家庭克秤稱取相應分量的白茶,然後再泡茶。
那白茶沖泡,又該如何投茶呢?
《3》
白茶沖泡,該如何投茶?
泡茶時,我們要根據茶具的容積大小來決定投茶量。
在平時泡茶時,我們會用到幾種茶具:白瓷蓋碗、玻璃杯、煮茶壺,容積不同,沖泡方法不同,投茶量也有不同。
用120ml左右的白瓷蓋碗沖泡,投茶5克即可。
蓋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用的茶具之一。市面上各種容積的蓋碗都有,但最為方便實用的還是120ml左右的蓋碗。這個大小的蓋碗,方便掌握,能夠很好地控制出水。若是蓋碗容積太大,舉著出水不方便。
散茶、餅茶、新茶、老茶、白毫銀針、白牡丹,用120ml左右的蓋碗沖泡,投茶量均為5克。
用200ml玻璃杯沖泡,投茶2.5克即可。
玻璃杯泡茶,對於上班一族來說是最為實用的,方便、省事,放上茶葉、注入沸水就可以喝了。
用玻璃杯泡茶時,投茶量不要太多,否則容易出現苦澀,一般放2.5克白茶即可。
玻璃杯,通常比較適合沖泡新白茶,若是老白茶用玻璃杯沖泡,滋味不會全部得到釋放,未免可惜了。
用玻璃煮茶壺,400ml搭配3-5克干茶即可。
煮茶,和一般的沖泡又有不同。煮茶時,茶和水會較長時間接觸,故而投茶量也要把握到位。
放不同容積的水,投茶量也有不同。如400ml的水,配上3克左右的干茶即可,若是口味上有所不同,可以適當調整投茶量。
總之,投茶量選對,茶才能好喝,否則是品質非常好的白茶,也沒法泡出最好喝的滋味,也是一種浪費。
《4》
如果沒有電子秤,如何確定放多少茶葉?
若是在喝茶時,身邊沒有電子秤,又該如何投茶呢?那就只能憑藉自己的泡茶經驗來投茶了!
以120ml,碗口直徑約為9厘米的蓋碗為例。看看不同的白茶要放多少茶葉吧。
1、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全部是芽頭製作而成的,體積小。通常5克的白毫銀針並沒有多少,差不多能將蓋碗的碗底覆蓋上。
沖泡白毫銀針時,差多不放到蓋碗的1/5處即可。
2、白牡丹
白牡丹的體積相對來說,會更為蓬鬆些。
一般沖泡時,茶葉在蓋碗的4/5處即可。如果沖泡的是白牡丹餅,體積較小,一般放在蓋碗的1/5處就夠了。
3、壽眉
壽眉的體積是所有白茶里最蓬鬆的,在沖泡的時候,往往會超出蓋碗的碗身。若是壽眉的葉片完整,沒有被破壞,茶葉超出蓋碗一部分即可。若是葉片比較碎,一般和蓋碗齊平即可。
如果是沖泡壽眉餅,不需要加太多,通常加到蓋碗的1/5處即可。
雖說這些都是村姑陳根據以往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投茶量,但茶葉容易碎,為保證茶葉的投茶量準確,還是建議茶友們使用家庭克秤,方可保證茶湯滋味的純正。
《5》
泡茶,本身就是一門學問。
常會有茶友說:「茶嘛,適口為珍,好喝就行了,為什麼要講那麼多,隨便泡泡就好了嘛。」
適口為珍,的確不假,但要想茶泡的好喝,就不是隨便泡泡那麼簡單的事兒。
從細枝末節的投茶量就可以看出,泡茶蘊含的學問可多了。
唯有將這些細節都兼顧到,才能讓茶變得更好喝。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被哈爾濱大V們奉為「食堂」,大茶缸子老飯盒,快餐吃出年代感也就這一家了!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