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笑、有悟,這一季《歡樂喜劇人》呈現這些變化

有笑、有悟,這一季《歡樂喜劇人》呈現這些變化

喜劇作品像是觀眾生活的一面鏡子,鏡子里投射什麼?《歡樂喜劇人》有自己的思索。

2015年,第一季《歡樂喜劇人》開播。類型多元、風格迥異的喜劇人同台競演,讓觀眾看到電視承載歡笑的魅力。三年里,紅色幕布、舞台廊橋逐漸成為這檔節目的標誌所在,不僅如此,《歡樂喜劇人》的探索也為如今電視喜劇節目的「百花齊放」添磚加瓦。

今年,由東方衛視、歡樂傳媒聯合出品的《歡樂喜劇人》迎來第四季,也進入了主創團隊面臨自我進化的轉型時期。如何引入更多喜劇表達,如何用作品來把握時代脈搏?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議題。

舞台要有「態度」

以兩期節目為單位,交替展開魔王賽和踢館賽,並展開「戰火味」十足的車輪戰。激烈的賽制也成為了激發優質喜劇表演的一條重要線索。「是比賽就有殘酷性。」第四季節目的喜劇人孫濤說。對喜劇表演者來說,升級賽制後的競演或許不僅是一次階段成果的檢驗,它還會形成「外界刺激」,助力喜劇人挖掘自身的潛能

「早早就做好了身體上、精神上充分『迎戰』的準備,我們打算好好地拼一把,打磨更優質的作品出來。」第一場節目錄製時,喜劇人賈冰就給自己下了「軍令狀」;懷著「與觀眾分享人生」初衷登台的喜劇人孫建弘,則通過對不同職業者的詼諧的模仿,向觀眾傳遞「用微笑面對生活的突如其來」的理念;喜劇團隊賈金金、馮秦川團隊嘗試以女性視角破題,展示女性對時下熱點話題的觀點與理解……從既有的呈現來看,每組來到節目中的喜劇人(團隊),都在不同維度上試圖實現喜劇表演上的突破。

在本季節目中出現了不少以歷史和文化傳承為主題的「厚重」題材,這為原本輕盈的喜劇表達增添了另一種可能性。在作品《英雄榜》中,孫濤扮演一名軍人的父親,到部隊看望兒子。在兒子和戰友比賽時,父親發現兩人的背上滿是訓練時留下的傷口,有的甚至都沒有癒合,但他們依然堅持喊著「不疼」「兒子再給你拿個第一回來」……通過對軍人日常生活訓練的高度還原,讓觀眾更鮮活的感知到當代軍人的精神風貌。

「我們希望能夠藉助這些想要表達的內容,讓大家看到節目的喜劇態度。」要在立意上更進一步,第四季《歡樂喜劇人》的轉變有了植根現實的土壤。

於歡笑中傳遞溫情

喜劇作品往往取材於生活,這使它承載了創作者賦予的現實意義和普羅大眾的美好願景。從正在播出的第四季《歡樂喜劇人》看來,本季登台的作品中對於現實生活的反應和表達成為一大看點

兩周前播出的作品《這是怎麼了》,在社交網路上引發熱議。它透過「手機的深度使用影響人們日常工作秩序」這樣一個具有普遍性的當下話題,點出它背後更深刻的反思,即,人們如何跳出「媒介依存症」維繫健康的生活狀態;另一則作品《大角色 小演員》里,兩名替身演員在片場忍受疼痛、屢屢受挫,但始終懷有著當個好演員的夢想,一句「比起當大明星,我更想當個好演員」令作品之於行業的現實意義呼之欲出。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藝術則是生活的具體再現。第四季《歡樂喜劇人》立足於當下的生活面貌,將現代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入題創作,以幽默詼諧的手法勾勒社會現象,在為觀眾傳遞快樂的同時,提升了觀眾對社會現象的認知和反思意識。

歡笑之外,喜劇作品還應令觀眾收穫感動。第一期奪冠作品《爸爸,爸爸》講述了女兒朵朵為了自己的生日能有好排場,竟讓父親假裝為司機、由舅舅來冒充爸爸。直到聽到父親送給她的生日寄語時,她才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有多麼可笑;第二期奪冠作品《愛的專車》以尋子為主題,故事裡的父親為了尋找失蹤的兒子,十年如一日開著專車。這天,父親將與自己兒子同名同姓的少年誤認為是自己的骨肉,鬧出烏龍的他內心失落不已。

由這些品相不俗的作品,我們能夠看到一些共同點:一是,與親人的溫情,看似平實卻依然是形成觀眾有力共振的所在,二是,真正的喜劇不應僅僅停留於笑料、笑點之上,笑過之後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才是好的喜劇應當具備的特質。

喜劇作品像是觀眾生活的一面鏡子,如果故事裡人物的言談舉止能夠投射於觀眾的現實感悟上,作品才能具有讓人推敲、回味的力度。對於電視喜劇創作者而言,如何讓歡笑與感動實現有機結合,則成為塑造符合時代特點創作的關鍵所在。

第四季《歡樂喜劇人》正在呈現出更多新的變化,除了有內容層面的不斷延伸,其他環節也在做出相應的嘗試。之後是否會形成更豐富的表達,有待於我們持續進行觀察。

作者:於安琪

編輯:王海婷

【版權聲明】本文系《廣電時評》獨家稿件,《廣電時評》編輯部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電時評 的精彩文章:

從互聯網數據看年輕人喜歡怎樣的紀錄片

TAG:廣電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