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五大人工智慧實驗起底:清華大學實力最雄厚

中國五大人工智慧實驗起底:清華大學實力最雄厚

中國正經歷一場真正的人工智慧革命,其實力已經可以與目前該行業的領導者美國相競爭。國家領導人曾明確表示,人工智慧是國家戰略重點。2017年7月,中國政府發布的有關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的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將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為推進中國人工智慧應用快速發展,國家先後成立5家跟AI相關的實驗室。其中,以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最早、實力最強。為了實現產業化,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科大訊飛也跟相關大學和科研機構成立了實驗室。

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在清華大學,1987年7月開始籌建。1990年2月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運行。從1990年至2003年這十三年間,實驗室已順利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受科技部委託組織的全部三次專家組評估,三次均被評估為A(優秀實驗室)。

1994年10月在慶祝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十周年表彰大會上,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獲集體」金牛獎」。1997年被科技部列為試點實驗室。2004年慶祝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二十周年表彰大會上,本實驗室再次榮獲集體」金牛獎」。從2004年開始,實驗室參與籌建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現任實驗室主任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朱小燕教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17名國內外著名專家組成。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為中科院院士張鈸教授,主任為應明生教授、副主任為鄧志東教授。

[中心實驗室]

智能技術與系統實驗室中心實驗室依託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要從事人工智慧方法的基礎與應用基礎,包括智能信息處理、問題求解、計算語言學、智能控制、模式識別與神經網路。人工智慧應用與系統集成技術,包括智能機器人、智能人機交互,以及聲音、圖形、圖像、文字與語言處理等。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科研任務,一些研究已達到國際水平,如:」具有交互和自學習功能的離線手寫漢字識別系統和方法」、」人工智慧問題分層求解理論及應用」先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

[智能信號處理分室]

智能信號處理分室依託清華大學自動化系信息處理研究所,主要從事智能信息處理與模式識別應用方面的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任務,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一些研究已達到國際水平,如:」指紋識別系統」、」地震勘探信號處理與識別方法及其應用」、」關於ARMA模型辨識與諧波恢復」,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

[智能圖形圖象分室]

智能圖形圖像處理分室依託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圖形圖像研究所,主要從事圖形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已獲獎成果和領先領域包括:印刷體漢英日文自動識別、手寫漢字識別以及公安人像組合識別系統、THOCR97綜合集成漢字識別系統。

主要研究方向:

認知過程與智能信息處理的交叉與結合研究;

基於內容的海量信息處理理論與方法,特別是針對信息安全、信息檢索、信息挖掘等研究具體的演算法及應用;

計算機科學理論,包括演算法設計與複雜性分析、形式化方法、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人工智慧基礎理論;

面向動態過程的機器學習理論與方法;

多時標非線性系統及分布參數系統的智能建模與控制理論在空間機器人動力學、規劃與控制中的應用;

先進的智能信息處理與控制理論在移動機器人與智能車、類人機器人、無人飛機、空間機器人等系統中的應用理論與技術;

自然語言文字處理的理論與方法、模式識別,包括語音與漢字識別、生物特徵識別、智能視頻監控,多媒體信息處理,信號處理理論與應用;

智能圖文信息處理,包括各種文字識別、文檔識別和理解。

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英文名稱為「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Brain-inspired Intelligence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英文縮寫為「NEL-BITA」)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籌建的國家工程實驗室。該實驗室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建設內容,由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微軟、百度、科大訊飛等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承建。

其主要任務是圍繞提升我國信息處理技術的類腦程度與智能水平的迫切需求,建設類腦智能技術應用研究平台,支撐開展類腦認知與神經計算、類腦多模態感知與信息處理、類腦晶元與系統、量子人工智慧、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研發與工程化。通過建立腦認知和腦模擬技術研究與試驗平台,形成國內一流的科研環境,主動承擔國家和行業重大科研項目,不斷取得關鍵技術成果並推廣應用,構建類腦智能技術與應用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體系,形成可持續的產學研系統創新機制,為推動類腦智能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萬立駿。

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和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譚鐵牛。

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IEEE Fellow吳楓。

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查正軍

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複,百度牽頭籌建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實驗室共建單位包括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

為了解決中國人工智慧基礎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該實驗室將著重發力於深度學習技術、計算機視覺感知技術、計算機聽覺技術、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新型人機交互技術、標準化服務、深度學習知識產權七大方向,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研究機構,從研究突破、產業合作、技術成果轉讓、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升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整體競爭力。

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2017年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名單,由航天雲網旗下北京航天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和阿里雲聯合共建的「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獲批複認定

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於2017年2月經國家發改委批複立項建設,由航天雲網北京航天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中國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北京工業大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共同組建。

實驗室以推動工業大數據產業發展,攻克重大技術難關為目標,是全國僅有的應用技術研發創新與產業推動的支撐機構。實驗室的建成,將有利於強化產業技術原始創新能力,加強基礎和產業研究之間的有機銜接;整合產學研資源,培養工業互聯網領域高水平和專業化的創新人才;豐富工業應用,建立新的商業模式與產業生態;同時,保護核心工業數據,維護國家製造業安全;形成工業大數據系列技術和應用標準,推進產業生態建設。

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

2017年2月,經過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複,由清華大學作為承擔牽頭單位,北京理工大學作為參與單位,聯合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百度、騰訊等相關單位共同建設大數據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該實驗室成為承擔我國大數據系統軟體技術研發與工程化的唯一國家級創新平台

實驗室以創新驅動發展和自主安全可控為使命,以國家「十三五」規劃為指導,面向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需求,建設大數據系統軟體技術創新研發、技術轉化和應用示範平台,支撐大規模多源異構數據一體化管理、互動式異構數據分析框架、數據可視化與智能數據工程、領域大數據應用開發運行環境、大數據混源軟體可信驗證等技術的研發和工程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德國汽車工業再曝醜聞:秘密實驗,讓猴子和真人吸柴油尾氣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