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設計情,五年出書路,賈旭老師《從建築到室內軟裝》全書搶先看……

十年設計情,五年出書路,賈旭老師《從建築到室內軟裝》全書搶先看……

【從建築到室內軟裝——歐美風格二十講】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全書共316頁,寫作整理歷時五年,二十萬餘文字、

1000多張經典高清圖片。搜集整理包含建築史、

室內史、傢具史、工藝美術史經過系統的梳理與提煉,

把繁冗晦澀的文字變成通俗易懂的描述,

加之與當代室內與軟裝設計的融合,

完美的、系統的整理出了這本

《從建築到室內軟裝》

以講座的形式娓娓道來,

將重點知識點提煉出來整理成詞條,

讓讀者能快速進入閱讀狀態,

是設計師絕佳的案頭參考書。

全書共二十章,分別從古到今,

從古希臘到古羅馬、拜占庭、哥特、文藝復興、

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喬治亞、美國聯邦、美式鄉村、

維多利亞、Art Deco、民國海派與折衷主義,

最後兩章為設計的主題與國際家居品牌鑒賞

通過系統整理將最直接的知識點提煉出來

供讀者快速找到風格與元素內涵及設計文脈

希望通過閱讀本書能夠助你成為

國內優秀的有文化、有底蘊的設計者。

進行購買

賈旭 1983年出生 大連人 現居上海

建築師,跨界設計師

《從建築到室內軟裝》作者

大連非同軟裝文化藝術設計公司創始人

上海設技思維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

2015-2016年度(豪宅別墅空間)中國最具創新人物

中華五行門原創設計者

國內知名軟裝培訓設計講師

多家國內全屋定製企業設計顧問

學員遍布五湖四海

全書自序

歷經三年多的資料搜集整理,我的這本《從建築到室內軟裝——歐美風格二十講》總算是結稿了。本書的特色是給讀者提供了一條風格學習的主線——從建築到室內,從傢具到配飾,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從文藝復興到當代設計。書中收錄了近1000張圖片,十五萬餘文字,在搜集整理中翻閱了大量設計類資料,論點詳實,沒有多餘累贅,都是知識點式的提煉。

從2003年畢業至今,可以說我經歷了一名設計師成長所需的全部階段:基礎繪圖員、建築工地施工員、建築工地項目經理,從建築設計跨越到室內設計後,做過室內裝飾管理、室內裝修項目經理,再到後來考取建造師、評上了中級工程師的職稱,逐步成為一名真正的設計師。這期間都算是個人摸索,走了大量的彎路,也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現在的我。

2008年開始正式接觸家裝行業,從普通的平層公寓做起,到後來的別墅會所,再到現在的超級豪宅。2013年開始創業做非同軟裝設計與培訓,並開始深入研究「軟裝」與「整木定製」行業。研究軟裝產品、品牌,研究木作工藝,並開始承接整木展廳設計,幫助整木工廠開發產品。

2015年從一線走到了台前,開始我的軟裝培訓導師之路。在講課期間我接觸了很的家裝設計師,發現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特徵——設計專業出身的並不多,多半以上都是自學成才或者是半路出家,經驗都是從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大多沒有經過系統化培訓,更別說有人手把手教了。而這個行業的設計師又都得是全才,既要懂畫圖,又要懂預算,還要懂銷售、懂工藝、懂攻心,真所謂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中國設計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部分五零至七零年代優秀設計師已然走上了國際舞台。但並不代表中國設計整體水平很高,相反當下中國設計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整體還是比較落後的。目前中國的室內設計師中80%以上都是家裝設計師,雖然行業對家裝設計師褒貶不一,但也正是這些家裝設計師撐起了中國裝飾設計行業的大半江山。雖然目前大部分青年設計師還不完全成熟,但正是這一代青年設計師,正在左右著中國家裝設計行業的方向,所以青年設計師的學習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事。

