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VR界有何看點?這五件事你必須知道
騰訊數碼訊(chares)在近期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大會上,我們見識了許多未來高科技智能產品,其中也包括許多VR設備,發展至今,越來越多的VR現在已經開始做到脫離線控,具有更高解析度和視覺追蹤能力,這些潛能都表明VR行業的未來在逐漸發展。每一項技術都在得到飛速的提升,如果Facebook,谷歌,微軟亞馬遜和蘋果這些公司能夠將這些東西組合在一起,在提升VR視覺沉浸感的同時還能降低VR的製造成本,相信VR在未來一定可以很快的進入市場,成為主流的電子產品。
在今年,我們應該會看見越來越多的無線VR在視覺追蹤和解析度得到巨大的提升,類似Vive Pro的產品也會越來越多的出現,不過要讓這些設備的基本配置都能達到這個水平的話,可能還是需要到2019年了。首先,在視覺追蹤方面,這是用戶直接體驗VR的地方,你可以清晰的觀察到VR虛擬世界裡的每一個物體影像,不過相比真實的世界,它們並不能完全的呈現,如果你想仔細的觀察一個物體,然後你可以直接指向目標,獲得更多的細節,不過現在隨著VR畫面技術的發展,虛擬現實系統可以讓你的眼球視野所到之處立刻繪製出最詳細的細節畫面,而這點就需要VR非常精準的視覺追蹤能力,而在這方面,各大技術公司都在做出儘可能的努力,比如蘋果就收購了視覺追蹤公司SMI,這項技術能夠極強的充實VR的虛擬現實交互能力,還能夠完全的改變用戶和虛擬物體的交互方式,這項技術對VR行業的發展來說意義重大,但同時它也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問題。
在解析度提升技術方面,如果你對現在某些VR設備由於像素不足造成的紗門效應,那麼你可以嘗試一下三星Odyssey或者即將推出Vive Pro,這些VR設備屏幕的單眼解析度達到1440*1600,雖然還不足以完全消除VR這種效應,但也能夠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截至目前,VR設備製造商們都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於三星供應商的高性能OLED屏幕,但其他一些公司也在相繼推出各自的替代性產品,例如Kopin公司就在CES大會上展出了一款單眼解析度到達2K,以60幀速度每秒運行的屏幕,雖然現在還不及幀數達到90每秒的Oculus Rift和Vive,但Kopin仍然相信他們能夠在VR設備顯示屏上走得更遠。然而不管是否Kopin和Varjo等公司是否還要大力提升VR設備的解析度,視覺追蹤技術的研發工作肯定是不會停止的,在這點上,小凹渲染技術將會提供很大的幫助,它能夠讓VR系統架構師以更低廉的顯卡成本繪製更大的解析度細節效果,那麼這將大大降低VR的製造成本。
畢竟降低成本是所有技術公司都必須考慮的因素,VR設備也不例外,Facebook的Oculus Go的起售價僅為1300元人民幣,相比其他VR產品,這個價格已經是低得讓人瞠目結舌了,像其他稍微便宜的設備還有聯想的Mirage Solo,售價約合人民幣2700元,可以讓用戶的頭部在VR運行條件下自由轉動,不過手還不行,而如果想要一款真正全自由的VR設備,Oculus公司推出的最新款Santa Cruz就是很完美的一款產品,這款一體式VR不僅有清晰的視覺效果,還搭載有靈活的手操縱桿,在設備的頂部它還安裝有一個攝像頭,如果你想在VR中抓取身後的虛擬物體而不願回頭看它,那麼這款攝像頭就可以起作用了,Facabook或許會在明年將其獨立式VR設備的顯卡,電池,視覺追蹤和控制桿操作方面做出更大的性能提升,但如果還要繼續保持低成本的原則,這或許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微軟方面,他們也研發了一款售價約1400元人民幣的入門級VR設備,這款產品可以在亞馬遜網站上購買,但它需要和高配置的PC電腦進行線控連接,在設備上的各個攝像頭能夠看到周圍的環境並實現精準定位,你可以擁有很強的沉浸感和互動性,如果是使用2016年版的Rift或者Vive的話,你就還需要獨立安裝一些攝像頭或激光來實現類似的效果。此外,像谷歌和高通公司也紛紛開始鞏固和VR公司之間的關係,分別與聯想和HTC進行合作。
最後一點,怎樣讓VR設備實現無線化,這是許多技術公司都在專研的問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利用高配置的PC或者Xbox X,讓它們來接受來自附近VR設備的大量數據。另一個方法就是打造獨顯系統的VR,將電池和處理器都內置到VR設備中去,這種方案相對來說更加便攜,而且由於不需要再多投資購買適配的PC和主機,它的成本也可以下降許多。除此之外,研發人員也在設計一種新的理念,他們希望能夠藉助智能手機來幫助VR實現無線功能,並更好的整合解析度和手桿控制效果。
來源:venturebeat


TAG:騰訊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