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寫-宜家創始人去世了 他如何影響了你現在的生活?

特寫-宜家創始人去世了 他如何影響了你現在的生活?

這位瑞典企業家通過設計簡單的低成本傢具,造就了門店遍布全球的宜家帝國,而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於201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91歲。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

文 | 唐怡園 劉雨靜 王磬 樓婍沁

編輯 | 牙韓翔

從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向南驅車行駛半個小時,便可以到達宜家總部的辦公大樓。由於這天是星期日,辦公樓里似乎沒有人在工作。與國際公司總部大樓不一樣,宜家總部顯得安靜而低調,樓宇外立面甚至沒有這家公司的Logo。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宜家出於避稅原因把總部從瑞典遷至低稅的荷蘭。去年12月份,歐盟啟動了對宜家總部在荷蘭稅務問題的調查。

無論如何,如同周遭靜謐低沉的氛圍一樣,這家公司正在經歷創立以來最為巨大的沉痛。

當地時間2018年1月27日,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在睡夢中去世了,終年91歲。

「英格瓦·坎普拉德他創建並培育了宜家,這個全世界最受喜愛、最被信任的品牌之一。跟許多其他的宜家同事和供應商一起,他從瑞典南部的?lmhult開始,把宜家發展並壯大到全世界。」Torbj?rn L??f,宜家內務系統公司(Inter IKEA Group)CEO 向界面記者表示,「這所有的驅動力都來自於他為了實現宜家的願景而做出的堅定承諾:為更多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

英格瓦17歲創立宜家。接下七十年里,他將宜家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傢具零售商。350多家門店遍布歐洲,北美,中東和亞洲,商店訪問量超過930萬次,其銷售總額達476億美元。而被翻譯成32種語言《家居指南》擁有2.1億個讀者,發行量堪比《聖經》。

在中國的社交網路上也同樣有人在追悼這位逝者。「第一次去宜家時,班上女同學有了想結婚的衝動。因為逛宜家的時候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一位新浪微博用戶在宜家的訃告下稱。1998年,宜家在上海徐家匯開業,它以價格與品質的平衡,令中國年輕人居住於大城市出租空間中也可以獲得生活的體面,並讓中國消費者認識到設計之於生活的重要性。

在全球範圍內,宜家關注眼下人類居住的困境以及未來生活的可能。它為難民提供居住的解決方案;並且每年發布《家居生活報告》,探討人們居住空間,甚至食物消費觀念的變化。宜家也提出過2025年的概念廚房等大膽想法,宜家廚房餐廳業務部全球總經理Andreas Elagaard當時對界面新聞解釋稱,「我們歸根結底關乎著未來人類究竟會如何生活。」

英格瓦·坎普拉德和他創造的宜家成就了這所有。

在宜家工作了20年的約翰?斯特內博寫道,「哪些因素對宜家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首先就是英瓦爾。他是一位天才,創造了宜家的大部分產品。」

宜家每年發布《家居生活報告》,關注與生活相關的各種議題。


雖然英格瓦被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列為全球第八大富豪,身價587億美元,但宜家卻被大眾認為是經濟實惠和親民的品牌。

他本人也被塑造成了宜家品牌形象的一部分——他常年開一輛二手沃爾沃旅行車,只坐經濟艙,住經濟型酒店,吃便宜的飯,買便宜貨。他把這些特質描繪成宜家成功的基礎。

宜家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在於「傢具模塊化設計」與「扁平式包裝」。宜家官方對此的說法是,英格瓦一直想向世人證明他的觀點「美麗的傢具不一定是昂貴的」。

「傢具模塊化設計」與「扁平式包裝」的商業模式也降低了它的購買門檻與生產成本——消費者可以在宜家賣場中自行挑選模塊化產品,然後回到家中進行拼接。扁平化包裝便於他們運輸,因為英格瓦覺得,「運輸多餘的空氣是傻的。」

這想法來自英格瓦中學時期的商業實踐經歷,15歲之前就好奇為什麼商品的出廠價和商場的最終定價會差那麼多。「價格低廉的產品,為何一出工廠大門就價格飆升」「為何人們如此理性地關注生產環節,卻對直接面向顧客的環節敷衍了事?」

1950年代初,他臨時找來拍《家居指南》製圖師伊利斯?隆格列的偶然提議,「我們把這些桌腿放在桌面底下包裝吧。」 英格瓦和伊利斯不斷地調整工序總結出來,在這裡截掉一兩厘米,那裡切掉一兩厘米。

宜家第一批可拼接的傢具產品。

1953年,宜家第一張可以自己組裝的桌子馬克斯出現在《家居指南》上。等到1956年,宜家傢具模塊化設計的概念也差不多成型。自行拼裝的方式不盡讓傢具價格趨於合理,也可以避免其他麻煩。傢具在運輸過程中的破碎率非常高,總有些不見因為途中顛簸而受損。歐洲保險公司對這種情況的索賠也怨聲載道,宜家的模式也可以減少這樣的事情發生。