室內裝飾來源於建築,室內空間是建築的延伸,房子內部的一切的造型裝飾都與建築密切相關。設計師的成長曆程就像蓋房子一樣,基礎打的越牢固,房子才會蓋的越高,相反,如果房子基礎不牢固,房子蓋的越高就會越危險。風格與文化就是室內設計的根基,設計師對風格文化研習的越深入,做設計時就會越輕鬆。相反,如果沒有紮實的風格理論基礎,那走的越高就會越危險。縱觀室內設計行業的成名設計師,一半以上都是建築師出身,所以室內設計師想要學好室內設計,一定要先了解建築,要知道一切造型與特徵從哪裡來的,才可以更靈活、更深入的去應用。

這本書不是史論,也不算是學術著作,應該算是為當下中國家居行業設計師、相關從業人員整理的工具書而已。我總結的觀點都是設計中最常見、最落地的知識點,按歷史的軌跡將建築與室內軟裝結合,形成一條主線,幫助大家理清脈絡,找到風格元素特徵。能看懂、好掌握、在與客戶溝通中可以派上用場就夠了。

本書屬於雅俗共賞,有無基礎都可以看懂。我的目的不想長篇大論,只想深入淺出,點到為止,給大家提供一條學習的主線。室內設計師不是史學家,只要掌握好風格的真相,通過我們自己對設計、文化的理解,把設計做好就是對客戶、對自己的最大負責。

本書最大的特色是「知識點」的組合,所列出的大多是當下室內設計師都需要的知識點,每一個風格都有其特徵的梳理,都有一個總結。一組風格講完,還會提供一個相對應的傢具品牌,並附品牌的網址,來幫助大家學習提高。本書還有一個小的創新,好多擴展的知識點,會有一個二維碼連接,掃碼可以擴展閱讀,擴展的文章大多是我之前寫的關於風格的文章。由於本人學識有限,難免有紕漏、謬誤之處。如有,勞煩各位幫忙指出,我們共同提高,在此謝過。

2016年,開始創辦【設技思維】自媒體平台,本意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所學去幫助那些年輕、沒有方向的青年設計師,此希望讀到本書的朋友,都能成為一個有格局、有夢想、有情懷的設計師,大家共同去推動中國室內設計行業的發展。

《從建築到室內軟裝》獨家預告

作者|賈旭 編輯|神秘小編

【猛料搶先看】

設計師的情懷

前些年,在市場化運作的大背景下,裝修公司在各大媒體上推出「免費設計」、」免費出效果圖」的賣點來吸引客戶,以實現自身的銷售目標。正因為如此轟炸式的宣傳,使得「免費設計」已經深入了普通百信的思維認知中。但行業內人都清楚,當前市場上所謂的免費實際只是宣傳的噱頭而已,「看似免費,實則很貴」。每一個人心理都清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受此影響在多數百姓的心中,設計師做設計是沒有成本的,更有甚者還會對設計師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前些年就經常有朋友買新房子找我幫忙設計設計,言下之意就是要免費,對此我也很苦惱。

免費設計是市場行為,並沒有對與錯,由於免費設計已根植在百姓的思維認知中,這對當下的設計行業是有一定損害的。首先,設計師的價值在客戶的認知中被大大貶值;其次,也會有多設計師因此而退出設計行業(光憑設計費養活不了自己)。幸好近些年在裝飾升級的新常態背景下,許多公司都規定了設計收費標準,雖然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有一定品質的業主還是可以接受的。我相信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收費設計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設計師的價值會得到充分的釋放,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吧!

