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下的蘇茲達爾
這次俄羅斯旅行,安排了在蘇茲達爾當地居民的家裡住三天,這個安排令我非常滿意。我討厭那種蜻蜓點水式的旅遊,不斷地把景點像食物一樣塞進嘴裡,像一個填鴨,除了累什麼感受都沒有。這樣安排好,讓我有了時間來體會、來思考,來好好地感受了蘇茲達爾。
一座城市,一條河流,一段被剪輯的歷史和生活在裡面的人。
蘇茲達爾是俄羅斯金環小鎮之一,著名的旅遊小鎮,世界文化遺產。說起世界文化遺產小鎮我想起了中國的西遞、宏村,青瓦平房,白色的女兒牆,雕樑畫棟的祠堂倒映在村前的水塘里。杏花春雨、泥牛燕子,在那濃濃的江南風裡傳承著詩書耕讀的中國文化。那麼在蘇茲達爾有著什麼樣的自然人文景觀,我們又可以解讀出什麼樣的俄羅斯文化呢?
蘇茲達爾建於公元7世紀的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公國,是俄羅斯發祥地之一,比莫斯科還有早100年,一度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可是時間是把殺豬刀,六朝風煙終成往事,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蘇茲達爾輝煌不再,幾經事變尚留存下來50座教堂,5座修道院,若干的古建築,任後人憑弔,漫說興衰。
在蘇茲達爾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安靜,路上看不見什麼人,世界遺產的稱號並沒有給它帶來什麼商業氣息,到處都是大片的樹林,草地,濕地和荒原。和我們那種「市列珠璣,戶盈羅綺」萬頭攢動的旅遊小鎮有如天壤之別。一個是列維坦的《傍晚的鐘聲》,一個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走在這樣的街道上,心真是很寧靜,路的兩旁是樹林或草地,居民的住宅疏疏落落的就在這些樹木的掩映之下。這裡幾乎每家人都有一個院子,院子大的有好幾畝地,有的還有大棚或者花房。房屋一式的是平房,用木頭搭建,還有的直接用圓木拼接而成,木牆鐵皮頂,門前開著鮮花。俄羅斯人對物資的要求好像並不高,因為我看見不少「拉達」車還在使用,這種車在中國早已淘汰,要知道他們人均GDP幾乎是我們的兩倍。但是俄羅斯人非常愛美,到處都是鮮花,家家環境都綠化得很好,也很有格調。在我住的那家的客廳里掛著一幅油畫,畫的水平不低,那幅畫的價格應不菲,主人的眼光也不俗,也捨得投入。這種對藝術的愛好是我們普通家庭難以想像的。
俄羅斯人的人種、宗教、飲食、文化都和歐洲人相同,但是喝起酒來則和亞洲人一樣。中秋節前我們團隊的全體成員和房東們一道開了一個party,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大家開始唱歌跳舞,全都放開了。接下來相互的敬酒演變成了灌酒,這是一個地道的亞洲人的習俗。俄羅斯人非常的接地氣,當然我這個不會喝酒的人立馬逃跑。俄羅斯人對酒可以說是酷愛,據說這已經成了公害,是高離婚率的主要原因。我在俄羅斯各地都看見長崎上躺在醉酒漢,在喀山甚至看見一個醉酒漢倒在快車道上呼呼大睡。
俄羅斯人的動手能力很強,什麼都自己搞,連建房這種事都自己干,在蘇茲達爾我看見有兩家人在自己建房。我家的房東的院子里有一個修理間,我時常看見男主人在那裡修理東西,或者在院子里拾綴花木。我們的早餐由這家人負責,早上女主人給我們做飯,看見她赤著足跳來跳去麻利的樣子真是一種享受。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也到這裡來,我希望你也像我一樣不作安排地隨意亂走,這樣你就總能夠獲得意外的驚喜:一座簡單的在柳樹掩映下的屋子,屋子的窗戶掛著白紗的窗帘,窗紗半掩著,窗台上一盆日本矮牽牛正在盛開;或者是遠處的一個河灣,河畔是濃密的叢柳,一些紅色和黃色秋樹間雜在村莊里,一條小路夾在它們之間,一個年輕的媽媽推著她的小寶寶走在小路上……。其實任何不經意的一瞥,所見景物可能會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那簡直就是一幅幅西斯金的畫。當然最出彩的還是它的教堂和古建築,它們全都融入在由河流,樹林,草坪和濕地組成的美麗的環境里。這些建築美麗、厚重,承載著俄羅斯人的悲歡和苦難,信仰和希望,它們是歷史的嘆息,也是寶貴的世界遺產。