本質上,這種商業模式是英格瓦在社會現實和市場競爭中的靈光閃現。

二戰後,瑞典的社會福利制度飛速發展,政府在思考一個問題:一旦貿易遭遇低潮,瑞典人未來將如何維持消費水平。英格瓦去米蘭交易會時,偶然發現義大利普通家庭的家居風格遠不及交易會上來得風雅。另外,宜家和它的供應商還處在傢具價格戰中各位對手的密切監視下。

這段時間,英格瓦也已經有了「民主設計」的思想雛形——不僅要追求精良的設計,更要求設計從一開始就要適應機器生產,並能創造價格親民的產品。時至今日,這是宜家商業模式的核心。

英格瓦也是一個商業敏感度極高的人。事實上,當時斯德哥爾摩的NK公司早前就已經設計出了一系列可拆裝家居,但他們沒有《家居指南》,也沒有大張旗鼓地在進行商業推廣。後來,宜家還挖走了這家公司不少設計師。


英格瓦對價格似乎有著嚴苛的把控。他有一句在設計行業頗為出名的話,「對於設計師來說設計出一把成本在100美元的桌子並不困難,但是很少有人可以設計出成本50美元又好看實用的桌子。」

在設計BANG系列杯子時,設計師把紅色的方案去掉,因為紅色顏料的成本太高。這款杯子最終保留了白、藍、綠、黃四個顏色。於此同時,為了可以節約空間與成本在賣場貨架上擺放更多的BANG系列杯子,設計師還被要求反覆修改杯子的高度與手把角度。

BANG系列杯子。

當時,精明的同行們趕在廠家的淡季進貨壓價,而英格瓦開始從生產階段開始控制成本。後來,誕生於1960年代的日本家居零售商NITORI也是借鑒了他的這個思路。「賣到批發商的價格才叫便宜。」其創始人似鳥昭雄認為。而從商品、生產製造、物流到零售都整合起來的模式讓NITORI利潤率可達到16%,遠高於日本家具行業平均5%的利潤率。

宜家在2006年重回日本市場後,NITORI也在學起了宜家的模式。當時宜家日本的CEO Tommy Kullberg讓NITORI的員工每周組隊去宜家店內學習,帶著相機和筆記本,研究他們的產品目錄。「他們研究我們的每一個分子結構」。

不僅僅是成本,英格瓦對其他細節的控制欲也非常強烈。

1948年,英格瓦第一次登廣告賣傢具,結果投石問路的幾件傢具銷量都不錯。他開始印刷商品目錄《宜家通訊》郵遞給客戶。這就是1951年第一份宜家《家居指南》的前身,被英格瓦稱為「宜家進口和銷售組織的心臟。」

後來瑞典當地郵購市場陷入激烈的價格戰,到處都是你追我趕的大甩賣。英格瓦開始思考如何讓宜家走出產品價格一低,就只好偷工減料的怪圈。於是,他買下一棟傢具商場,開實體展廳長期陳列並展銷宜家家居,讓顧客親眼看到和觸摸,對比不同價位和質量的商品。而十多萬份《家居指南》把人們帶到阿姆霍特的宜家實體展廳里來。

宜家《家居指南》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參照對象。在宜家的ICOM(IKEA Communications, 宜家交流中心),這家公司設置了一個擁有20多個攝影棚的工作室來專門進行《家居指南》的拍攝。甚至連家居雜誌的攝影師都對此處感到讚歎,「這對是家居攝影師來說簡直是殿堂一樣的存在。

2018年的宜家《家居指南》。

英格瓦對細節的把控在這個工作室里也可以看到。ICOM連背景板(也就是「窗外的風景」)就有30多塊,依情況而據定,有時是鄉間小路,也可以是都市夜景,以提高布景的整體真實性和消費者對整個傢具系列的使用場景的理解。

以前,人們只是來對傢具的質量一探究竟。現在,這份指南和展廳已經成了宜家體驗式營銷的一部分。你來宜家已經不只是逛傢具了,也會參考室內設計以及生活場景的多種可能性。這種溝通方式,隨後也影響了整個家居行業甚至眼下不斷湧現的生活方式品牌。

哪怕是在退休之後,英格瓦仍然停不下來。

2013年,英格瓦表示自己的兒子已做好就任新職務準備,這是他離開宜家董事會的好時機,然而他並不打算停止工作。他補充說自己將繼續花時間前往店面和工廠,和工人們一起工作。

巡察分店是英格瓦給自己定的任務。他勤於視察分店的目的,還是了解不同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也想知道不同商店對同一產品的營銷情況。同時,他把視察分店視為一次機會,來傳授自己認為最好的商業理念。


在宜家公司有這樣一傳統,3月30日是英格瓦的生日,公司員工會聚在全球各地的辦公室一起為「老爺子」慶生。和大多數北歐的家族企業一樣,宜家公司滲透了不少英格瓦的個人色彩。這家公司在總部旁邊的宜家歷史博物館,於2015年進行了重新翻新和擴建,很大一部分筆墨在介紹英格瓦傳奇的創業故事。