室內設計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呈現,是設計師對於生活感悟的一種投射與表達。一件作品無論好壞,都能反映設計師思考問題的態度。有匠心的設計師,會將自己的情懷融入作品之中,其設計的作品不再是一個死物,它會有靈魂、有主題,讓人漫步其中感受到空間中有故事在敘述,讓人身心舒暢,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無論作為一名設計師或者是一位普通人,我覺得都應該擁有一種情懷。把設計做好是情懷,精益求精是情懷,不隨波逐流是情懷……這種情懷很難說清楚,相信每一位設計師都會有這種感覺。我理解的設計師情懷就是能多為用戶去考慮,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拿出好作品,用設計說話。這種感覺無法用言語充分表達,但這卻是我認為的情懷。

念天地之悠悠,是情懷。煮酒品茗,也是情懷。如果生活是杯美酒,那麼情懷大約是盛酒的容器。情懷可以是一種溫柔對待世界的方式,可以是詩意的棲居。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一種超脫的情懷。我相信有緣讀到本書的同行,大家都會有這種情懷。

做有情懷的設計師,把設計視為終身之事業,終身之信仰!

引用一句歌詞:設計不止是眼前的苟且,我們還有詩歌和遠方的田野......

室內裝飾設計中,「硬裝修」和「軟裝飾」是最重要的兩個部分。一名優秀的室內設計師不僅要注重室內裝飾中的基礎功能,更要善於運用「軟裝飾」來營造空間氛圍、彰顯設計內涵、豐富空間層次。在家居設計中,真正懂生活的設計師都會建議他們的客戶在基礎裝修上從簡,著重在後期的室內軟裝陳設和燈光上下功夫。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室內設計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近二十年,中國家裝市場迎來了蓬勃發展,隨著國內業主的審美水平不斷提升,客戶對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下優秀設計師的社會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學習建築轉行至室內的設計師受到追捧。由於建築設計師對結構、功能、風格樣式的理解相對更為深入,轉行至室內順利成章。中國六零至七零年代設計師大多是以學習建築、裝潢、繪畫轉入室內,基礎功夫相對更為紮實,但設計製圖軟體操作都相對較弱。而當下,八零年代、九零年代設計師大多學習重點是製圖軟體(3D、CAD、PS),這其中半路出家或者學習班學習製圖軟體轉入室內設計的佔到了一半左右,這一部分設計師相對於六零、七零年代設計師美工基礎相對會弱些,但經過了十餘年的積累與沉澱,有很多熱愛設計的夥伴也都成為了真正的設計師,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富貴當思原由」。

在電腦繪圖軟體設計初入社會時,效果圖風靡,能畫CAD、能出效果圖的就能簽單、就是設計師 ,我也是從那個時候成長起來的,也去學習班學習過三大軟體。當時大多所謂設計圖紙都是拿來主義,設計千篇一律,一張圖紙能簽好多家客戶。照搬、照抄效果大同小異,很少經過設計,就是模塊的重組及手法的渲染,做出來的效果圖一般做的都比較好看,很多業主又是第一次裝修,能看到效果圖就已經很高興了,並沒有審美標準。當時成就了一大批設計師,很多設計師也因此挖到了第一桶金。十餘年過去,大多已經到了不惑之年,認真做設計的已經成為了當地知名設計師,有商業嗅覺的設計師已經轉行做裝飾材料生意,很多設計師生意做得非常大,甚至成為了業內知名企業家。其實這一切都是時代所致,時代給予了設計師無限機會,也給了設計師無限可犯錯誤的空間。

轉眼十餘年過去,很多設計師還在忙簽單、畫圖紙、跑工地、跑材料,其中許多設計師已意識到業主對設計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十年前的套路已經無法搞定當下的高端業主。由於他們自身對於風格背後文化知識的匱乏、對生活感悟理解的缺失,使得其在面對客戶的詢問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近些年很多設計師已然開始意識到學習風格的重要性,一窩蜂的在網上搜集學習資料。但由於自己盲目搜集的信息比較零散、不系統,學習的內容也不夠完善,導致了對風格的誤解與扭曲,以至於把後現代當作新古典,把美式當簡歐,把日式、北歐當新中式。這一切都是室內設計理論基礎薄弱或者根本就不懂理論所致。想要在室內行業走得遠,想要成為知名設計師,一定要對風格背後的文化有深度了解,只有詳細了解了風格背後的文化與真相,才能更深刻、更系統的將設計做好。

