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議「彈琴」與「談琴」

小議「彈琴」與「談琴」

古 琴 圈

「欲知圈內事,關注古琴圈

琴學 | 琴人| 琴事| 琴訊| 琴論

當下習琴風日盛,看到古琴受眾群體逐漸壯大,令人振奮快慰,但也有些現實存在的現象,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

偶而翻翻微信群里的聊天,乍一看好驚奇呀!全國各地愛好者聚在群里大談特談,談話學術水準之高,口氣之大,令人惶恐,什麼對比管平湖與吳景略的藝術缺陷啦!張子謙哪首作品的功力不足啦!查阜西如何缺陷藝術審美啦!某某當代古琴名家如何如何啦!學院派如何如何啦!細看熱烈發言者,皆是名不見經傳,自慚孤陋寡聞,與之私信了解,一眾人等皆為初、中級水平,甚至剛剛入門,不禁問道:從您的水平來看這些曲目肯定是沒有彈過的,那麼根據什麼標準來評判呢?對方即滔滔不絕起來:什麼天人合一啦!古琴與其他樂器的區別在於文化支撐,內涵、思想啦!弦外之音啦!什麼琴匠與琴人的區別啦!易經八卦、紫薇星象、玄學啦一套一套的,對於彈琴本身卻不屑一顧,言之曰:你們練的那些技法不過起毛而已,全都是學院派的一套,光注重技法有什麼用?古琴是文人琴,文人琴你懂嗎?

琴學理論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反過來也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實踐的,說古琴需要文化支撐,需要內涵、思想,試問:哪種樂器演奏不需要文化支撐呢?只有古琴需要麼?琵琶、二胡演奏家都是文盲?不可否認古琴文化博大精深遺產浩瀚壯觀,具備極高的文化底蘊藝術審美,但是不要忘記它最重要的還是音樂屬性!因為它本身首先是個樂器,之後當然你也要重視它的社會屬性、歷史、人文、詩詞文化、造型藝術等等,但它是用來彈的不是嗎?首先是個樂器不是嗎?是樂器就要動手操作,要演奏出動聽的音樂,那麼好了!一張琴擺在那裡,在你吐沫橫飛、妙語連珠、口吐蓮花聲嘶力竭的「談」完《廣陵?》之後接下來大家想聽你彈一彈,那這時候你的文化、你的「天人合一」能代替演奏嗎?沒有苦練出來手上的真功夫,你如何去表達你的文化、思想呢?恐怕到時候只剩下「弦外之音」了吧!

任何一種藝術體系都要有它的獨特,深入的技藝標準,正所謂「無技不成藝,無藝技無義」技術、技巧本身就是為了更準確,更完美的表達作品的內涵,文化審美,需求的,演奏家的文化藝術素養當然是重要的,甚至是至關重要的,但這並不是能夠彈好古琴的唯一前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科學的方法,系統的訓練,不具備一定的技術技巧,即使再有文化,再有思想,也不過是「談」起琴來頭頭是道,彈起琴來「一塌糊塗」罷了!看當下善「談」琴,而不善「彈」琴,「眼高手低」者何其多也!

說琴人道琴人,琴人本應多彈琴。

不知何時士風轉,不彈琴來專「談」琴。

搯掩吟揉無章法,勾挑抹撮虛雜訊。

音準節奏全不顧,卻說彈給自己聽。

文丨 塞北琴童

內容很勁爆,關注須謹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雅古琴網 的精彩文章:

古琴,境由心生

TAG:大雅古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