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習慣,父母幫助孩子養成,受益終生!
孩子處在3——15歲這個年齡階段,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期。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優異的成績來自於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的衝動。
嬌媽有一下5個建議,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1. 早睡早起的習慣
日常生活中,多督促我們的寶貝早點休息。早睡早起對身體健康也很重要,另外充足的睡眠,能保證第二天有十足的精神。在這裡,嬌媽也建議各位家長早點休息,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休息環境。
2.堅持運動的習慣
運動可以讓孩子鍛煉身體,促進孩子的體格發育,還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
試著讓孩子愛上某一項運動吧。
3.分擔家務的習慣
小孩子也是家裡的一份子,要賦予孩子家庭責任感、義務感、參與感。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要只要求孩子專心學習,不要過分溺愛孩子。
比如:掃地、清洗自己的襪子,擺放自己的玩具,或者幫助爸爸媽媽拿某件東西,在大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做父母的小幫手。
當孩子積極主動的完成勞動以後,記得誇誇你家寶貝:謝謝你,太棒啦,媽媽好高興。
4.閱讀的習慣
看書,帶給孩子的是豐富多彩的世界,天文、地理、科學、社會等等都是通過書籍這個載體呈現出來。多讀書,讀好書汲取書中的智慧,即使書籍給不了你富裕的生活,卻給予富足的思想、多樣的情懷、不凡的氣質、談吐。
嬌媽建議,閱讀從孩子感興趣的書籍開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會孩子基本的閱讀方法,瀏覽、略讀、精讀;養成堅持摘抄、寫讀書筆記、讀後感的習慣。
如果孩子對紙質閱讀感到枯燥乏味,嬌媽建議從「讀睡前故事」開始,讓孩子漸漸的愛上閱讀。
美國全國兒童健康調查結果顯示,越富裕的家庭,堅持讀睡前故事的比例越高,越有利於孩子的智力和大腦開發。
5.提前做計劃的習慣
孩子喜歡拖拉,做作業磨磨唧唧,效率低。歸根結底是孩子做事情沒有「時間概念」。幫孩子養成凡事「按計划進行」的習慣,不僅會讓事情變得簡單明了,也能提高孩子做事效率。
促進孩子養成提前計劃的習慣,需要注意合理規劃和執行能力兩點。
第一點合理規劃:主要是時間的合理安排,例如寒假期間,春節期間需要串門走親戚,也會有很多小夥伴來家裡玩耍,這幾天就不需要安排過多作業任務。可以把大部分作業,安排在年前的空閑時間來完成。
第二點:執行力,需要家長督促孩子按計划進行,與懶惰作鬥爭。當孩子能有效執行計劃的時候,給孩子一個獎勵,表揚孩子,激勵孩子更進一步。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請各位家長耐心一點,鼓勵孩子堅持下去,從而養成好習慣哦。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