室內設計風格與建築、家具有緊密聯繫,也與同時期的繪畫、文學、音樂等都緊密結合、相互影響,例如建築和室內設計中的「後現代主義」一詞及其含義,最早是起源於西班牙的文學著作中,而「風格派」則是具有鮮明特色荷蘭造型藝術的一個流派。可見建築裝飾藝術除了具有與物質材料、工程技術緊密聯繫的特徵之外,也還與文學、藝術、音樂等相互補充。

室內設計風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時代思潮和地域特點通過創作構思和表現,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形式或符號語言。一種典型風格的形式,通常是和當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風格雖然表現於形式,但風格具有藝術、文化、社會發展等深刻的內涵;從這一深層含義來說,一種風格一旦形成,它又能積極或消極地影響文化、藝術以及諸多的社會因素,並不僅僅局限於作為一種裝飾形式表現和視覺上的感受。其實風格這個詞充滿了模糊性,我們經常把區分藝術特徵稱作風格,有時候我們又把整整一個時代或者幾個世紀的特點稱作風格。當今對室內設計風格的分類,還正在進一步研究和探討。著名的現代建築先驅格羅皮烏斯說:「在我看來,所謂風格是指一段時間內,當某種特定的表現手法被確立為標準後,它對自身的不斷重複」。風格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格調,是

通過造型藝術語言所呈現的空間形式和藝術效果。對於室內設計風格的分類,按主流分法主要有:傳統風格、現代風格、後現代風格、自然風格以及融合型風格,其中各種風格還有更具體的細分。下面將敘述的風格名稱及分類,雖不作為定論,但將會對我們的設計分析和創作有所啟迪。我們針對所列風格框架分別來思考學習風格的重要性。

一、傳統風格。傳統風格的室內設計,是在室內的平面布局、線型、柱式、色彩以及傢具陳設等方面,吸取傳統裝飾樣式的特徵。例如吸取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築室內的藻井、斗拱、掛落、雀替、彩畫的構成和裝飾形式,又如西方傳統風格中古希臘、古羅馬、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等。傳統風格常給人們以歷史延續和地域文脈等具象特徵,只有深度學習了解傳統風格的歷史、傳承、脈絡才能對風格有更深入的認知,一切的創新都是在古典框架的基礎上,可以說「不通古,不知今」。作為設計師應該對中西方的傳統風格都有一定的了解,這樣駕馭風格元素更能遊刃有餘。

二、現代風格。現代風格起源於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學派,由於該學派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強調突破舊傳統,創造新建築,重視功能和空間組織,發揮結構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簡潔,反對多餘裝飾,崇尚合理的構成工藝,尊重材料的性能,講究材料質地和自身色彩效果。發展出了非傳統的以功能布局為依據的非對稱構圖手法。包豪斯學派重視實際的工藝製作操作,強調設計與工業生產的聯繫。包豪斯學派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對現代建築的觀點是非常鮮明的,他認為「美的觀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建築沒有終極,只有不斷的變革」。「在建築表現中不能抹殺現代建築技術,建築表現要應有前所未有的形象」。當時傑出的代表人物還有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羅等,廣義的現代風格也可泛指造型簡潔新穎,具有當今時代感的建築形象和室內環境。

三、後現代風格。後現代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西班牙作家德·奧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與西班牙語類詩選》一書中,用來描述現代主義內部發生的逆動,特別有一種對現代主義純理性的逆反心理,即為後現代風格。50年代美國在現代主義衰落的情況下,也逐漸形成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興起的大眾藝術的影響,後現代風格是對現代風格中純理性主義的批判,後現代風格強調建築及室內裝飾應具有歷史的廷續性,又不拘混於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式,探索創新造型手法,講究人情味。經常應用到誇張、變形的柱式和斷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構件元素抽象化,與現代設計手法組合在一起。即採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錯位、裂變等手法和象徵、隱喻等手段,以創造一種融感性與理性、集傳統與現代、揉大眾與行家於一體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築形象與室內環境。對後現代風格不能僅僅以所看到的視覺形象來評價,需要我們透過形象,從設計思想來分析。

