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秦昭襄王稱西帝後不久又取消了?全都是因為這個人
文史
01-30
在秦朝以前並沒有皇帝的說法(三皇五帝不能視作信史),夏朝的君主稱為後,商朝和周朝都稱作王。也就是說,王是最高級別的。
戰國後期,周王朝的權威一落千丈,曾經的諸侯紛紛稱王,最終形成了七國爭霸的局面。秦昭襄王在位時,秦國和齊國是最強的,相當於兩個超級大國。
公元前288年,穰侯魏冉認為秦國既然比其它國家強大,如果繼續稱秦王就顯示不出地位的尊貴,就慫恿秦王稱西帝,並建議勸齊緡王為東帝。
這個計謀可謂一石三鳥。一來可以顯示秦國的地位高於其它各國;二來拉上齊國後,也不至於被孤立;三來離間了齊國和其它五國的關係。秦昭襄王欣然接納。
魏冉親自前往勸說齊緡王,齊緡王一聽說可以稱帝,眼睛放光,想都沒多想就答應了。於是,這一年的十月,秦昭襄王稱西帝,齊緡王稱東帝。
齊緡王看不出秦昭襄王的險惡用心,不代表天下人都是傻子,比如那個蘇秦。蘇秦一直主張合縱對抗秦國,現在齊國稱了帝,其它五國必然心裡不舒服,軍事聯盟也就無從談起。
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蘇秦成功說服齊緡王取消東帝的稱號。秦昭襄王聽說齊緡王取消帝號後,不想成為眾矢之的,也隨之取消。
這次稱帝,從發起到收場,一共只有一個月的時間,看似一場鬧劇,其實是當時大國之間軍事和外交的博弈。
然而,蘇秦果真是替齊緡王和齊國的利益著想嗎?在這場博弈中,齊緡王一直被忽悠,第一次是被魏冉當槍使,第二次則是蘇秦給他下套前的伏筆。
蘇秦真正的目的是搞垮齊國,在騙取齊緡王的信任後,蘇秦開啟了自己雙面間諜的生涯,將齊緡王忽悠得團團轉,並最終讓齊國元氣大傷、齊緡王慘死他鄉。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