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希堂」里藏著的書法秘密……

「三希堂」里藏著的書法秘密……

《三希堂》匾額

「三希堂」的由來

乾隆皇帝把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視為三件希世之寶, 將其珍藏於養心殿內的西暖閣,此閣原名溫室,因藏此三寶,易名「三希堂」。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獻之《中秋帖》

王珣《伯遠帖》

他親筆書寫的「三希堂」匾額,至今還懸掛在牆上,匾額兩側有對聯:「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詩文著作。

「三希堂」內部照片

乾隆皇帝胸懷古今、博覽群書、勤政親賢。他曾說:「吾今之名此堂,謂之為希賢、希聖、希天之意」。愛賢,重德,順法天地自然的治國之道才是乾隆奉行的「三希」真意。

《三希堂法帖》

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令人從內府收藏的歷代名家書法中,精選名帖,聚集眾工,將其模勒上石,鐫刻成帖。因為帖中有三王之作,故稱《三希堂法帖》,又稱《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所謂「法帖」,即是把名家書法集而成冊, 供他人效法之帖。


帖中的字,是如何傳神地鐫刻在石頭上呢?

刻碑要先書碑,古代書碑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書丹,就是用筆蘸硃砂,直接在石頭上寫字以備鐫刻。

故宮藏《三希堂法帖》清拓本

另外一種就是模勒上石,《三希堂法帖》制碑就是用這種方法。

首先用透明的紙,附在原帖之上,鉤勒出字的輪廓,再在鉤好的紙的背面,用硃砂再次反鉤出輪廓,故稱為雙鉤。

然後覆於備刻的石頭, 以紙數層疊放於摹紙上,永石均勻砑磨,使硃砂粘於石面之上,據此鐫刻,而書家的原墨跡也得以完整保留。

故宮藏《三希堂法帖》清拓本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稱巨制。製作過程,非能工巧匠不可勝任。完成後,乾隆皇帝僅精拓數十本賜與寵臣,可見對其愛憐之至。

故宮藏《三希堂法帖》清拓本

其後,乾隆十七年,又從宮中藏品中再次精選歷代名人法書五卷,摹刻上石。至此,始成完璧。但直到清末,才廣為流傳。目前,《三希堂法帖》原石共495方,均嵌於北京北海公園閱古樓壁上。

閱古樓外景

《三希堂法帖》內容

三希堂法帖共分32冊,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書法叢帖,集歷代書法精品之大成,共收集自魏、晉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書法大家的作品,以歷史順序編纂,囊括了當時宮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之墨跡珍寶。

閱古樓內石刻

明亡之後,許多宮室舊藏流於民間。清康熙後,多次下詔搜討,乾隆時尤甚,致使歷代名家墨寶多羅致於宮廷。故此,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孫過庭、懷素、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米芾、宋徽宗、趙孟頫等歷代書法大家真跡都有集於此。

可以說研讀完《三希堂法帖》,對於了解中國書法歷史,就有了比較全面的基本認識。人們既可以從中欣賞到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高古神韻,又可以用作臨摹、學書的法帖它的面世既能使書法藝術愛好者獲得稱心的精神食糧,又使歷代名家翰墨得以重光於日。

〖特別推薦〗

文房四寶系列之【走虎筆架】

收藏價:420元

年底促銷價:398元

筆架亦稱筆格、筆擱,即架筆之物也。此件走虎筆架脫胎於漢代虎,通體青銅質地,自重較重。虎頭較小,雙眼紅寶石鑲嵌而成;虎身較為細長,呈波浪狀,刻有勻稱的線形紋飾;四肢較為細小,呈行走之狀;虎背有雙翼,兩翼較為短小,曲線紋裝飾。通體造型簡潔流暢,透氣鮮明,呈行走的虎狀,故名「走虎」。

自古以來,虎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徵,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治者,常常與龍並稱。人們也用「生龍活虎」、「龍騰虎躍」、「藏龍卧虎」、「如虎添翼」、「將門虎子」、「虎虎有生氣」等詞語,讚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寓意吉祥。

此件走虎筆架造型精巧,觀賞性極高,兼具實用性,置於案頭品味極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大藝術家」——亮寶樓文化體驗中心開課啦!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