四、融合式風格,近年來,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在總體上呈現多元化、兼容並蓄的發展。室內布置中也有既趨於現代實用,又吸取傳統的特徵融古今中西於一體,例如傳統的屏風、擺設和茶几,配以現代風格的牆面及門窗、簡潔的沙發、歐式古典的護壁板與水晶疏璃燈,再配以東方傳統的傢具和埃及的陳設、小品等等,也會營造出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好的設計是融合的,成熟的設計師應該遊走於不同風格之間,像劍客一樣,學百家劍法最終融會貫通,獨樹一幟。作為一名專業設計師,首先要對各大風格流派有一定的認知。設計是多元化的,業主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現階段我們的設計都是在滿足業主的需求,有些業主喜歡純古典的,有些業主喜歡純現代的,有些業主喜歡禪意的,等等。因此,對風格元素的認知及把握就是考驗設計師的關鍵,好的設計不止是功能完善、造型美觀大方,更重要的是設計要有內涵、要有一定的文化,還應該能講出設計背後的故事,或風格背後的故事,這樣的設計就有了靈魂,就有了生氣。

空間是有其靈性的,此靈性與設計空間的人、居住空間的人都會有一定聯繫。空間對了、時間對了,一切就都對了,相反,時間不對、空間錯位,就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煩。所以,設計師當務之急就是完成自我修鍊與蛻變。樹想要長的高,其根一定要扎得深,樓房要蓋得高,基礎一定要扎得深,設計亦是同理,想要在設計領域裡有所造詣,對風格、對歷史、對文化、對建築的根一定要扎得足夠深。首先我認為成長沒有捷徑,該走的路一步都不能少,建議大家:第一,多閱讀經典,比如建築史、藝術史、傢具史;第二,多多親自去品讀大師作品;第三,多多與業內成功人士去接觸;第四,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去旅行,適當的放空自己,近距離的去接觸大自然,感受上帝設計師的鬼斧神工。

學習是永無止境的,不要光學不練,設計師更應該多多去實踐,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項目中去,設計師拿作品說話才是硬道理,沉澱到一定時候就要嘗試做全案,從硬到軟,從土建拆改到後期軟裝配飾一體化操作。之所以要一體化操作,第一可以全神貫注去設計,第二可以把我們的想法全部落實到設計中,第三可以真正的拿出自我滿意的作品。當然要找到完全認可我們的業主需要緣分,但只要你有此發心,全神貫注的將設計做好,全心全意的為業主著想,正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好好做設計,一定會結交上等的緣分。設計師是越老越值錢的行業,我們選擇做設計請堅信絕對沒有錯,但最關鍵的是如何能讓我們越老越值錢?這一定需要每個人用心去思考,讓我們保持初心,把設計當作我們的終身信仰來看待,多多去接觸接觸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靜靜的去品味一杯咖啡、一壺好茶,靜下心去思考,去領略設計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設計師成長可能要經歷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菜鳥入門、懵懵懂懂】

剛剛入門期的設計師腦子裡到處都會是疑問,感覺自己要了解和學習的太多了,自己覺得很困頓又勞累。這個階段應該把它叫做「迷失時代」,迷失時代最需要的是學習基礎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對設計的感悟會逐漸清晰,慢慢就會找到自己的方向,並開始逐步熱愛設計這個行業。

【第二階段:視野開闊,瓶頸到來】

設計入門以後,開始以冷靜的態度考慮取捨,並試圖為自己尋找一個更靠譜的定位,思路開始逐漸清晰起來。在這個漫長的成長時期,會關注到國內、國外更多優秀設計師的作品,這時會感覺自己的設計遇到了瓶頸,很難突破,即使再努力,自己的設計與名師的設計相差甚遠,意識到自己必須開始新一輪的蛻變與提升,急切的要走出去學習新知識,到外面去開闊視野。

