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遠的中華英雄,致敬那群被葬在「油桶」里的英烈

永遠的中華英雄,致敬那群被葬在「油桶」里的英烈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

這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

1942年3月,為支援盟軍在滇緬抗擊日軍、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10萬名中國遠征軍將士奔赴緬甸抗日,出動了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也是唯一的機械化部隊第5軍第200師。作為一支出擊異國他鄉的利劍,中國遠征軍沉痛得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更讓英國軍隊看到了中國軍隊的血性,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的不屈與頑強。惡劣的環境、糟糕的補給、落後的裝備,但他們卻用中國人的意志打贏了日本武裝到牙齒的精英。

最近在雲南省施甸縣太平鎮,發掘出20多個二戰時期的美軍汽油桶,其中裝的居然是人的骸骨,經多方考證確認這些油桶中裝的是滇西大反攻時陣亡於此的中國遠征軍將士遺骸。

位於怒江東岸的施甸縣,在抗戰時期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10多萬名中國遠征軍在這裡駐軍,據怒江天險,與日軍對峙兩年之久,最終於1944年5月1日發起滇西大反攻,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以傷亡約6萬人的代價,奪回被日本佔領的龍陵、騰衝、芒市、畹町等地,取得滇西戰場的全面勝利。

由於傷亡巨大,每天都會有很多傷員無法及時救治,很多烈士都無處下葬,人們又不忍心讓為祖國流過血的人暴屍荒野。於是就把所有能裝骸骨的東西利用起來,就像這樣的兩個汽油桶拼成的棺材比比皆是,陣亡的官兵被裝在汽油桶里下葬,來保證死後最起碼的尊嚴,根據牙齒鑒定,大部分官兵犧牲時僅僅18歲至21歲,因為戰爭,他們的生命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紀戛然而止。

這些為了保衛國家而犧牲的抗戰英烈,因為歷史的原因,他們的墓地未能得到應有的保護和祭奠,而大部分陣亡士兵,至今還沒有找到親人。這些現狀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痛心和愧疚,他們積極行動起來,幫助英烈尋親,修繕英烈墓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夜史 的精彩文章:

18歲抗日女英雄血戰台兒庄,臨終一願望幾十年遲遲未實現

TAG:笑談夜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