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武則天的宗教信仰,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在《武瞾與佛教》一文中論之甚詳,該文主要闡述了以下三點:

1、武則天受到她出身隋朝皇室楊家的母親影響,因為隋朝皇室固有的佛教信仰,武則天從小受到佛教熏陶;

2、武則天利用《大雲經》中有兩段文字談到女人可以做國王的說法作為符讖幫助自己登基稱帝;

3、唐朝詔令中反映出來的佛教地位的升降。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通天浮屠)

陳寅恪先生的論述精闢而準確,但是如果我們考察更多的資料,武則天的信仰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簡單。

首先,武則天與佛教關係確實十分密切。

《舊唐書 則天皇帝本紀》記載:


(載初元年七月,)有沙門十人,偽撰《大雲經》,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頒於天下,令諸州各置大雲寺,總度僧千人。

《大雲經》經過後人研究,並非偽造,只是其中有「即以女身為王國土」的經文內容,所以成為武則天以女子身份稱帝的理論基礎。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女皇武則天敕令各州建大雲寺珍藏《大雲經》,涇州改建大興國寺為大雲寺)

武則天稱帝的第一年,在詔書中就這樣寫道:


大雲闡奧,明王國之禎祥;方等發揚,顯自在之丕業。

可見《大雲經》在武則天稱帝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稱帝的第二年,武則天又下詔:


令釋教在道法之前,僧尼處道士女冠之前。

投桃報李,武則天對在自己稱帝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佛教給予了豐厚的回報。要知道,李唐王朝因為道教祖師爺老子姓李,一直攀附老子作為祖先,早在武德八年(625),唐高祖詔敘三教先後就這麼說:


老教、孔教,此土之基;釋教後興,宜崇客禮。今可老先,次孔,末後釋宗。

所以從武則天的角度,她把三教的次序做了一個大的調整。

後人傳說佛經之前的開經偈就是武則天所作,雖然史料依據不足,但也間接反映出了武則天和佛教的緊密關係。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傳說武則天初閱《華嚴經》時,給這個大經題了一首開經偈)

除此之外,武則天還命令臣下建造明堂、佛像,但後來因故都被火焚燒。

上面我們說了武則天與佛教確實十分密切,但是,史料反映,等到薛懷義失寵被誅之後,武則天對佛教的熱忱有所衰減。

聖曆元年(698),武則天下了一道這樣的詔書:


佛道二教,同歸於善,無為究竟,皆是一宗。

表現出政治上對佛道二教一視同仁的態度。饒選堂(宗頤)先生據此認為:


(武瞾)對二教已無輕重之別。可見後來後對佛教之信仰已衰,未能貫徹到底。由是觀之,武后不得謂為佛教之真正信徒。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武則天在久視元年七月七日來嵩山祈福,遣太監胡超向諸神投簡以求除罪消災)

上世紀80年代發現於中嶽嵩山峻極峰的武瞾金簡,長36.2厘米,寬8厘米,厚0.1厘米,重223.5克,正面鐫刻雙鉤楷書銘文3行63字:

上言: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大歲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

金簡中所說的庚子年就是聖歷三年(700),也是久視元年,原來這一年五月,武則天服用了所謂的「長生藥」,病患稍稍好了一些,所以大赦天下,改元久視。「久視」就是長生不老的意思,出自《老子》五十九章: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祗,長生久視之道。

服長生藥、改年號、投金簡,幾方面因素結合在一起,反映出武則天對道教也非常推崇。

另一方面,武則天晚年男寵張昌宗被人們拍馬屁稱為仙人王子晉後身,男寵張易之被任命為控鶴府的主管控鶴監,也和道教所謂「控鶴以衝天「有關,種種跡象顯示,武則天對道教的態度有所變化。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周靈王的太子晉傳說成了仙人,被稱為升仙太子)

說起王子晉,武則天在拜謁所謂升仙太子王子晉塑像後,曾經親制《升仙太子碑並序》長文,署名為「大周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御制御書」,碑連額高1丈7尺4寸,33行,每行66字 。在這兩千多字的行書碑文中,武則天洋洋洒洒暢敘對道教神仙的嚮往,對升仙太子的追慕。

就連那位以犯顏直諫著稱的狄閣老狄仁傑也寫過道教方面的應制詩與武則天唱和:


老臣預陪縣圃宴,余年方共赤松游。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劇照)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神探狄仁傑》劇照)

直道而行的狄仁傑也必須做神仙家姿態與武則天周旋,確實可以反映武則天當時對道教精神世界的沉醉。

但是,這並不像饒選堂先生所說的「後末年多病,改事道教,冀求長生,亦非偶然」,因為從武則天的立場來說,並沒有「改」這個因素。

嵩山腳下登封這個地名得之於武則天,萬歲登封元年(696),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但這並不是武則天這時的「創新」,早在高宗年間,高宗就曾經封禪泰山,又欲並封五嶽。武則天對道教的尊崇包括了封禪等諸多事項,實則既是政治上的需要,也包括個人求長生的願望,但這是一以貫之的作為,談不上從信佛教改為信道教。

羅香林先生曾經撰寫《景教徒阿羅憾為武則天皇后營造頌德天樞考》,認為武則天的天樞的建造,出於景教徒也就是唐代正式傳入中國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東方亞述教會)信徒之手,有學者以此闡發武則天與景教的關係,但究其實,這最多不過如康熙帝與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等的關係,更多的在技術和器物層面,與個人宗教信仰無關。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天樞,全名叫「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為武則天所鑄的歌功頌德紀念碑)

即使是幾度捨身寺院的虔誠的佛教徒梁武帝蕭衍,政治上也堅持混合儒釋道的三教合一思想,到了其晚年更加明顯,而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武則天可能個人在信仰有所取捨選擇,但是她總體上都是從權力運作的規則出發,所以我們既不能認定她是從虔誠的佛教徒變成道教徒,也並不能抓住某一點說她只是佛教徒或者道教徒。

佛教?道教?還是景教?武則天的精神世界到底咋回事

(唐代皇帝多因服食丹藥而死,只有武則天服藥而享年81歲,算是一個例外)


所以,金輪聖神皇帝和「好樂真道」的大周皇帝只不過是武瞾的不同側面,「對二教已無輕重之別」是她一以貫之的態度,只是在不同時期選擇對不同宗教的傾向和態度,並沒有很根本的信仰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金 的精彩文章:

《打金枝》里駙馬公主的掌上明珠,五朝母儀天下卻差點兒跳樓自盡

TAG:談古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