【第三階段:關注生活、研究生活】

經歷了痛苦的蛻變,設計師會變成一個懂生活、感情細膩,有一定情商的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人格境界,真正屬於自己的設計語言和符號在這種狀態應運而生,思想不再被形式所控制,在傳承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設計也不再張揚和膚淺,變得越來越生動,越來越有內涵。

【第四階段:成熟內斂、受人尊重】

這個時期已經進入了設計師的黃金時期。開始走出工作室去關注人,關注自然,開始不依賴材料而是向自然要材料,開始意識到設計需要情懷,好的設計就是人與自然的對話。作品變的更穩重更嚴謹也更平淡,同時也具備了精神的張力,這種精神狀態已經淘去了浮躁的形式,從而進入了一種塵埃落定的心境,這時會感受到時間流逝的光影,不是滄桑而是生活的最高境界。這時征服客戶的方式不是「形式」而是「心靈」。

【第五階段:享有聲譽、財富自由】

當一個設計師具備了大量的優秀案例,在社會上享有了崇高的聲譽和財富的時候,他開始憑著感覺和思想做事情。他已經看穿了人間事故,他的生活和作品都是他本人的化身,社會上開始推崇他的理論和著作。他這時會變成一位博學的、德高望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已經不僅僅對本行業具有指導意義,對其他的領域也會有傑出貢獻,這時對世界、對自己的人生已經看得無比清晰與透徹,開始進入設計師的白金時代,這個階段的設計師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師,他將擁有不朽的人格.....

這兩年屬於創業期,手裡工作非常的繁忙,這本書也醞釀了很久,一直沒有太多時間整理,2016年創立「設技思維」後感覺使命更重要,於是發奮夜以繼日的寫作,今天終於截稿,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雖然首次印刷版排版還不夠精美,細節還略有瑕疵,但是艱難的第一步總算是走出來了。

當下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時間成本越來越少,在這信息泛濫的時代,大家都不缺資料,但我始終相信,信息多就更需要有人去整理。我將建築、室內、傢具整理成一條很清晰的主線,將能夠用得著的知識點彙集在一起,供大家參考學習。室內設計師不是歷史學家,沒有必要去死摳歷史,但一定要了解歷史,通過設計將歷史優秀的文化重新演繹,變成符合我們當下審美的設計作品。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到廣大的青年設計師,幫助到家居裝飾行業的從業者們,無論你是否讀過大學,無論所學是何專業,我相信這本書都會給你帶來益處。

編寫這本書時參考了很多老師們的著作,也借鑒了很多老師們的思想,在這裡向前輩們致敬。本書收錄了近1000張圖片,十餘萬文字,圖片一部分是我本人案例及親自拍攝的照片,另一部分圖片來源於互聯網,如有相關圖片涉及到版權問題,請與出版社或者作者聯繫,我們會尊重版權。由由於本人學識有限,本書涵蓋知識面又非常廣泛,難免有紕漏與謬誤之處,如有勞煩幫忙指出,在這裡謝過。

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的助理英俊、璐璐、浩然也投入了大量的工作,感謝小夥伴們的付出。還要特別感謝大連「伊休智造」的張涵兄,在本書出版、印刷中給了很多建議與支持,還親自參與了本書的校對工作。同時更應該感謝一直關注與支持「設技思維」的小夥伴們,謝謝大家。

2017年9月10日深夜

參考文獻:

西方古典柱式 東南大學出版社 王文卿

世界建築史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陳志華

世界現代建築史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王受之

世界室內設計史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美]約翰John Pile

傢具史 中國林業出版社 [美]Leslie pina

西方傢具集成 百花文藝出版社 董玉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技思維 的精彩文章:

TAG:設技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