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在中國火了,日本人撓頭懵逼:這是啥遊戲?
據《旅行青蛙》開發者給出的數據,這款遊戲僅在蘋果AppStore上的下載量就已經突破了1000萬,其中中國佔95%、日本佔2%、美國佔1%。
那個青蛙,最近蹦得挺歡。
GIF
它的火爆程度已經不需要我再做什麼渲染,反正大家都被刷屏了一周了。
眾所周知,這傢伙是個日本蛙。
它的培養指南上掛的都是滿屏的日語,去的地方也都是日本的旅遊勝地。
所以按道理講,它在水土相宜的日本父母手裡應該過得更滋潤。
然而,並不。
日本人民不但對這個沒怎麼提起興緻,反而對他在異國的表現非常不解:
這玩意咋就在中國火了呢???
來自日本媒體的懵逼
日本日報發行量第一的《讀賣新聞》的駐北京記者率先覺察了異樣。
他們刊文稱,這個日本公司製作的手游,在中國大受歡迎:
「雖然遊戲是日語的,卻以中國的年輕人為中心大火了一把,甚至還出現了中文化的盜版。」
標題挺吸睛,但他們最終也沒分析出個所以然來
過了個周末,這周一一早,看著這居高不下的勢頭,發行量第二的《朝日新聞》也坐不住了。
他們整了一篇更詳細的報道:
看這標題頗有點受我社真傳的韻味。
所以帶著這個加成,分析自然就比上邊那家更加透徹。
GIF
據《朝日》對身邊玩該遊戲的日本玩家的調查,他們跟中國玩家的感受並無太大差異,無非就是覺得「小青蛙隨性的行動比較有趣」或者「有養孩子的感覺」。
但是日本玩家除了有著先天的語言優勢,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熟悉的觀光地和生活場景當然也是加分項。按照常理來看,中國玩家實在不應該對這樣的陌生場景有這麼大的興趣。
但這種遵循常理的分析只會離想要印證的結論越來越遠,日本媒體和網友只能徒勞地向本國人民介紹,中國人為了順利玩這個遊戲,都折騰了些什麼事,比如:
「沒有中文,中國人把遊戲畫面截圖加上中文的翻譯。」
「不知道背景舞台,中國人就製作出了各種詳細的介紹說明文章。」
對,這事我們干過
但聊了半天,依然很難找到一個能自圓其說的解釋來說明這個現象。
因此他們只好請到了遊戲的開發者,單刀直入的詢問原因。
於是這就有了——
來自開發者的懵逼
對於這遊戲在中國受歡迎的現象,《旅行青蛙》的開發商Hit-Point的負責人表示:
「講真,我們對中國玩家暴增的問題也很疑惑,但是我們工作室的成員們都很開心。」
據負責人給出的數據,這款遊戲僅在蘋果AppStore上的下載量就已經突破了1000萬,其中中國佔95%、日本佔2%、美國佔1%。
《旅行青蛙》在中國的App Store免費榜已經登頂幾天了
據負責人目前的分析說,青蛙在遊戲中一個人想去哪就去哪的行為,對忙碌的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是比較有趣的吧。
但他們也坦承這個分析並不嚴謹:
「至於到底為什麼能這麼受歡迎,其實我們現在依然在調查之中。」
(但至少鑒於這次的超高反響,他們表示正在考慮今後推出中文和英語等多語言計劃。)
所以這次這個青蛙在中國應用商店登頂的事,可能夠日本人民好好分析一陣了。
關注公眾號"遊戲研究社"( yysaag )
發送紅色關鍵詞獲取近期精彩內容
帝國/《帝國時代》:你還記得那個「伐伐伐木工」嗎?
青蛙/你的呱兒子在《旅行青蛙》里去的景點,原來都大有來頭!
紙板/與其說「重新定義遊戲」,不妨說任天堂的紙板玩具更像一顆精神核彈
裕興/裕興電腦VCD : 遊戲機在中國走過的另一條路


TAG:遊戲研究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