宜家開全球培訓周想法的誕生地,如今的宜家博物館所在地。

每年,從全球各地來優秀員工會在阿爾姆霍特郊區的一個會議中心,學習英格瓦所寫的《一位傢具經銷商的自白》和闡述創始人重要思想的紀錄片《追尋英格瓦的腳步》。偶爾還會有人被邀請到英格瓦的私宅,與他見面。

《一位傢具經銷商的自白》(The Testament of a Furniture Dealer)是在英格瓦50歲寫下的。他希望員工不僅要了解宜家產品,還要熱心企業理念。幾乎每一位在宜家工作的員工都要看過它。這篇聖經式的勸誡中,包括著名的「簡單是一種美德」和掛在瑞典阿姆霍特小鎮宜家博物館門口的那句「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To create a better everyday life for the majority of people)。」

在媒體報道英格瓦去世的消息時,評論區域不少宜家的員工都會留言對其表示哀悼。「英格瓦·坎普拉德常說,』要記住,我們才剛開始,大多數的事情都還需要去實現。未來是如此美好。』宜家的旅程將在這種精神中繼續。他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他將被深深懷念。」Torbj?rn L??f對界面新聞說。

宜家所影響的不僅僅是全球15萬的員工。

隨著宜家公司在全球市場的擴張,它也試圖把英格瓦所倡導的理念帶去各個地方。儘管英格瓦一度懷疑不可能在任何土壤中都孕育出同樣的文化,1970年代起,他還是和海外擴張團隊一起,試著把瑞典文化帶到全球,包括肉丸子和三文魚。

宜家的風格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甚至有人稱之為教派。每當宜家大型店面開張,門前就會排起長隊。宜家想盡一切辦法讓他的顧客感受到其瑞典風格,1970年代的宜家攻佔德國市場時,靠的是吉祥物駝鹿。直至今日,在任何宜家門店裡你都可以吃到來自瑞典的食物,甚至把它們帶回家。

在中國也是如此。

第一屆被稱為「宜家之道」的全球員工培訓周在阿爾姆霍特結束後不久之後,1998年,經過三年準備,宜家在中國上海開了第一家居商場。經過了推出日本市場的失敗後,英格瓦還是認為,「生活中很多好東西日本人早就有了,但對中國人來說,宜家可能還是很不一樣的。」

1998年宜家在中國的第一家門店。

英格瓦提前派駐在北京的中國區總經理Birger Lund透過長期市場調研和對中國普通中產家庭的觀察,也認為物美價廉的傢具產品一定能夠觸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成立當年,宜家中國市場採購額就漲了57%。英格瓦也斷定,10年只要中國中產基層佔到總人口的20%,其市場就能和整個歐洲抗衡。

在擴張中國市場的同時,宜家也把設計、生活方式等理念帶給中國人。低廉的可拼裝傢具產品成為大多數社會新鮮人在大城市安頓落腳之處的首選。它也通過民主設計的理念,讓中國人感受到設計如何帶來更為美好的生活。隨後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以及其他生活方式品牌,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宜家最初進行的市場教育。「沒事就到宜家逛逛」,至今仍然是年輕人們在閑余時間的選擇。

英格瓦還渴望影響更多的人,甚至人類未來的生活居住方式。

在英格瓦理念的基礎之上,宜家開啟了《宜家生活報告》的調查。在2015年,它與設計公司IDEO倫敦辦公室合作,在全球8個城市進行調查,觀察人們生活的狀態,以及對於食物的消費觀念的變化。它關注的主題甚至包括了全世界的早晨——例如宜家發現在Stockholm有40%的人是通過洗澡來開啟自己的一天,而有24%的人則選擇聽音樂。他們還會鼓勵人們去打破居住的禁錮,甚至從英格瓦的個人基金會當中拿出資金,來支持這些事情。

宜家會關注生活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的早晨。

位於哥本哈根的宜家創新實驗室。

宜家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開設了一間叫做space 10的實驗室,研發關於人類未來生活的各種創新項目。甚至是一顆肉丸。因為宜家認為肉丸是全人類都能夠接受的事物,沒有地域偏差。

在英格瓦看來所有人都是普通人。宜家因此也對不同人群的居住生活加以研究,由宜家基金會和聯合國難民署共同合作的Better Shelter項目,採用了68種可回收的材料,並且使用太陽能發電,可以容納5個人居住。

「我們歸根結底關乎著未來人類究竟會如何生活。」Andreas Elagaard的話恰如其分地解釋了這些嘗試。

英格瓦它所創建的公司仍然在影響著整個世界以及人類的未來——即使他早年曾是一名納粹支持者,但隨後他向民眾道歉並聲稱這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錯誤」——但卻沒有太多人認識他。其實,英格瓦也曾在上海的宜家賣場出現過,他一個人在默默觀察每一個客人,還有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一直到店鋪關門他才離開。

今天之後,這個人再也不會出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6.6萬億元 同比增長10.2%

TAG: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