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錢研究怎麼會是《絕學》

中國古錢研究怎麼會是《絕學》

人生有幾個十年?這古錢幣我玩了二十年,潛心研究了十年,我發現真是越研究問題越多。當你覺得自己入了門,但還是有更多的問題等著你,還有幾道門。咱弄不明白咱是學生,可咱的老師也弄不明白;咱的老師不明白可以,咱們的老師的老師的老師也弄不明白。

為什麼?

當今中國古代錢幣只有零散的知識、各自的經驗、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綜合資料你可以寫《貨幣史話》、你也可以編成《中國貨幣史》。說清楚古錢的來龍去脈就可以。但是你要弄一本《中國古泉學》那就難了。因為,古泉學是理論著作,你必須有古代錢幣制度和古代錢幣鑄造工藝的理論基礎,形成綜合性的、規律性的、大家認可的理論觀點。並可以用這些理論去指導我們的研究。你看大學有考古專業,有古代錢幣專業嗎? 我們現在都是以某本書上說了什麼,某專家說了什麼,當做鑒定錢幣的依據,這樣的結果都不會是完全可靠的。而這些經驗和觀點並非有紮實的根據,有的甚至是猜測和「臆說」。有老藏家忙了一輩子,很多問題沒有弄明白,他無可奈何的說:「中國的古錢研究是一門《絕學》「。我很同情他的感覺,當今先秦的錢幣制度,專家沒有弄明白,書上沒搞明白。清朝的錢幣制度也沒弄明白。

中國古代錢幣的鑄造工藝,現在的人和老一代的,上輩八倍祖宗也沒搞明白。說這是一門「絕學」,我十分同意。為什麼?就連古代錢幣的真真假假的鑒定系統都沒有建立起來。連什麼是樣錢,什麼是雕母都沒有弄明白。你說,這還不是絕學嗎?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歷史資料,缺少錢幣實物。比如二十年前泉譜上一枚宋朝母錢都沒有,你到哪裡去研究?那麼為什麼現在還沒有人研究?原因更是簡單。2000年以來。中國古代錢幣大量發現,在中國大東北,游牧民族劫掠的古錢幣中發現了大量的各種類型的錢幣。而且信息時代,這些錢幣都展示在網路上,為研究提供了實物。可是,沒有人認可,專家說是假的。泉友們天天都在研究真假,那隻好把不明白的問題放在那裡了。 我概括了一下對於中國古代錢幣制度和工藝的研究,泉界有十個不知道:

第一、不知道中國古代錢幣每一種錢幣都是一個完整的系列。常常聽到專家們說,某種錢幣只鑄造了《小平錢》,或者說,只鑄造了「折二錢」,不僅常識上,而且在理論上古代錢幣鑄造必然是一個完整的系列,便於比價,便與流通。現在很多錢幣出現了,就是給予了否定。

第二、不知道中國古代錢幣也有「 零錢」,就是所謂的輔幣。本人認為:中國古代錢幣是一門嚴謹的、規範的錢幣制度。而專家常常說,那些小平錢以下的小錢是縮水。有專家認為清代錢幣28毫米是標準的小平錢,24毫米是縮水。說「鵝眼錢」也是縮水的。清朝的零用錢--輔幣是一個系統,我們很多泉友都有大量的小錢幣,可以證明。專家真的不知道,書本上也查不到。

第三、不知道編輯古泉譜錢幣拓圖必須和實物等大。中國的泉譜拓印,是千年來保存古泉基本數據,文字風骨的重要文獻,在印刷上改變大小,就是數據失真。當代的一批收藏家編了一本《北宋銅錢》,出了一本標準化的《泉譜》,只有大中小三種直徑的拓譜。啊呀,還開了1500多個天窗,丟死人了

第四、不知道半兩不是半兩,五銖不都是「五銖」。半兩是以兩作為基本單位多級系列的錢幣,真不明白。不知道半兩錢有36銖半兩,24銖半兩,12銖半兩,6銖半兩,三銖半兩。不懂的五銖錢也有大小之分。只知道有五銖的五銖,不知道還有十銖的五銖,二十銖的五株。不知道銖兩制,半兩是二十四銖分割。而五銖錢是十進位。

