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寶寶身體更嬌弱,新手父母要如何照顧?聽聽專家這4點建議
本文指導專家: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新生兒科 副主任醫師 李冰肖
早產是指妊娠不足37周分娩者,此時娩出的新生兒稱早產兒。相比於足月兒,早產兒的家庭護理需要家長投入更多的細心和耐心。新聞中不乏由於家庭護理不當而導致早產兒夭折的案例。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李冰肖鄭重提醒,早產兒家庭務必在寶寶住院期間,就開始學習早產兒護理知識,以便更好地做好家庭護理工作。
如何更科學地護理早產兒?
如何更科學地護理早產兒?李主任從餵養、洗澡、撫觸、睡眠等方面給我們做了介紹。
1
餵養
餵養是早產兒最大的難關之一。
首先
早產兒的胃容量小,而且腸胃嬌嫩,無法一次進食過多奶量,但為了追趕生長,又要求吸收較高的熱量。
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一般醫生會根據寶寶情況,建議添加母乳強化劑,幫助孩子攝入較多的熱卡。
小提示
母乳強化劑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按照劑量添加到擠出的母乳中。並且根據體重增長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適時停止,過度強化會引起孩子肥胖,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如果沒有母乳,可進行人工餵養,但建議使用熱卡更高的出院後早產兒配方奶。
其次
早產兒的吸吮和吞咽能力較差,且在吸奶的時候不能很好地協調呼吸。
因此李主任有2點建議:
正確的做法是將母乳擠出來之後,再使用流量合適的奶瓶進行餵養。寶寶長大一些,吸吮吞咽能力好些後再給寶寶直接吸吮母乳。
與足月兒餵養一樣,早產兒吃完奶之後也要注意拍嗝。
2
洗澡
相比於足月兒,早產兒皮膚更為嬌嫩,如果不注意衛生容易引起感染,因此要注意做好清潔工作。
李主任建議夏天要每天給寶寶洗澡,冬天也要注意定期給孩子洗澡,可以隔日洗一次,動作既要快,又要輕柔,每次洗澡不超過10分鐘,冬天要保持房間溫度在24℃-26℃之間,以免寶寶受涼。
早產兒更要注意要勤換尿布或者紙尿褲。大便後要用清水沖洗,保持臀部皮膚乾燥,可適當使用護臀膏。
寶寶每天洗澡後,用碘伏給臍帶殘端消毒,注意保持臍部乾燥,不一定需要使用護臍帶。
3
睡眠
早產兒由於月齡較小,因此大多數時候以睡眠為主,一般每天可以睡20個小時左右,家長不必擔心。
需要注意的是,早產兒如果長時間不餵養容易出現低血糖,因此不能像足月兒一樣按需哺乳,而是需要定時餵養。
一般3小時左右喂一次,每天的總奶量標準是150-200毫升/公斤。爸爸媽媽可以按照醫生建議的奶量來進行餵養。
4
撫觸
有研究發現,撫觸可使體內生長激素釋放增加,促進腸胃激素的釋放,即使攝入相同的熱量,接受撫觸的早產兒會增加更多的體重和身長。
此外,對早產兒進行撫觸,有利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感官靈敏性的增強。
李冰肖主任建議早產兒家長為寶寶做撫觸,可以通過醫院或網上看視頻學習新生兒撫觸手法。
注意!寶寶出現以下情況及時送醫院
早產兒身體嬌弱,一般出院後半個月就要回醫院檢查。如有以下狀況時,及時送醫院就診。
1.體溫升高
要注意監測寶寶體溫,若發現發燒要到醫院就診,因可能存在感染。
2.呼吸困難
如發現孩子呼吸困難,如一呼吸就點頭,嘴唇周圍發黑,咳嗽等。
3.不吃奶光睡覺
如發現孩子光睡覺不吃奶,則可能提示存在問題。如孩子能吃能睡則不必擔心。
4.小便少
寶寶一般吃一頓就拉一泡尿,如果發現紙尿褲長期乾燥,可能提示脫水,脫水嚴重可導致休克。
5.大便數量和形狀不正常
如為母乳餵養,一般每天大便3-4次;如為奶粉餵養,則一天大便1-2次。
專家簡介
李冰肖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博士,副主任醫師。擅長危重症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的救治。開展了高危兒保健特色門診:主要針對早產、腦損傷高危兒出院後的隨訪和早期干預。擅長小兒癲癇、抽動症、孤獨症、智力低下、語言及運動發育落後等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