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陽修的詩詞與為人如何呢?

歐陽修的詩詞與為人如何呢?

歐陽修文章錦繡,為人卻耿介切直,放達不羈,以至樹敵無數,屢遭同僚詬病和圍攻。對他才華非常欣賞的宋仁宗曾惋惜道:「如歐陽修者,何處得來?」他的老師晏殊甚至對人說:「吾重修文章,不重他為人。」可見,歐陽修在做人上恐怕刻薄有加,寬容不足。但這樣一個對同僚刻薄的人,對有真才實學的後生卻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大度,極盡讚美,竭力推薦,使一大批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名垂後世,堪稱千古伯樂。

歐陽修發現蘇軾的故事,也是一段文壇佳話。嘉祐二年,歐陽修出任知貢舉,擔任這一年禮部省試的主考官。策論一場,歐陽修出題《刑賞忠厚之至論》,點檢試卷官梅堯臣批閱試卷時,發現其中一篇特別精彩,頗具「孟軻之風」,隨即呈給歐陽修閱。歐陽修讀後,眼睛一亮,覺得無論文采還是觀點,都可以毫無爭議地列為第一。但歐陽修的「入室弟子」曾鞏也參加了這場會試,由於採用糊名法,文章屬於誰,不得而知。

歐陽修猜想這篇文章應該是曾鞏所寫,擔心把自己的弟子列為第一會遭人閑話,便與梅堯臣商量將其列為第二。複試時,歐陽修又見到一篇《春秋對義》,讚歎之餘,便毫不猶豫地將其列為第一名。發榜時,歐陽修才知道,初試、複試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兩篇文章,均出自蘇軾之手。後來,他在給梅堯臣的信中盛讚蘇軾的文才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與梅聖俞四十六通》)。看到後生才情勃發,年過五十的歐陽修竟然興奮得孩童一般,愛才之情,溢於言表。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在這一悲劇的醞釀及演變過程中,歐陽修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在北宋的政壇、文壇及學術發展上,歐陽修均有重大建樹和影響。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出色的文臣,竟以種種誣衊之辭三次上疏宋仁宗詆毀狄青,對狄青被貶乃至其身死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一代名臣無端陷害一代名將,實在是匪夷所思。但是,他並沒有置狄青於死地的想法。歐陽修之所以大罵狄青,都是北宋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的「恐武症」在作祟。我們知道,宋代江山是如何而來的,因此,兩宋歷代帝王出於防止趙姓江山易手的考慮,在制度上對武將的防範無所不在。特別是從宋太宗後期開始,隨著北宋治國方略的改變、內部政治形勢的變化,以及宋遼、宋夏關係的演化,如何防範武將逐漸成為所有士大夫及最高統治集團的核心價值觀念。

因此,行伍起家的狄青在短短十餘年間一躍成為樞密使,得到皇帝的寵愛。可是,這一事實卻與文臣的核心價值觀產生了嚴重衝突,最終,狄青成為文臣眼中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在這種大背景下,歐陽修在其奏疏中頻頻使用鄙薄、蔑視狄青之語,也就不足為奇。

北宋這種畸形的文武關係,造成狄青鬱鬱而終的悲劇,也造成了北宋軍事實力孱弱,使其經常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3歲那年,歐陽修父親離世。無奈之下,母親鄭氏只好帶著他投奔叔父。叔父家貧,給不了他良好的教育條件。幸而,母親鄭氏出身大家閨秀,受過良好的教育。

於是,在母親的教導下,小歐陽修以蘆葦桿為筆,以沙地為紙,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涯那個時候,家裡經濟十分拮据,沒錢給他買書,這可怎麼辦?思來想去,乾脆去借。街坊鄰居,誰家有書,歐陽修便跑去誰家。借回來的書,跟寶貝似的被歐陽修天天捧在手裡看,看見寫得好的,就拿筆抄下來,抄得多了,自己也能背誦下來了。在他的童年時光里,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有看不完的書。得知城南李家的書很多,他常去借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果然被叔父說中,23歲那年,在胥偃的幫助下,歐陽修順利通過殿試,去了洛陽做太守,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別人做官,大多是兢兢業業,渴望業績出色,更上一層樓。而他不一樣,每天過得特別清閑,偶爾約上三五好友,喝酒談天、吟詩作對,日子過得逍遙得很。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在宋朝,官妓是由官家豢養以供官場宴席應酬的歌妓。官員與官妓之間,逢場作戲、宴席間的調笑應酬可以,卻不允許有肌膚之親。官府對此有明確規定,仁宗年間因觸犯這條規定而遭貶謫的人不在少數

這一次所見所感,被他記錄在不朽名篇《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見,歐陽修對山水、美酒的愛好不減當年。雖已不再年少輕狂,但玩樂的興緻是無窮無盡的。文學上的泰斗,也不過是凡夫俗子。

世人皆貪戀世間的美好,於是一路向前,總覺得前面會有更美的風景,殊不知,眼下的便是良辰美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出彩三國 的精彩文章:

人生在世的時候,該退卻時便退卻,不必一味地前進

TAG:出彩三國 |