當然蘇茲達爾最美最迷人的還是它的黃昏。
或許你在卡緬卡河的木拱橋上,天色暗了下來,河水、教堂、農舍、樹林都是那麼悄蒼幽遂,河邊柳叢變得幽暗,一切都是那麼的柔和,那麼的寧靜,只有那棵光禿禿的樹上的一群烏鶇還在嘰嘰喳喳地鬧個不停。
也許你坐在克里姆林宮外草坪上面,返照的暖紅色充滿了大地,在草坪上,在樹上,在空氣里,在人的臉上,教堂那金色的星星在陽光照耀下分外奪目像一顆顆閃光的金子,天是那麼的清明,像嬰兒的眼睛,屋頂比天空還要藍。任他什麼人此時心中都會充滿了溫暖,感動,天宇里是上帝那無所不在的身影。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坐在波克隆那山崗上,卡緬卡河從腳下流過,蜿蜒曲折地流向遠方。河的左邊是一個牧場,草地邊是一片朦朦濃濃的樹林,河的右邊是村莊,暮靄里村莊冒起了炊煙。遠處河的上面有一座木橋,橋上有一個釣魚人的身影,兩岸嘉樹夾津,河水暗藍暗藍的。黃昏時分落日把天邊染成胭脂色,也把樹木和教堂勾勒成了剪影,滿天都是暮歸的烏鴉,哇,哇地叫著,此起彼伏地呼應著。忽然身後的教堂響起了鐘聲,接著遠處的教堂的鐘聲也回應著。鐘聲回蕩在蘇茲達里的原野里,寂寥的清秋里,綿遠的歷史裡,也回蕩在我的心裡。每每此時我都莫名地感動不已,好想流淚,就像回到了孩童的時光,每每這個時候我感到了充滿天宇的神聖,一種想祈禱的衝動油然而生。
這就是最真實,濃濃的蘇茲達爾,那鐘聲它會一直回蕩在你的心裡。
中秋節的party:吃、喝、唱歌、跳舞,我們一直玩到晚上,很愉快。我也見識了俄羅斯人對酒的熱愛,他們和我們互相灌酒,這種非常東方的豪放習俗在這裡也通用。
蘇茲達爾:這是和我同屋的老李,幾隻烏鴉在樹上吃紅色的果子,鄉野味十足
蘇茲達爾:我們這家養的這隻貓非常黏人,蘇茲達爾:我們這家養的這隻貓非常黏人
在蘇茲達爾我基本上每天早晨都出去拍照片。早晨的蘇茲達爾很美,街道上也少有行人和車輛,秋霧給街道、房屋、河流、樹和教堂披上了柔和的輕紗,一切都朦朦濃濃的,充滿了詩意。我走在街道上,呼吸著清新潮濕的空氣,街上靜靜的,只有我的腳步聲和偶爾傳來樹枝的折斷聲。有時候,一隻烏鴉忽然飛起,哇地叫一聲嚇你一跳。我在橋上拍照的時候覺得水裡有什麼東西在動,啊,原來是一隻過夜的野鴨,一隻可憐的孤零零的麻鴨。
清晨的蘇茲達爾:樹影叢叢,朝霧濛濛,影影淖淖的可以看見教堂的身影。從教堂牆壁的暗紅色和河水反映的藍色可以知道今天又是一個艷陽天。
清晨的蘇茲達爾:街上闃無人跡,滿地落葉叫我想起了那首叫「秋葉」法國圓號曲來。
蘇茲達爾:河裡一隻孤零零的麻鴨大聲叫著,希望尋找到伴侶。
蘇茲達爾:走在這樣的街道上好像來到了俄羅斯小說里那些鄉村場景中。卡佳、薩夏、柳卡、娜塔莎……,就像你隨時都會遇見她們似的。
蘇茲達爾:一黑一白的兩隻貓隔著柵欄互相示威,我的到來打擾了它們。白貓跑了,黑貓也退回到院子里。蘋果熟了,任其掉落無人過問。我正在喚貓,窗子呀地一聲打開了,一個大嬸手裡拿著兩個蘋果在招呼我,原來她要送給我。啊,謝謝你,大嬸。
蘇茲達爾:沐浴在秋日陽光里的民宅。藍色的木屋,一棵黃櫨,一株雪松,一些枯萎了的苧麻,非常隨意的搭配,在秋日陽光里卻呈現出一派蓬勃生氣。
蘇茲達爾:這家人門外的空地較少,即便 擠佔了車位也要擺幾盆花。
蘇茲達爾:木屋,裝飾了的窗戶和窗下的鮮 花是必不可少的。
