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故里,安徽無為縣

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故里,安徽無為縣

無為

無為縣糧棉油及水產品產量均居中國百強行列,是傳統的「魚米之鄉」,「長江三鮮」、無為板鴨、剔墨紗燈等中國聞名。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有泊山洞、米公祠、黃金塔、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等自然人文景觀。歷史上書畫家米芾曾在此任知軍,湧現出抗日民族英雄戴安瀾、詩人田間等一大批名人,當代有王傳福、姜純等名人。

迎山寺

迎山寺: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安徽省重點文化保護單位,該寺三進院落,坐北朝南,有大雄寶殿、千手觀音、五百羅漢堂及眾多禪房,形成規模較大的迎山寺建築群。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廟會和九月初九廟會都有大批香客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香火鼎盛。迎山寺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的古剎,是安徽省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寺內有三進院落,有千手觀音,五佰羅漢堂等,現初具規模,香客如雲。寺外山青水秀,鳥語花香,自然資源良好,晨鐘暮鼓襯託了濃郁的佛教文化氛圍,是修身凈心的理想之地。

青苔洞 青苔洞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西北石澗鎮的青苔山中,地處無為、巢湖交界處,距無為縣城16公里,離巢湖僅20公里,並與銀屏山風景區相鄰,巢無公路橫亘在青苔山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為便利。高達百米的大峽谷為洞中奇觀,峽谷蜿蜒曲折,谷底流水潺潺,兩邊是懸崖峭壁,其間一方巨石高達百米,突兀森郁,氣勢雄渾。洞壁上長有許多石花、石枝、石旗、石鵝管等珍奇鐘乳石,晶瑩剔透、琳琅滿目。下洞為一條地下暗河,專家稱之為清泉洞,洞道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清澈見底的泉水源源不斷地從洞穴底部流淌,形成多處跌水、溶潭,構成一組組亮麗的奇特景觀。青苔洞集中了溶洞景觀雄、奇、幽、野、險、絕六方面的特色,是十分難得的溶洞奇觀,為國內罕見,世界少有,洞外四周環山,山上樹木蒼翠,鬱鬱蔥蔥,洞口前為一天然水庫,青山倒映,碧水漣漪。天池庵建於明末清初,飛檐翹角,古樸宏偉,廟的四周古柏森森,清泉長流,此廟香火很盛,前來拜佛和遊玩的人絡繹不絕。

泊山洞 泊山洞位於無為西南蜀山鎮境內的下泊山,距縣城38公里,地處無為、廬江、巢湖交界處,軍二公路橫亘山下,交通十分便利。山洞是形成於億萬千萬年前的古老的石灰岩溶洞,奇景秀色,鬼斧神工,被子人們譽為「江淮獨秀」。洞道高低起伏,幽邃曲折,時而狹窄崎嶇,時而宏大開闊,洞庭湖中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晶瑩剔透,若人物佛像,似飛禽走獸,且洞中有洞、有山、有水,洞內冬暖夏涼,四季如春,進洞遊覽,可一睹泊山洞大佛、龍王宮、靈霄寶殿、黃姑出嫁、鱷魚汲水、眾仙祝壽、泊山龍潭等名勝,尤其是洞中的石枝、石旗、石花、石鵝管精美絕綸。無獨有偶,洞外山上的慈姑廟相傳是為紀念黃巢侄女黃姑而建,香煙繚繞,遊人不絕。這也是洞西的無為黃姑鎮名字的由來。1996年,洞側新建了一座"泊山寺"。

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寶晉齋,位於無為縣城內西北隅,為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於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任無為知軍時所建。米芾崇尚晉人書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謝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獻之《十二月帖》墨跡後,自題齋名——寶晉齋,以收藏晉人字畫墨跡。齋前鑿有墨池,池中有一小亭,名投硯亭,是米芾讀書和揮毫的地方。相傳,有一天夜裡,池中蛙聲聒嗓,滋擾米芾揮毫的心緒,他便取硯一方,-一「止」字,投入池中,蛙聲頓絕。從此,水池變成墨色,故稱「墨池」,而池中古亭便稱「投硯亭」。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且堪稱古代書法藝術寶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芾 的精彩文章: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