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曾經傷害過你的人,否則你將永遠沉淪在苦海中
猶太人有句名言:「誰是最強大的人?化敵為友的人。」能夠寬容待人並化敵為友,是為人處世的最髙境界。諒解和接受曾經傷害過你的人,才是最好的待人之道。那些受到侮辱卻不侮辱別人,聽到誹謗卻不反擊的人,是最值得我們敬重的人。有一些人,因為過去受過欺騙,所以到今天仍舊害怕和人交往,更沒有能夠寬恕以前欺騙過他們的人。還有一些人,只為了年輕時候曾經受到同學的排斥和奚落,到後來都一直為這種事傷心。更有不幸已經離婚的人,對生命永遠感到殘缺,對婚姻徹底失去信心。他們不知道,抓住以往所發生的事情不放,只會令他們更傷痛。過去的已經過去,誰也不能再改變它。如果我們執著「過去」,不肯釋懷,那麼我們的思想便離開了「當下」,不再能集中精神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回頭」指的就是不要執著、要改變。相反,若是不改變自己的心境,就只有永遠沉淪在苦海之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前蘇聯人民團結一致,浴血奮戰,在付出巨大的代價之後,終於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戰爭勝利的當天,有上萬名疲憊不堪、無精打採的德國戰俘排成長長的縱隊,在荷槍實彈、威風凜凜的蘇聯士兵的押解下走進莫斯科城。在得知法西斯戰俘進城的消息後,大家傾城而出,紛紛湧上街頭。在寬闊的莫斯科大街兩旁,圍觀的群眾人山人海。而在這圍觀的人群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蘇軍儘管戰勝了人侵的德國法西斯,但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這些老人、婦女和兒童都是異常殘酷的戰爭中被入侵的德國法西斯所殺害的士兵的親人。失去親人的痛苦激怒了原本溫和、善良的人們,他們懷著滿腔的仇恨,將牙齒咬得咯吱響,一雙雙充滿血絲與復仇火焰的眼睛都齊刷刷地向俘虜走來的方向注視著。為了防止出現什麼意外,大批的軍隊和警察排在憤怒的人群前面,組成了一堵牆。戰俘們出現了,近了,更近了。圍觀的人群開始騷動起來,有人喊著打倒法西斯的口號,有人叫罵著讓殺人的兇手償命,接著人群像潮水一樣地向前湧來。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企圖阻止,但馬上被洶湧的人潮沖得七零八落,最後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組成人牆,才好不容易將人潮擋住。戰俘們已經來到人群面前,他們個個衣衫襤褸、步履蹣跚,每向前邁一步都很是艱難。他們有的頭上裹著繃帶,有的身帶重傷,有的失去手腳躺在擔架上不斷發出痛苦的呻吟。面對著被激怒的人群,德國戰俘們目光充滿了恐懼與驚慌。
因為出於求生的本能,他們不斷地後退。有許多戰俘本來就身負重傷、疲憊不堪,又遇如此的陣勢,便癱軟在地上。擔架上的重傷號則被扔到地上,無力逃脫,拚命地哭號呼救。這時,一位中年婦女在混亂中拼力擠過人牆,她衝到一個受傷的戰俘跟前,舉拳要打。這是一個失去雙腿的重傷號,他頭上打著繃帶,臉上的稚氣說明他應該沒有超過二十歲。面對著撲面打來的拳頭,他無力躲閃,只是充滿恐懼感的眼睛,發出絕望的哭泣。突然,這位婦女停住了,她站在那裡,怔怔地看著年輕的戰俘,心頭一陣劇烈地刺痛,因為在這個年輕戰俘稚氣的臉上,她看到了自己剛剛戰死的兒子的身影。她猶豫了一下,嘆了口氣,那隻高舉著的拳頭無力地垂了下來。接著她從懷裡掏出一塊用紙包裹著的麵包,輕輕地遞到傷員的面前,年輕的傷員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驚恐地盯著麵包,卻不敢接過來。直到婦女把麵包硬是塞到他手裡,他才醒悟過來,抓起麵包連裹在外的紙都顧不上扯下來,就狼吞虎咽地大吃起來,他餓壞了,一定好幾天都沒有吃飯了。看到傷員餓成這個樣子,婦女緩緩地蹲下身子,她用顫抖的雙手輕輕撫摸著傷員頭上的傷口,失聲痛哭起來!
悲痛的哭聲撕心裂肺,騷動的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人們驚呆了,一個個用驚異的目光注視著眼前的一切。空氣彷彿一下子凝固了,整條大街都沉寂下來。過了好久,人們才明白過來。這時,出現了出人意料的一幕:那些老人、婦女和孩子,紛紛拿出麵包、香腸等各種食品,一齊向受傷的戰俘涌去。戰爭帶給人類的是巨大的傷害,但在那樣的殘酷環境下我們依然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作為和平年代的我們,更要清理我們的思想渣滓,使它不再停留在我們心中。想明白吧!曾經痛苦的經歷已經過去,那些帶給我們痛苦的人已經不再能發揮力量來傷害我們,我們又何必去報復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將所有的怨恨拋得遠遠的,永遠忘記曾經的傷害,將寬恕之情永留心間。
先哲說過:「一切的回憶都有毒,不論這回憶是痛苦還是甜蜜。」人可以「記憶」,而不必「回憶」。如果我們能放開對過去的回憶,我們就生活在「當下」,可以更好地享受生命,開創美好的將來。


TAG:忘記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