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塞上江南——寧夏

塞上江南——寧夏

寧夏簡介

「塞上江南好風光,神奇寧夏美如畫。」說到大西北,就不得不提到寧夏啦!寧夏回族自治區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這裡不僅有被譽為「寧夏四寶」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而且還有沙坡頭、水洞溝、西夏王陵、賀蘭山等美麗的風景區供大家欣賞和了解。

下面讓我們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寧夏的幾個城市「塞上江南,魚米之鄉」——銀川、馳名中外的「中國回族之鄉」——吳忠、和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固原。

認識三市

銀川市:

銀川下屬共三區兩縣一市,三區分別是大家熟悉的興慶區、金鳳區和西夏區,兩縣為永寧縣、賀蘭縣,一市則為地級市靈武市。

靈武市古稱靈州,唐朝安史之亂時,唐肅宗李亨即是在靈州繼位,開始他的平叛之旅。而如今經過發掘研究,靈武市附近挖掘出土了三萬多年前的古人類遺址:水洞溝。靈武長棗也是當地數一數二的水果,好評如潮哦!

銀川被稱作鳳城。相傳古時候賀蘭山飛來的一隻鳳凰,看到這裡黃河橫貫、麥浪翻滾,一片風光秀麗的江南景象。不忍離去,竟化身為一座美麗的城市——銀川。東門外的高台寺是鳳凰的頭,鳳凰頭挨到黃河邊;高台寺旁邊有兩眼井,是鳳凰的眼睛;鼓樓是鳳凰的心臟;西塔和北塔是鳳凰的兩隻爪子;西馬營湖泊相連,林茂草密,花團錦繡,那是鳳凰的尾巴,一直拖到賀蘭山麓。

吳忠市:

吳忠濱臨黃河,黃河穿城而過,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回族主要聚居區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方游牧民族與漢族文化的交匯點。吳忠市下轄利通區、青銅峽市(縣級)、同心縣、鹽池縣和紅寺堡開發區。利通區是吳忠市政府所在地,素有「塞上江南」「中國回族之鄉」的美譽。

固原市:

固原市歷史悠久,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故史稱固原「據八邵之戶背,管三鎮之要」,曾有七朝在此設州建郡,是歷代兵家用武的重鎮要塞,也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結合部。固原博物館珍藏文物達萬件,北魏墓出土的棺漆畫國內罕見,北周墓發掘的波斯鎏金銀壺在世界僅有。雖斗轉星移,時過境遷,但古絲綢之路歷代銘志,佳話傳奇;秦長城壯跡蜿蜒百里,雄風猶在。始建於北朝,興盛於唐代的須彌山石窟規模宏大,造像精美,是我國著名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著名的佛教聖地,被譽為「寧夏敦煌」。

三市風景

+

銀川市:

西夏王陵位於寧夏銀川市西,西傍賀蘭山,東臨銀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也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處西夏文化遺址。 西夏陵?稱?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

賀蘭山岩畫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2016年國家首批20家之一),是中國游牧民族的藝術畫廊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

中阿之軸位於寧夏銀川市閱海灣CBD,全長2.1公里,總寬度達90米。中阿之軸由兩個部分組成,中間是58米寬的文化休閑區,兩側各有16米的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從景觀功能上劃分,中阿之軸分為3個相對獨立的人文景觀區,暨中阿友好標誌景觀區、中阿文化交融景觀區、中國回族文化景觀區,中阿之軸展現出阿拉伯國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中阿友誼源遠流長。

聞名國內的鎮北堡古城西部影視城位於銀川市城區西北郊區空曠的荒野上,有兩座古代城堡遺址。該城堡是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西部影視城所在地。被譽為「中國西部影視城」,迄今為止,這裡拍攝了獲得國際國內大獎的《牧馬人》、《紅高粱》、以及著名影視片《大話西遊》《新?門客棧》等近百部影視劇。

吳忠市:

青銅峽水庫自然風景區位於青銅峽水庫上端,由青銅峽水電站攔河大壩逆水穿過十里長峽,有一片開闊的高峽平湖,平湖內山光水色秀麗宜人,庫區內有2萬多畝次森林,5萬畝灘地。灘地綠草如茵,島上林木參天。淺水灘上,黑白相間,色澤分明,布滿了飛鳥。密林深處,蒲葦叢生,飛鳥起落,穿梭往返,千姿百態,成為多種鳥類的棲息、繁衍的理想場所,被人稱為「黃河鳥島」

一百零八塔是中國現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於銀川市南60公里的青銅峽水庫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東,依山臨水,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題記的帛書和佛禎,可能建於西夏時期是喇嘛式實心塔群。佛塔依山勢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數排列成十二行,總計一百零八座,形成總體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數而得名。

位於吳忠市同心縣城西郊, 坐落於同心縣舊城(舊稱半個城),始建於明代,是寧夏現存歷史久遠的清真寺之一。寺院融中國古典建築與伊斯蘭木刻磚雕裝飾藝術為一體,具有較強的觀賞性。這裡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回族革命政權--陝甘寧省豫海回民自治政府舊址,在寧夏南部山區的穆斯林中影響較大,不少知名的穆斯林學者在這裡求學講學,傳播伊斯蘭教。

中華黃河樓內設黃河中國歷史文化展覽館、黃河寧夏歷史文化展覽館、黃河印象展覽館、黃河文化演藝廳等。是全方位展示黃河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博物館、黃河文化匯寧夏的重要載體和西部乃至全國的知名旅遊景點。是寧夏黃河金岸的點睛之筆和標誌性的景觀工程之一,將打造出全國展示黃河文化第一樓,與黃鶴樓、滕王閣和鸛雀樓並稱中國四大名樓。

固原市:

須彌山石窟別名圓光寺石窟,坐落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原州區西北30公里處須彌山南麓。須彌山是紅色砂岩構成的山地,山勢雄偉而壯觀,現有20多個保存較為完整的石窟。須彌山石窟遺存的石窟,反映了我國從北朝中期到隋、唐以來各朝代的佛教石刻藝術,是絲綢之路北線的珍貴文化遺存,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見證。

火石寨,在寧夏南部的西吉縣境內,由於它的山巒呈現暗紅色,尤其在綠樹的掩映下,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每當春夏時節,滿山遍野花草叢生,色彩斑斕,蜂戀蝶舞,生機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間,還生長著一簇簇箭竹,為北方山水增添幾分南國姿色。在火石寨方圓百里之內,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掃竹嶺、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觀,還有十多處石窟建築,它是和須彌山石窟一脈相承的。

老龍潭位於涇河上游的涇源縣城西南19公里。景觀險要,格局清新,有「斬龍台」、「猛虎洞」、「伏龍洞」、「高峽平湖」、「烈士紀念亭」等人文景觀和四潭、「涇水八渡」、「又一村」等自然景觀。

GIF

老龍潭集

老龍潭由四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石潭呈「之」字形排列,險、深、奇,如今還保存著原始的風貌。高大挺拔的松柏、花木俏立在岩石峭壁上,山雀啼鳴於萬紫千紅中,峽谷蜿蜒與高山峻岭之間,潭水平靜出奇,陽光投射在幽深的水面上,薄薄的霧氣在潭上飄逸,似一面寶鏡,瑰麗迷人。

固原六盤山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必經之地,是歷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鎮,也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古代多民族在這裡聚居。化遺存具有「古」、「貴」、「多」的特點;自然資源薈萃了寧夏乃至西北地區生態旅資源之精華,內容全、品位高;回族獨特風格的建築、音樂、舞蹈和飲食文化與民間工藝具特色。南部被譽為黃土高原上一顆綠色明珠的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西北地區重要水源涵養林基地和自治區風景名勝區。

三市美食

+

銀川市:

壹、羊肉枸杞芽

貳、糖醋黃河鯉魚

叄、香酥雞

吳忠市:

壹、羊雜碎

貳、釀皮子

叄、羊肉臊子面

肆、莜麵蒸餃

吳忠回鄉特色小吃

油香

饊子

麻花

蓋碗茶

固原市:

壹、涇源蒸雞

貳、烤全羊

叄、手抓羊肉

魅力家鄉

文字:其正分團委、學生會

-編輯:楊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其正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其正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