蘇茲達爾:繡球花和棋盤花分別是春季和夏季的花卉,不知道為何都9月中旬了它們都還開得如此之好。從破舊的住宅來看,這家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但是並不影響他對美的追求。
民宅:這是比較新的房屋了,從條木板來看新建不久。門前的大麗花正盛開。
蘇茲達爾:這是著名的古貿易長廊,現在它仍然是商店。
道路:
蘇茲達爾:這裡道路的等級不高,但是道路平整、乾淨,配上路邊錯落有致的樹木和民宅,遠處的教堂,真的就是一幅活脫脫的油畫。
,
蘇茲達爾:這是一條幹道,比較寬闊,道路兩旁一派秋色,煞是好看。
蘇茲達爾:這條道路直接就從橡樹林里穿過,道路兩旁是一個個的住宅和院子,而道路本身還是一條簡易道路。
蘇茲達爾:道路的兩旁是白樺樹,中間用黃櫨作為干隔。風吹過,樹葉迎風擺動沙沙作響,走在這樣的路上不是詩人也會充滿了詩意。
教堂和建築
蘇茲達爾:站在復活教堂鐘樓的最高層,向任何方向看出去都可以看見若干教堂屹立在秋原中。右前方的教堂前的那排房屋是古貿易市場。
蘇茲達爾:右邊有著洋蔥頭頂的君士坦丁教堂,而它的下半部分卻採用了佛教的蓮花造型。左邊有點像伊斯蘭宣禮塔的哥特式建築是教堂的鐘樓。
蘇茲達爾:這座教堂屋頂的綠色和房屋的造型透著伊斯蘭的影子。不過那洋蔥頭的屋頂和屋頂上的十字架表明這是不折不扣的東正教教堂。
蘇茲達爾:復活教堂的鐘樓計36米高,站上面可以鳥瞰全城。
蘇茲達爾:這裡埋葬著一個聖者,後面的教堂是為了紀念他而修建的。
蘇茲達爾:教堂里的嬤嬤曬著懶太陽,相互問候著,兩隻同樣曬太陽的懶貓百無聊賴地望著花園。生活懶散、悠閑又溫馨。
蘇茲達爾:葉夫菲米救主修道院。位於列寧大街傍的這個修道院有著高高的圍牆,牆轉角處是塔樓,這是冷兵器時代的城堡。沙俄時期這裡是異教徒監獄,革命後它成了一個博物館,現在已經歸還教會。我們來得很不奏巧,恰好是周1閉館的時候無緣進去。這個大門外,雕塑的是教堂的建立者下若夫哥羅德大公鮑里斯·康斯坦丁洛維奇。
蘇茲達爾:站在葉夫菲米修道院圍牆外可以看見裡面的主顯聖容教堂,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教堂,整個葉夫菲米修道院都是男性修道院。
蘇茲達爾:聖母修道院。又叫波克洛夫教堂,這是一個有著金色穹頂的教堂,它與葉夫菲米修道院隔河相望。在夕陽時分它的穹頂在陽光照射下發出金子般的光輝。這是一個女人的修道院,前後曾關押過兩位失寵的皇后。
蘇茲達爾:葉夫菲米修道院的對面隔著列寧街是另一座宏偉的斯模稜斯克聖母教堂(1696-1707)
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城堡。克里姆林是「內城」的意思。俄羅斯叫克里姆林的有三處,一處在喀山,一處在這裡,一處在莫斯科。這三處克里姆林宮裡都有東正教的教堂,這個教堂叫基督誕生大教堂。洋蔥頭屋頂的意思是:藍色的天空上面撒滿了金色的星星,這是主的聖光
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宮城堡外的草坪上建於1766年的木質聖尼古拉教堂
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宮外的草坪、樹和遠處教堂
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宮外濃艷的秋色
蘇茲達爾:走出克里姆林路邊一個拉手風琴的賣藝者。我們的到來激起了他的熱情,賣力地表演
蘇茲達爾的這些教堂是它最具歷史、宗教和藝術的建築,它們也是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它們都有著不一樣的造型,有著不同的故事,承載著不同的歷史,就像那些沉鬱的俄羅斯民歌。
