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貨滿滿,用處卻不大?

乾貨滿滿,用處卻不大?

有的公司各種會議很多,每天有晨會,每周有例會,每個季度又有季度會,每次會議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各個業務大咖也都會站出來做各種經驗分享,乾貨滿滿,每次參會之後,大家都會熱血沸騰。但是,在做到具體的業務的時候,總感覺所有學到的乾貨似乎全部忘記了,好像那些乾貨清單從來不曾跟你有過任何關係。

我也一樣,每次季度會之後,在飛機上都會跟同事暢想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宏偉計劃,但是,一旦開始全心投入工作之後,那些剛剛吸收的乾貨技巧就徹底想不起來了。我認為可能是自己對乾貨的理解和掌握不夠到位,就開始對各個大咖的業務分享進行錄音,會議結束之後反覆收聽、進一步學習和吸收,但是,似乎收效依然不大。

我絲毫不會懷疑大咖們分享乾貨的誠意,我也很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只是,為什麼那些乾貨反而會束縛我的手腳,阻礙我的實際行動。

問題出在哪裡了?

後來輪崗時,我有機會跟各個業務條線的精英們一起處理各種具體業務,尤其是有機會直接面對和解決一部分問題,這段輪崗的經歷反而讓我學到了很多可以拿來就用的東西。於是,我才意識到,問題就在於你要去直接面對問題,尋找答案,而不是上來面對的就是答案,反過來去假想你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

在行動的階段,需要的不是那些所謂的他人誤以為你會需要的乾貨技巧,需要的是能結合你的具體行動、具體問題所需要的認知方式和判斷能力。

比如,每天聽本書專欄中,現在一天增加3-5本新書,每本一般都是20萬字的書用大約20分鐘的時間來分享,你不想聽乾貨都很困難。

但是,我們已經知道,乾貨,尤其是把20萬字的書用大約20分鐘的時間來壓縮的乾貨,是不可能帶給你任何實質性的行動上的幫助的,充其量只會給我們一種學習形式上的安慰,就跟你去現場聽一場老羅的跨年演講,並不會幫助你更好地捕捉到新的一年的任何真正的新行業、新趨勢是一樣的道理。聽一場老羅的跨年演講就像一個儀式,它的作用就在於可以讓你很好的發發朋友圈,炫耀一下你在現場。

別人給你提供乾貨的原因是你喜歡乾貨,但並不意味著你需要乾貨。試著回憶一下那些標榜乾貨,以及你所認為的乾貨滿滿的文章給你帶來實質性改變的有嗎?

認知是在實踐基礎上的對認識對象的能動的反映,這個過程需要以特定的方式對來自客觀世界的信息進行有目的的選擇和有組織的加工、改造和整合。只有經過感性認知、理性認知兩個發展階段,所形成的結論才能指導我們的實踐。而嘗試直接通過「乾貨」來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就等同於脫離了實踐需要的的紙上談兵。

一味尋求乾貨的學習方式,是很膚淺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樣獲取的信息也僅僅會停留於記憶層面,而無法形成有效的認知。通過這種學習方式攝入過多的信息,就會給記憶增加過大的壓力。

行動之時若是僅僅依靠記憶層面的信息來指導實踐的話,反而失去了行動本身的邏輯性和連續性,以至於抑制了你的實踐行動。

但是,這並不是否定季度會、得到APP所分享的乾貨的價值,而是說,對於這些乾貨,我們需要做的是在裡面尋找我們所直接面對的問題的可能答案之所在。

假如我們發現了一種乾貨經驗對我們有用,或者一本書的分享有用,那就要聯繫乾貨分享的人,了解更多的細節,或者買到這本書詳細閱讀學習,進行深度學習,提高認知高度,進而才能指導我們的實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否知否 的精彩文章:

間歇性努力就是等死

TAG:知否知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