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嘉靖青花龍紋大缸,是形制巨大的瓷缸,它因周身大多飾滿青花龍紋而得名,是明代景德鎮御窯廠專為宮廷及貴族階層使用的大型器物。《景德鎮陶錄》記載:「缸多畫雲龍或青花,故統以龍缸名之」,以此點出了器物名稱的由來。因其燒制工序複雜,而且技術難度大,故傳世品相當稀少且又極其珍貴。為滿足宮廷的需要,御窯廠內還專設為龍缸一器燒造的窯廠,配備掌握龍缸燒造技術的龍缸匠師、畫匠和各種夫役,專為燒造龍缸。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明嘉靖 青花雙龍搶珠紋大缸

(安徽歙縣博物館館藏)

早在明洪武時期景德鎮御窯廠便設有龍缸窯,專門燒制大龍缸。宣德時期龍缸窯一度增加,並一直不停地嘗試燒造龍缸,但卻總是不得其燒制奧秘,無論花費多少心思和製法嘗試都屢屢不成。

到了明代中晚期的正德、嘉靖時期,在景德鎮御窯廠能工巧匠的齊心協力下終於將大龍缸燒製成功。嘉靖青花龍紋大缸,缸體碩大周正,風格敦厚古樸;色澤濃翠艷麗,其青花色澤與永宣青花相較明快,較正德青花亮麗,比成化青花濃艷。因而它既多能耐用,又能在外型上賞心悅目。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大明嘉靖年制 題款

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採用調兌的回青料畫紋飾,所畫的龍威猛勢不可擋,作為主要紋飾占缸體面積的絕大部分,一般繪有二龍,一前一後、一正一反順勢而行,龍眼圓睜,不怒而威。也有二獅,飾為雙獅戲球紋、如意飄帶紋,隙間襯以雜寶紋。其主體紋飾為雙獅戲球紋,上繪兩組獅子雙眼圓睜,張口露齒,毛髮橫飛,矯健威猛,圍著繡球在相互嬉戲。「大明嘉靖年制」款題細小而十分規正,題寫在唇口上。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該種大缸燒成後主要是在皇陵、太廟等皇家祭祀重地使用。但更多時候,大龍缸被閑置,被作為儲水器。嘉靖年間,皇宮內常因燃放煙花和用火不慎等引起火災,因而當時宮內的防火事項極為重要,便取此大缸用來儲水防火。因結實耐用,還被用來儲存糧食、油等。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萬曆以後,技術衰落,龍缸的燒造再次停滯。此時的進口回青料逐漸用盡,景德鎮御窯廠的工匠不得不使用國產青料代之,但燒造出的龍缸青花色澤已無法與嘉靖時期的純真濃厚相比。等不到心滿意足的重器,以至萬曆皇帝本人的陵墓里也只好使用「大明嘉靖年制」款的龍缸。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由於龍缸燒造難度很大,燒成後體型龐大、不易搬運,冬季存水時極易結冰凍裂,以及諸如動亂、變革等天災人禍,到清唐英督窯之時,完整的明代大龍缸已很難看到,截至萬曆時保留完整的龍缸幾乎少之又少,流傳至今者更是鳳毛麟角,也可見其如今存世是何等珍稀。

有許多相關文獻資料記載,大龍缸之所以罕見,歸納其原因,主要是因其體型較大,且工藝相當複雜,燒製成本也自然隨之增加;而且燒造時間長,成品質量要求嚴格,故燒造時的各條件也需嚴格掌控;原本燒造出的成品就已極少,加之不易保存和使用不當,都是龍缸存世數量減少的原因。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明嘉靖 青花雙獅戲球紋大缸

(安徽歙縣博物館館藏)

明朝王世懋在《窺天外乘》中描述:「嘉靖間,回青雖盛,鮮紅土用絕,燒法不如前,而上命燒大缸,比入火,十無二三完好者,坐是為虛費甚鉅,而人莫敢言。」可見大龍缸的製作工藝和燒制條件的複雜和困難。龍缸的燒制在民間還一直流傳有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如清代年希堯《重修風火神廟碑記》、唐英《火神童公傳》與《龍缸記》中都提到萬曆時期一窯工由於龍缸燒造屢次失敗,而捨身跳入窯中,始得大缸燒成的傳說。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故事發生在約莫公元1599年左右,大明萬曆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窯工們因燒制不成聖上迫切需要的大龍缸,遭到朝廷負責此事的監理總管潘相的重罰,甚至有人因此丟掉性命,引得整個御窯廠人心惶惶。隨著燒造期限的臨近,潘相更是變本加厲對窯工進行苛索。一個姓童名賓的窯工看到所有人都困苦不堪,憤慨難平,縱身跳入窯內,赴火而亡,以示抗議。窯工們對童賓之死悲痛萬分,順勢發起對潘相監管的反抗。朝廷為平民怨,緩和局勢,便在御窯廠的東側修建「佑陶靈祀」,意為童賓立祀,並敕封童賓為風火神,民間也稱風火仙師。自此童賓一直被奉為景德鎮的窯神,唐英認為龍缸的製造有賴於童公的骨肉膏血,故將其錄進傳書,以敬其魄力。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佑陶靈祀 風火神像

燒造大龍缸的成本耗資巨大,如若火候掌握不當胎體就會出現裂口造成器不成形,青料的存量漸少也將燒制難度再升一級,因此燒造出一件完整的大龍缸可謂難上加難,故當時有「十窯九不成」之說。從御窯廠挑選上交朝廷的成品器必須「百不過五」,其餘全部砸碎,可見要求之嚴格精細的程度。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據《景德鎮陶錄》中記載:「缸窯,明廠有龍缸窯。燒時溜火七日,然後緊火二日夜,封門又十日,窯冷方開。每窯約用柴百三十扛,遇陰雨或有所加。」可見,每窯燒造出一個大龍缸就需要用柴一百三十扛,明代御窯廠曾經估價,大型瓷器的燒制每件估銀五十八兩八錢,二樣瓷缸,每件估銀五十兩。而當時一般器型官窯瓷器的平均成本,也僅有白銀一兩而已。民間窯廠燒造的千餘件小型瓷器所用的松柴約莫八九十扛,而燒造大龍缸一窯就要比民窯多出四五十扛的柴量。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足以見得,燒造出一個成品大龍缸徐璈耗費掉多少量的柴垛,真是讓人覺得成本高上天啊!!而且一口大缸的用時就要超過十九天,難以想像當時御窯廠的窯工們是以怎樣的心情等待這一口口大缸出窯的。這銀子沒少花,時間也沒少等,青花大龍缸也真的是對得起現在的名氣和地位呀!

多金又敗家,就愛這鐘鳴鼎食之器:明嘉靖青花龍紋大缸

嘉靖時期的大缸流傳至今,完好者不見多數,彼時的嘉靖青花龍紋大缸的形象依然回映在人們心中。濃艷泛紫的青花色澤,濃重而深沉,猶如藍寶石一樣鮮亮,又似青金藍般艷麗明快;再加上渾圓大方的外形,也可謂是一代官窯器中的集大成者!

來源:觀瓷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聯拍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