第五、清朝離咱們最近,不知道什麼是部頒樣錢,呈報樣錢。中國號稱權威的某某古泉網連部頒樣錢都沒有搞明白。清朝的部頒樣錢只有正面文字,背文都是由各錢局自行製作的。呈報樣錢,就是生產出來的品相好一點的錢幣,要和部頒樣錢一式。他們把不知道哪裡弄來的精銅的錢幣當成呈報樣錢,把背文有錢局文字的「好錢」當成部頒樣錢。

第六、不知道什麼是雕母錢。什麼是雕母各種書本沒有雕樣和雕母的準確論述。不知道什麼是雕樣,什麼是雕母,甚至把樣錢當雕母。**古泉網展示的清朝「雕母錢「,大量的是看得出雕痕的造假的精銅小平錢。幾枚精緻些的不過是樣錢。還有幾枚大型咸豐元寶、重寶雕母錢。其中的一枚咸豐元寶雕母,標明拍賣了218萬,又標註這個錢幣的直徑60毫米,但是沒有厚度和一些基礎數據,這個錢幣的厚度觀察至少有6毫米。為什麼隱瞞這個數據?因為這種雕母承認了?意味著前面那所有的雕母,都是假錢。各位,你說到底是像小平錢的小平造假「雕母」是雕母,還是厚重的,字口深峻的大錢是雕母?這個網站可是中國最權威的幾個專家做顧問!!!!木材、象牙、錫、都是可以做樣錢和雕母的材料,為什麼?

第七、不知道日本人說的「種母錢「為何物。看了幾十本中國當代錢幣學著作,沒有看到一篇關於種母之說。日本人都說有種母錢,功能是什麼。種母錢就是一枚最精緻的雕母錢壓模鑄制的手工操作母錢。有人稱之為「制范母錢」。也就是說,中國古代錢幣,確定的「樣錢」只有一枚,依樣而制的「雕母」也只有一枚。這枚雕母要壓印鑄造「幾十枚」《種母錢》,這枚錢幣很厚,就是便於工人「手持」操作,由於這個錢幣是雕母的複製品,也要精修,也有雕母的特徵,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雕母。 雕母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小平錢以下的錢幣是用錢範鑄造的。這個雕母就是用來壓印錢範里的錢型。錢範具有《種母錢》的功能,便於手工操作。保持鑄模的精度。

第八、不知道中國古錢鑄造金、銀、銅、鐵、鉛錢幣都是同模鑄造。也不知道失蠟法工藝。弄得很多泉友到處搜尋字口好些的錢幣當成「鉄母」。還來個鐵范銅,要用銅水試范。你用常識想一下弄個鐵范錫不更簡單嗎?溫度低。方便澆鑄。

第九、不知道錫母錢是古錢幣鑄造的過渡工藝。宋朝就有錫母的論述,也有很多錢幣文章研究錫母。基本上都認為錫母軟,壽命短不適宜作母錢;不知道錫母易於修整,錫母錢的功用就是銅母錢的母錢。

第十、不知道母錢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具體地說,不知道古代錢幣母錢背文星月重要的兩個功能;不知道母錢有星月,子錢為什麼沒有;不知道古錢鑄造的模板要有母版父版;不知道母錢為什麼比子錢厚三分之一;沒有人研究,大型錢幣鑄造使用「種母」,小型錢幣鑄造為什麼使用錢範。 造成這種基本的理論缺失狀況的,就是過去缺少史料,缺少各種錢幣的發現,很多研究是「猜想」。

所以中國當代所有的古代錢幣研究書籍,只有錢幣知識,而沒有形成古代錢幣制度古錢工藝學的理論。初涉錢幣研究的,只把書本當做金科玉律,把某些專家的話當做研究根據。現在,咱們的泉友開始研究古代錢幣樣錢、雕母、種母、鑄母、子錢的特徵和「遺傳「關係。現在可以研究了,古代錢幣金銀銅鐵錫錢均系同模鑄造,即是都使用銅母錢。因此,不可能有什麼鉄母,也不可能有什麼鐵范銅。 我們現在必須走出書本,走出某些專家的條條框框,在古泉研究中做到繼承,創新,發展。否則,當今的新出土的鎮庫錢和大花錢就會扔在那裡當假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說收藏 的精彩文章:

TAG:小白說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