對於我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來說,是很難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神靈的。一天我聽見了教堂的鐘聲響起,出於好奇我也走進了教堂,這是一次永難忘卻的經歷。我進去時候教堂正在做禱告非常安靜,一個牧師正在用男中音佈道。當他停下來的時候,一組女聲唱了起來,那聲音清澈柔和極了彷彿來自天外,像是在感恩。接著牧師又繼續佈道,再次停下時候,教徒們齊喊「阿門」並鞠躬,在胸前劃著十字。牧師的聲音非常有磁性和唱詩好像在問答,忽地一組男聲加入進來,渾厚、圓潤。這此起彼伏的唱詩簡直把我聽呆了,沒想到禱告是如此的美妙,真的是聽得靈魂出竅,竟然不覺時間的流失。
我時常坐在波克隆那高崗上看著眼前蒼茫的原野,想起我在教堂聽的唱詩和禱告,那高大的教堂穹頂,暗淡的光線,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悲憫地望著信徒。人們很容易在那種氣氛里敞開自己的心靈,把自己交給慈悲的上帝,希望得到救瀆。我也在屠格涅夫、果戈里、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俄羅斯作家的小說里看到宗教在俄羅斯民眾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反思我們這些沒有信仰的人,我們沉溺在物資世界爭鬥不已,何曾關心過自己的靈魂,何曾有過反省,何曾有過感恩,我們真的是一批沒有靈魂更可憐的人。蘇茲達爾的教堂之所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僅是它濃縮了俄羅斯的藝術、情感、習俗、審美等元素,更重要的是它是俄羅斯人們靈魂的歸屬之地吧。這讓我想起契科夫《農民》那段結尾來:
「東方正教的教徒啊,看在基督份上多多賙濟賙濟吧,讓上帝保佑你的父母,在天國得到永久的安息。
「東方正教的教徒啊,」薩沙尖銳的聲音也唱了起來……」
那是一個深沉、厚重交織著生活、宗教,現實和希望的俄羅斯
詩畫的原野
蘇茲達爾:河水清澈碧藍遠處教堂的倒影印在河裡。我在橋上看見河裡有隻河狸,轉眼一個猛子就不見了
蘇茲達爾: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蘇茲達爾:這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季節
蘇茲達爾:過木橋的女人。這是一幅水韻十足的畫
秋意濃似酒,推著孩子慢慢走進畫圖中
佳木雜合的小河邊傳來鳥兒的爭鬥鬧聲
蘇茲達爾:河邊水草豐茂,河岸的楊柳婆娑多姿,像少婦的濃髮隨風搖擺
蘇茲達爾:站在波克隆那山崗上,卡緬卡河從腳下流過,平靜得像一面藍色的鏡子。右邊是村莊,左邊是牧場和迷濛的樹林。此時晚禱的鐘聲響起,回蕩在蘇茲達爾的上空
蘇茲達爾:黃昏里的波克隆那山上的草地,夕陽給大地鋪上了柔和的暖色
蘇茲達爾:暮歸的烏鴉哇,哇地叫著,呼應著成群結隊地飛過克里姆林宮的上空。它讓我想起了我小的時候,烏鴉成群地飛過學校上空,我在操場裡面仰著頭喊「烏鴉烏鴉放學」的情景。看著這情景,那個遙遠的夢一般的童年的記憶又復活在心裡,令人傷感不已
蘇茲達爾:黃昏的卡緬卡河明亮、寧靜,優美如一支歌
蘇茲達爾:太陽落山了,餘暉把天空染成了胭脂色,村莊里冒起了炊煙,一切都在暗了下來,只有那隻黑貓還在空蕩蕩的街上不肯回去
蘇茲達爾:夕陽照暖樹,落霞生春暉黃昏的卡緬卡河美得令人不肯離去
蘇茲達爾:近水陸離,遠樹凄迷。即便幾枝枯樹,在夕陽照耀下也變得嫵媚
蘇茲達爾:晚禱的鐘聲從波克隆那率先響起,接著其他的教堂也開始回應,靜靜的原野回蕩著綿綿不斷的鐘聲
蘇茲達爾:蘇茲達里的黃昏真的就像夢幻一樣,上帝用天國的色彩把自然變成了一首歌,一幅畫,一個真假難辨的幻象世界
蘇茲達爾:這最後的謝幕是如此的熱烈,如此的莊嚴,如此的輝煌,令人不由地想禱告,想流淚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